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韶酒之所以能够“花绽四方”、“香飘万里”,成为目前国内最畅销的白酒品种之一,缘自于仰韶人那种视产品如生命、对事业精益求精的最热诚、最痴情的敬业精神。 仰韶人是用自己的心血酿造了一味沁人心脾的甘酿。  相似文献   

2.
昨夜贪杯,今晨醒来头有点儿疼。宿醉朦胧的头脑里,突然想起章培恒老师要我写篇关于酒文化的文章的嘱托。深奥的酒文化,我想我是没有能力谈的,故在此,只能介绍几条日本的酒谚,与华夏君子们共赏。而其中有不少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酒可与知己喝”。昨天,多年不见的好友来访,本来想好好谈天、论文、话家常,但好友相聚,无论如何,没有酒是无法打开话题的。这点可说是日本人(或我)不好的习性,也是我昨晚喝多了的原因。“酒是扫忧玉帚”,此谚应是取自苏东坡《洞庭春游:“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与意气相投的好友共饮,在净是…  相似文献   

3.
《诗》中之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制度,有同有异,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周行封建,于是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便大体上以家庭为经、以家族为纬。如此,尊卑长幼的关系便十分重要。因此周制虽然多承殷商而来,但在“制礼作乐”——真正确立自己的礼乐制度的时候,则无不以此为核心,即对尊卑长幼的关系规定得非常明确,并且通过各种礼仪,把这种观念贯穿于言语、饮食、洒扫、应对、事亲、事长、容貌、辞气等日常起居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运》,而中心思想无非是:一,以明确尊卑长幼为第一要义,可以说,各种礼仪都是为此而设,而每一次行…  相似文献   

4.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地。柑橘与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粤人诗中常见的文学意象。粤人咏柑橘抒怀,既延续了屈原《橘颂》的精神实质,又深化了《橘颂》的美学思想。柑橘作为形貌与风味俱佳的水果,是岭南诗人笔下值得称道的地方风物,还是亲友情谊、故园之思、隐逸情怀的寄托。粤人诗中的柑橘意蕴丰富,既体现出对中原柑橘文化的承续,又在岭南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季雪冰 《大观周刊》2012,(17):30-30
中国诗酒文学源远流长,但对中国诗酒文学自身的整体发展和精神演进却少见关注。打破文学史意义上的时代划分,通过新视角来研究中国诗酒文学发展的过程,并对其精神脉络进行梳理,以揭示中国诗酒文学精神独特的演进过程与特点就成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重点探索巫神时代的诗酒文学的特质及其演进。  相似文献   

6.
7.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南姓、名、父称三部分组成.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上,组成俄罗斯姓名的三部分不是同时出现的.最早形成的是名字,随后是父称,最后才有了姓氏.据文字记载,俄罗斯人在14世纪才有了姓.最先有姓的是王公贵族,他们的姓形成于14至16世纪中期.地主的姓形成于16至17世纪,而市民(除有名望的商人外)的姓到了19世纪没有完全确定,神职人员在18至19世纪上半叶才有了自己的姓.大部分王公贵族的姓与他们的领地及出生地有关,例如,姓"舒伊斯基"的贵族的领地在舒亚城和舒亚河一带.古时.多半俄罗斯人没有姓,所以同名的人很多.据史料记载,人们是用父称和绰号来加以区分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西方医生发现俄罗斯有一个四十三岁的胖子,身体是无骨的。这个像是一团面粉的男子托斯杜诺维奇,住在一间疗养院内,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巴黎及罗马的医学家知道了这件事,过去怎样能一直不泄露有一个无骨的人,令人奇怪。巴黎的骨科医生真杜说:“我们首次听到有一个无骨人,立即派一个小组去看他,所谓谣传证实是千真万确的。”  相似文献   

9.
十年巨变,俄罗斯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巨大。在俄罗斯富人曾受到普遍的敌视,现在的舆论却风向一转,开始呼吁要保护富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9,(46):77-77
2008年起,全国白酒格局上演了一场重大变化。川黔金三角、苏鲁豫皖等区域性白酒联盟板块相继成立,扩张之快速领域之广浸透中华大江南北。而此时,在知名川酒产业群的旁边,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诗仙太白作为重庆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以酿酒酿文化的姿态打造着中国第一文化酒,发出渝酒产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9,(42):33-33
2908年起,全国白酒格局上演了一场重大变化。川黔金三角、苏鲁豫皖等区域性白酒联盟板块相继成立,扩张之快速领域之广浸透中华大江南北。而此时,在知名川酒产业群的旁边,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诗仙太白作为重庆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以酿酒酿文化的姿态打造着中国第一文化酒,发出渝酒产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苏共政权失落和苏联解体以来,有关这个国家的许多神话也正在随之破灭。此前,号称“世界阅读大国”的神话其实早已失去魅力。今天,在俄罗斯这块充满危机的国土上,不读书不看报或者说离别学校从此不再和书本打交道的人已为数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些还是教育界人士。现在,不光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巨著,几乎所有俄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句老话:即使是在交通高峰期登上公共汽车,都会发现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虽然有夸饰成分,但说明俄罗斯人对书之酷爱。 前苏联解体曾使俄罗斯出版印数下滑不少,但1998年后,图书出版形势随着经济形势开始逐步好转,印数开始上升,品种也逐年增加。据出版部的统计,整个2001年图书的印数及品种都呈上升趋势,印数为5.355亿册,品种达7万多。这些数字不用说使俄罗斯国人受到鼓舞。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一些人或不学无术,或粗心大意,常写错别字,常念错字,闹出了不少笑话。于是,有人就写诗作对予以讽刺,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个人闲来看书时有个体会:旧书看得特别慢,新书看得特别快。此话怎讲?简单说来,一本旧书,或论学问,或谈世事,或描景物,或写人生,其内容多半货真价实;而某些新书,动辄几十万言,却干货不多,水份不少。这倒不是说今不如昔,旧的一定好。而是说在文化大繁荣,出版一本书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不免有混珠的鱼目,充数的竽手。相对来说,旧时出版业不发达,一本书问世需要费尽周折,故此作者、编辑两方面待之严苛,能蒙混的自然不多。有鉴于此,需要一本“经读”之书的时候,比如旅行中,我总是选一本旧书带上。我怕新书一目十行就翻完了。  相似文献   

16.
传媒与酒     
缪俊杰 《传媒》2002,(5):42-43
当前“传媒”是一个很时髦、很高雅、出现频率很高的语词。有许多事物都被划到“传媒”的框架之内,成为传媒的载体。 旧时代,常有“花为媒”的说法,其时,多指以“花”为传递爱情的信息或载体。现如今,也仍然有以花为载体作为传递友情的方式,比如朋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酒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游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  相似文献   

18.
茶与酒     
  相似文献   

19.
世人都说俄罗斯人对图书情有独钟,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但据2002年8月俄罗斯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1500名俄罗斯人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中有30%以上的人不读书。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7%的人最近3个月来基本上一本书也没看过。不读书的人中多数都是那些只具有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20.
茶与酒     
王旭 《出版参考》2010,(9):15-15
茶是一种生活。在含阴笼雾的日子里,有一间干净的小屋,小屋里有扇稍大些的窗子,窗子里有不大聒噪的风景,便可以谈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