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精神障碍、行为问题以及父母养育方式。方法:从上海市宝山区6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三到九年级学生中筛选出学习困难学生234名,并以班级相匹配的方式抽取非学习困难农民工子女25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儿童版(MINIKid)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2版(CRT-2)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中学习困难学生检出率为6.4%;学习困难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5.4%vs.8.8%,P<0.05)。排除智力障碍44例,学习困难学生明确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有57例(24.4%)。学习困难学生的EMBU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及母亲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学习困难子女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存在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农民工单亲家庭子女的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上海市宝山区全部7所农民工学校三~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4350人有效完成问卷。结果①农民工子女中检出单亲家庭161例(3.7%);②单亲家庭子女自我意识量表中,在智力与学校情况(t=2.56,P0.05),躯体外貌与属性(t=2.43,P0.05),合群分量表(t=2.52,P0.05)和总分(t=2.43,P0.05)上,量表分低于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得分;③农民工单亲家庭中分居、离异及一方已故,3组之间自我意识量表的因子及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农民工单亲家庭的男孩在行为(t=2.35,P0.05)、智力与学校情况(t=2.39,P0.05)、躯体外貌与属性(t=2.02,P0.05)、合群(t=2.55,P0.05)及总分(t=2.26,P0.05)上低于女孩;⑤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单亲家庭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低于非单亲家庭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t=2.14,P0.05)。结论农民工单亲家庭子女自我意识水平低于非单亲家庭子女,需要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onners教师用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测查56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分析各种行为问题与不同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呈现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干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版 )、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34名成绩不良儿童和 4 7名成绩优良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学习成绩不良儿童较成绩优良儿童行为问题较多 ,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相关分析显示 ,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 ,与父母的偏爱呈正相关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成绩不良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否认、偏爱以及过度保护等与儿童自我意识的不同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工子女与非民工子女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嘉兴市民工子女小学和普通城市小学的小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民工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明显低于非民工子女父母;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民工子女;民工子女存在更多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包涵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社会各届应引起足够地重视,并给予积极关注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6.
民工子女与非民工子女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嘉兴市民工子女小学和普通城市小学的小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民工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明显低于非民工子女父母;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民工子女;民工子女存在更多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包涵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社会各届应引起足够地重视,并给予积极关注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矿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通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萍乡市某中学2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矿工子女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②矿工子女心理健康性别差异不明显,只在恐怖因子上表现出显著差异;③父母的职业不同其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矿工父亲在惩罚严厉和过分保护上得分高于非矿工父亲;④矿工子女心理健康与其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明显的相关。结论矿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与其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情感表达是矿工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则是矿工子女心理问题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问题,有关家庭因素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普通学生中学业不良的初中和小学生48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这些学校各班中学业优良的学习599人,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两组学生的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结果:学业不良学生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1.09%),其中小学阶段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多动、违纪等少数外向性行为方面,初中阶段更为广泛,既有外向性为问题,也有内向性的强迫,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学习成绩与父亲文化程度,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及母亲对生活的满意度呈正相关,与行为问题总分和母亲年龄呈负相关,在学业不良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上对孩子过于严励、惩罚过多,而关心、理解和鼓励不够。结论: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问题突出,且随着年龄的长呈泛化倾向,他们的父母性能存在较多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工子女与非民工子女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 BU)、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嘉兴市民工子女小学和普通城市小学的小学生进行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民工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显著低于非民工子女(t均〉2.14,P〈0.05或P〈0.01);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均显著高于非民工子女(t均〉4.17,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与心理健康的多个因子显著负相关(r均〉0.167,P〈0.05或P〈0.01)。结论民工子女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爱,从而导致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 ,在老师的统一指导语下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 ,不填写姓名。共发出问卷各 3 2 8份 ,收回各 3 2 8份 ,剔除填写项目不全问卷 ,各问卷均有效者 3 10人 ,占被人数的 94 2 %。采用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1] ,及陈仲庚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2 ] 测评。学生学习成绩以被测试者最近一学期各科成绩为记录内容 ,计算每一个人的平均分。将所得资料的各数据输入Windows 95计算机处理后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男女分组比较 ,显示男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592名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呈正相关,并可显著正向预测学习适应性弹性的发生;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个因子与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适应性弹性的发生。结论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起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2940名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结果①广东籍贯组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亲、母亲得分和拒绝否认因子上父亲得分都低于非广东籍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7,-3.012,-2.434;P0.05);②短期外居组(5年)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父母得分都低于长期外居组(5年),而惩罚严厉因子上母亲得分高于长期外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0,-2.784,2.343;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下,父亲除过分保护因子,母亲除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籍贯和文化背景、移居时间长短以及文化程度对农民工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精神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00名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的精神状况与父母对其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量表和EMBU量表分别对符合条件的100名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惠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影响了SCL-90的总分,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和其他因子,并与这些因子呈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偏爱因子对病人的偏执因子有影响,但以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影响为大。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影响了SCL-90的强迫症状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这些因子呈正相关。结论:不当的养育方式为大学生的发生精神障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异子女精神卫生问题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父母离异后单亲家庭子女的精神卫生状况 ,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中的 12个班级 486名学生进行调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 49人 ,将其组成研究组 ,采用 1∶1配对的方法组成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 (SES)、Achenbach氏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学习成绩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存在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分别占 98%及 14 3 % (P <0 0 1)。两组比较单亲组性格内向 (分别为 2 8 6% ,12 2 % )、外向 ( 3 8 8% ,18 4% ) ;自尊心强 ( 2 6 5 % ,14 3 % )、自尊心差 ( 2 6 5 % ,4 1% ) ;早熟( 4 0 8% ,6 1% )、冷漠 ( 4 2 9% ,2 1% )、交往不良 ( 3 4 7% ,4 1% )、敌意 ( 12 2 %、 2 1% )和违纪行为( 2 8 6% ,2 1% ) ,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子女组。结论 :单亲家庭子女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 ,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对维吾尔族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及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7名维吾尔族高三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维吾尔族高三女学生与男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3.902,20.358;P=0.001),女生高于男生。不同抑郁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7.487,P=0.001;F=2.915,P=0.038;F=4.305,P=0.016);不同抑郁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628,P0.01);不同焦虑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6.858,P=0.002;F=9.924,P=0.001;F=4.017,P=0.02);不同焦虑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与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399,P=0.006)。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4.025)、父亲惩罚(or=1.158)、父亲过度保护(or=1.312)是高三学生是否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or=5.432)、父亲过度保护(or=1.442)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危险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or=0.927)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维吾尔族高三学生女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男生;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有一定影响。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养育方式是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袁、总体幸福感量袁对121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学习困难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对学习困难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积极影响,而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消极的影响。结论 学习困难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 8~ 17岁小学至高中学生共84 2人 ,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动 -冲动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均具显著性 (P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有影响。结论 :多动冲动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存在不良教养方式 ,可能是造成孩子多动冲动行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初中生上网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探讨使用网络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问郑(EMBU)及自行设计问卷对哈尔滨市4所中学初中1341名学生进行课堂调查。结果 父母对待男生和女生的养育方式存在显着差异;父母的养育方式使学生在网络的使用目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影响孩子上网行为。  相似文献   

20.
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刘金同,张敬悬,翟静,刘贤臣,徐清芝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傅绍川山东工业大学个性的发展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众所周知,早年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对364名在校大、中专学生用“早年父母教育方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