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辨治该病提供思路及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胰腺癌患者234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刻下症等信息,运用EXCEL及SPSS软件统计分析各证候频率及有无肝转移、病位、临床分期对证候的影响,探讨胰腺癌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①234例胰腺癌患者基本证候占比依次为气滞证(70.94%)、气虚证(60.26%)、血瘀证(59.83%)、血虚证(30.34%)、阴虚证(25.21%)、热毒证(16.24%)、阳虚证(15.38%)、痰湿证(13.25%);②基本证候常组合出现,其中3种证候组合(38.46%)、2种证候组合(26.07%)最为多见,多虚实夹杂;③胰腺癌常见症状(>10%)依次为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眠差、体重下降、后背疼痛、大便干、便溏、口干、口苦、恶心;④胰腺癌肝转移较之无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较多见(P<0.05);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在Ⅳ期患者中多见(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以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为主,多虚实夹杂,病位虽在胰腺,但与脾胃、肝关系密切,其辨治应重视扶正与调气,应以调理中焦气机、疏泄肝气与补益脾胃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素分布、组合规律及疾病分期的证素演变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论文等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频率、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证素分布、证素组合规律,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不同分期证素分布的条件概率。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42篇,212条记录。提取证候要素25个,其中病位证素12个,以肺、心神(脑)、脾为主;病性证素13个,以湿、热(火)、毒、气虚为主。证素组合分布以单一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两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的组合形式为主;共得出寒、湿、肺,热(火)、气脱、心神(脑),气虚、肺、脾3组强关联组合。疾病初期病性证素以湿、寒、热(火)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卫分;进展期(中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湿、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重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气脱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心神(脑);恢复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主要在肺、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以湿邪为主;病位在肺,可累及脾,重症可及心神(脑),湿毒壅肺为主要病机,以“湿、毒、热、闭、虚”为主要证素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早期证候表现及虚实演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以及48 h 4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调查,并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进行证候及证候要素诊断,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证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547例患者证候要素检出为:术前气虚474例、热蕴292例、血瘀264例、阴虚263例、阳虚251例、气滞186例、寒凝164例及痰浊157例;术后8 h气虚450例、阴虚291例、热蕴241例、血瘀194例、痰浊138例、阳虚112例、寒凝79例、气滞65例;术后24 h气虚434例、热蕴284例、阴虚258例、血瘀128例、痰浊113例、阳虚97例、气滞75例、寒凝70例;术后48 h气虚394例、热蕴294例、阴虚251例、血瘀115例、痰浊93例、阳虚93例、气滞75例、寒凝65例。②各证候要素术后变化为:术后8 h较术前气滞下降65%、阳虚下降55%、寒凝下降52%、血瘀下降27%、热蕴下降17%、痰浊下降12%、气虚下降5%,而阴虚上升11%;术后24小时较8小时血瘀下降34%、痰浊下降18%、气滞上升15%、阳虚下降13%、寒凝下降11%、气虚下降4%,热蕴上升18%、阴虚下降11%;术后48 h较24 h痰浊下降18%、血瘀下降10%、气虚下降9%、寒凝下降7%、阳虚下降4%、热蕴上升4%,阴虚下降3%,气滞未改变。③2013年与2017年两次调查的证候要素检出率不同,2017年组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痰浊和热蕴,术前寒凝、气滞和阳虚均高于2013年组(P < 0.05);术后3个时点血瘀和气滞,术后48 h寒凝和阳虚,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48 h阴虚以及4个时点气虚均低于2013年组(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表现,呈一定的规律性,实性证候要素检出减少,对虚性证候要素的改变呈多样性,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异常患者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特点及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激酶1(TAK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血脂异常及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患者170例及健康体检者10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间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证候分布、脑卒中病因分型及血清TLR4、TAK1、NF-κB p65、IL-6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的特点。[结果] 中医证候分布以痰瘀互结证最多,气虚血瘀证其次,其余各证候分布较少。脑卒中病因分型的分布特点上,各证候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多表现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而气虚血瘀证多表现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其余各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差异不大。各证候炎症因子比较,痰瘀互结证TLR4、TAK1、NF-κB p65表达量最多(P<0.05),气虚血瘀证其次(P<0.05)。肝阳上亢证和痰热腑实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IL-6表达量最多(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存在差异,TLR4、TAK1、NF-κB p65、IL-6等炎症因子在不同中医证候中有不同的水平特点,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异常分型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证素分析探讨复发性流产(RSA)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将 2019 年 9 月—2021 年 3 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 RS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其病位、病性证素, 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 RSA 患者 329 例, RSA 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肾、胞宫、肝、脾, 21 岁≤年龄<28岁组、28 岁≤年龄<35 岁组、35 岁≤年龄<42 岁组 RSA 患者最主要病位证素均为肾; 流产 2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也为肾; 而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的最主要病位证素为胞宫。RSA 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和流产次数不同, 病性证素改变, 21 岁≤年龄<28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热;28 岁≤年龄<35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湿;35 岁≤年龄<42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流产 2 次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 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血瘀。[结论] RSA 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气血两虚证。其主要的病位为肾、胞宫、肝、脾。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病位则以胞宫为主, 与年龄无关。RSA 主要的病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不同, 病因也不同, 21~28 岁RSA 的主要病因为热, 28~35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湿, 35~42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气虚。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血瘀成为各年龄段 RSA 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选取60例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采集相关信息,并运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得出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情况,借助SPSS 26.0、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和证素组合关联分析。结果 月经推迟、月经量少、月经夹血块为主要症状;气滞血瘀证、痰湿证、血虚证为主要证型;胞宫和肝为主要病位证素;血瘀、气滞为主要病性证素,其中以胞宫-血瘀、肝-血瘀、肝-气滞为支持度最高的3种证素组合,呈现出虚实夹杂的特点。结论 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患者临床多见气滞血瘀证,可通过活血化瘀、疏肝行气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10年抑郁症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1~2010年有关抑郁症的现代文献,利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86个,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气滞血瘀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5%分别是气滞、气虚、阴虚、血虚、热(或火)、神、痰;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心。结论:抑郁症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这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也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自拟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拟清热祛浊胶囊从痰湿瘀热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62例,可改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寒、热”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辨别疾病的寒、热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 可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水平探索中医寒、热证型的实质,并建立精准量化的“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对头风病证候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每一入选病例根据脑病证候诊断标准和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双重证候判别,并作配对分证,将配对分证结果列成双向无序R×C表,应用拟合优度疋。统计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应用KAPPA检验检验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并计算证候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符合率、正确诊断指数。结果两种辨证方法在证候分布方面互相独立,脑病证候与病情缓急、发病诱因、不良生活习惯、情志刺激、西医诊断病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正确诊断指数为0.3731。Kappa值为0.3960。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对头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脑病证候的分类建立于新病因理论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头风病病因病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头风病的辨证治疗。并且,脑血辨证规范化强,辨证思路清晰,易于掌握,错诊率低。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观察PCOS患者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肝郁化火型,占47.46%,痰湿型占21.19%,肾虚型占11.02%,血瘀型占8.47%,其他兼证占11.86%。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月经稀发者占83.05%;闭经者占11.02%;月经先期和紊乱者占5.93%;不孕者占29.66%。结论:肝火型及痰湿型是PCOS的主要证型,月经稀发和闭经是PCOS月经异常的最常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火郁是临床常见病症。论述火郁的基本内涵、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