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干扰素治疗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天然产生的抗病毒物质,有抗感染和增强免疫监视作用.天然干扰素和最新应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的干扰素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以及一些难治性皮肤病.虽然治疗某些皮肤肿瘤取得了成功,但对病毒性皮肤病的疗效却不甚理想.本文复习文献,就有关干扰素的毒性、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扰素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应用干扰素能诱发、加重银屑病,也可以治疗银屑病;银屑病患者的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减少;患者血清、皮损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干扰素,并随皮损改善其含量降低;干扰素可直接影响角朊细胞增殖、分化、分子表达及产生细胞因子。上述发现提示干扰素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与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尖锐湿疣 (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CA的方法主要是损害性治疗 ,包括液氮冷冻、CO2 激光、刮除术、手术切除、局部外用鬼臼毒素、5 FU及三氯醋酸等。近年来 ,干扰素 (IFN)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治疗CA。IFN是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微量调节蛋白质 ,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是人体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子结构和抗原性不同 ,可分为α、β、γ、ω4个类型。IFN α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 ,故称白细胞干扰素 ,IFN 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称成纤维干扰素…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γ与银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γ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属于Ⅱ型干扰素。银屑病是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涉及众多的细胞因子,其中干扰素γ被认为是银屑病发病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在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本文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重组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测定NA阴性者,经微波或CO2激光治疗后给予局部干扰素治疗,每次3×106IU,每周2次,疗程3~9个月(平均6个月),疗程中定期测定NA。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A阳性11例(12.79%),其中治疗后3,4,5,6及6个月后检出分别是1,2,3,2例及3例。NA阳性组HPV复发率(72.72%)高于NA阴性组(25.33%);临床治愈率(27.27%)低于NA阴性(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FN-α治疗尖锐湿疣NA阳性率不高,但NA可以影响IFN-α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在皮肤科的应用丁善庆(山东省生建职工医院,济南,50002)干扰素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并能干扰病毒代谢从而抑制其繁殖,且能抑制细胞分裂,故在抗病毒和抗癌方面已有报导,但在皮肤病治疗上应用得还不多。二年来我们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了一些重症和久治不愈的顽...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至1988年2月,我们采用局部注射干扰素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于1988年11月开始应用冻干人白细胞干扰素(α-IFN)治疗银屑病,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寻常性银屑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1~51岁,平均31.8岁;病期半月~20年,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干扰素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临床医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干扰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对干扰素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尖锐湿疣 (CA)的治疗方法虽多 ,但少有令人满意者 ,近期我们应用α 2a基因工程干扰素 (IFN)治疗CA ,取得较好疗效 ,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系 1 995~ 1 998年门诊病人 ,选择 1 6~ 6 5岁 ,临床表现典型 ,5 %冰醋酸试验阳性CA ,其中 3例皮损经活检病理证实 ,无妊娠、糖尿病及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 ,共 97例。病程最短者 5天 ,最长 7个月 ,近 2周内未采用药物和物理疗法治疗。其中病程 <2月者 49例 ,2~ 4月 39例 ,>4月者 9例。传染来源 :45例因嫖娼或卖淫传染、2 0例由配偶传染、1 5例由性伴侣传染、1 7例不详。皮损部…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重组DNA衍生α-干扰素治疗3例男性转移性肾癌,每日剂量分别为36MU、50~18MU、45~18MU。治疗2~4周后,2例原有银屑病损害明显加重,表现为斑块数目增多,剥脱和红斑,停药后皮损好转。另1例在治疗的头2个月中出现播散性脱屑性斑丘疹,头、躯干部皮损融合,临床表现类似泛发性脂溢性皮炎。4~6周后,皮损呈典型的银屑病斑块,头、躯干和四肢均受累。随着治  相似文献   

13.
<正> 干扰素(Interfon)系1957年由英国Isaass等发现。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对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对某些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用此干扰素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也渐为人们关注。种类和生物活性干扰素是在特定诱生剂的作用下由细胞基因组控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人类干扰素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诱发和加重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986~1997年间文献报告因使用干扰素(IFN)而诱发和加重的30例银屑病进行了统计分析。 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7~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致皮疹1例李波李永红昆明市儿童医院650034)患儿女,8月,因发热呕吐腹泻半月余于1996年8月14日下午来我院就诊。查:体温38.6℃(腋),脱水征十,咽部充血明显,心肺(一),腹软,肝脾(一),肠鸣音活跃,外周血象Hb12.5g/dl。W...  相似文献   

16.
电灼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锐湿疣(CA)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存在复发问题,为了降低复发率,很多临床工作者在治疗CA时,联合应用干扰素,但干扰素是否能降低CA的复电灼+小剂量干扰素组7115电灼+大剂量干扰素组注:电灼组、电灼+小剂量干扰素组相比χ2=组相比χ2=17.94,P<0.01;电灼+大剂量干扰<0.058636干扰素,但干扰素是否能降低CA的复发率看法不一。我们就电灼合并干扰素与单纯电灼两种方法治疗CA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高龄段(≥46岁)与低龄段(<45岁)的患者接受电灼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亦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所有CA患者均来自本…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缺乏特异性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也不确定。我们用干扰素局部运用治疗带状疱疹6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IFN)根据来源分为IFN-α、IFN-β及IFN-γ,根据抗原性不同可相应分为不同亚型。IFN的临床应用广泛,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特应性皮炎及瘢痕疙瘩等。该文对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科学》2015,(9):60-62
目的:探究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院就诊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统计尖锐湿疣分布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统计发现男性疣体多发于包皮、阴茎及尿道口等部位,女性疣体多发于会阴、大小阴唇、阴道口等部位;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CD8+、SIL-2R水平明显减小,CD4+、CD4+/CD8+、IL-2水平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治疗前后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6个月内总复发率分别为16.7%、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相比单纯的CO2激光治疗临床效果更加优良,且皮损内注射干扰素及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外搽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免疫门节的细胞因子,利用不同剂的干扰素通过全身,局部,披损内给药等方法治疗尖锐湿疣,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