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76年分别在地处黄河平原原疟疾高发区的封丘县冯村乡和太行山东侧原疟疾低发区的辉县胡桥乡建立了两个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对疟防措施下的疟疾发病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纵向监测。一、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病例监测以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的方法发现病例。对疟原虫阴性但临床症状典型、氯喹试治有效者,亦作病例登记。 (二)媒介监测每年6~10月,逐旬以牛诱、人帐诱的方法捕集按蚊,鉴定蚊种,并作媒介密度和叮人率记录。 (三)气温及降雨量观测.每年逐月从监测站所在  相似文献   

2.
1985~1995年,在我区霍山县下符桥镇建立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站,对疟疾发病、媒介按蚊及其有关流行因素进行纵向监测,现将11年监测、研究结果综合报告如下。下符桥镇位于霍山县,为大别山北麓之丘陵地带。9个行政村,2250户、11012人,耕地14500亩,水田占86%,农作物以水稻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11处疟疾监测站1981年起采取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疟疾年带虫发病率逐年下降。为了解其下降规律,我们对全省11处疟疾监测站1981~1988年的疟疾年带虫发病动态进行指数曲线拟合,并对今后监测趋势进行初步分析。一、材料和方法 1、选择鲁西南平原、鲁南滨湖稻田区、鲁中南平原低洼地带、鲁西北平原、鲁东滨海地带等不同类型疟区,建立11处疟疾监测站。监测站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站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站建设初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任正轩阎廉义*姚源孝*疟疾监测站是疟防后期在基层建立的一种具嘹望哨性质的非独立性专业组织。山东省自1988年实现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原不同层次疟区共保留监测站10处。1989~1994年间,其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1988年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对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设专职和兼职疟原虫镜检站2 345处,积极开展病例侦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人,对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在原疟疾发病率较高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流行病学监测站10处,进行发病率、蚊媒密度及居民疟疾抗体水平等的纵向观察,收集并及时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流行趋势,指导全省疟疾防治。对鲁南5市地27县区实行疟疾联防,控制发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采取以传染源检索与处理为主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经连续10年监测,疟疾发病率稳定在0.1/10万以下,监测站、重点县和全省发病趋势基本呈现一致,居民抗体阳性率很低,无输入继发病例发生,达到了巩固成果的目的。本文还对疟疾监测的效率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的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采取以传统源检索与处理为主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经连续10年监测,疟疾发病率稳定在0.1/10万以下,监测站、重点县和全省发病趋势基本呈现一致,居民抗体阳性率很低,无输入继发病例发生,达到了巩固成果的目的。本文还对疟疾监测的效率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1~1993年广西疟疾纵向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1~1993年广西疟疾纵向监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1)李玉英,杨 希现将1991~1993年广西88个县、市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疟疾疫情动态1991~1993年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0.38,0.55,0.36,迄今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太阳磁暴对河南省疟疾发病的影响,为河南省疟疾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68-2007年河南省疟疾发病资料和同期的太阳磁暴指数资料,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统计量U,若|U|值超过某限度μ_α,就在相应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当与关键时错位l个时刻时,因素|X_t|可能有灾异发生.结果 1968-2007年河南省疟疾发病率为0.04/万~1695.98/万,平均为172.43/万,同期太阳磁暴指数为14.95~37.08,平均为23.8.在太阳磁暴指数高年后的第2、3年,河南省疟疾发病率升高的可能性超过90%.结论 太阳磁暴指数可能对河南省疟疾发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疟疾流行情况,考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学龄儿童为检查对象,对监测点进行纵向监测,对流行区进行横向监测,对基本消灭疟疾地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学龄儿童疟疾抗体水平分析疟疾态势。结果1996~2002年5个监测点纵向监测结果,抗体阳性率依次为0.61%、0.77%、2.38%、2.00%、0.00%、0.44%、0.25%;6个流行县横向监测结果,抗体阳性率在o.50%~11.31%之间;对8个基本消灭疟疾县共抽样调查2683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通过不同疟区的间接荧光抗体水平检测,掌握了全省疟疾态势,评价了防治措施,考核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方法 收集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6年间河南省共进行传播休止期治疗80.27万人次,流行季节服药治疗76.43万人次,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43 891人次。1990~1992年和1996~1999年共用杀虫剂处理蚊帐133.28万顶,保护人群199.93万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 121.61万人次,阳性率为0.10%(11 213/1 121.61),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9.01%。1990~2000年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34 846人次,阳性率为3.30%(1 149/34 846)。1993~1999年调查当地居民71 234人次,带虫率为0.40%(286/71 234)。河南省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叮人习性分别为0.060 8和0.314 3,媒介能量嗜人按蚊是中华按蚊的22.4倍。1990~2005年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38 65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62/10万,其中1992年发病318例,当年发病率为0.37/10万,为历史最低点。70.05%(27 076/38 654)的病例分布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共存的复合媒介地区。 结论 河南省疟疾防治措施得当,有效控制疟疾发病,但部分地区疫情不稳定,局部暴发点不断出现,疟疾控制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苏北邳县岱山乡地处黄淮平原,全乡54个自然村,27438人。自1970年改种水稻,历年种水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50%。居民住房多为土墙草顶,低矮无后窗,夏秋季有露宿习惯,很少使用蚊帐。60年代及70年代初曾发生两次疟疾爆发流行,1971年全乡疟疾发病率高达62.5%。为了观察疟疾的流行趋势与媒介变化情况,于1974年建立疟疾监测站,现将1974~1987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组织措施岱山乡疟疾监测站设原虫、蚊媒、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北流市达到部颁消除疟疾标准,1995年起进入消除疟疾后期监测管理阶段。199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5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9月份。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治疗疟疾病人,是北流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平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六年监测广西桂平县卫生防疫站桂平537200张齐年我县1986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为了巩固成果,从1987年开始采取分层抽样,纵向与横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昆虫学三个方面同步监测。在监测中发现的疟疾及时...  相似文献   

16.
赣榆县东临黄海,西、北部与山东省毗邻,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71年发病率达27.6%,经积极防治,1979年降为0.372%。为巩固疟防成果,掌握疟疾的疫情动态,为全县的疟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1979年在班庄乡建立了疟疾监测站,进行灭疟后期监测方法的研究。 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区概况 班庄乡大部分为平原,西北部有小部分丘陵,总面积37km~2,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历年水稻面积占耕地的35~40%,大牲畜有猪、牛、马、羊等。全乡有25个自然村,28 447人,1979年疟疾发病率为0.59%,是全县疟疾发病较高的乡。村民住房由70年代的草房改为瓦房,1979~1990  相似文献   

17.
疟疾监测站的工作程序及保障措施周汝安1刘波2宋培森3于庆华11.鱼台县卫生防疫站(272300)2.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3.鱼台县清河镇防保站疟疾监测是疟疾防治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性很强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密切...  相似文献   

18.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9.
196 2年常熟市疟疾暴发流行时发病率达 2 0 .0 6 % [1 ] ,以后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 ,于 1988年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进一步做好灭疟后期的监测工作 ,掌握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 ,1996~ 2 0 0 0年坚持开展了疟疾疫情监测工作 ,共发现 2 7例疟疾现症病人 ,现分析如下。1 方法由专业人员对 1996~ 2 0 0 0年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确诊的疟疾病人 ,以及典型临床症状试治有效确诊的疟疾病人进行疟疾个案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1996~ 2 0 0 0年疟疾发病情况见表 1。表 1 常熟市 1 996~ 2 0 0 0年疟疾…  相似文献   

20.
丰县1984年基本消灭疟疾后,仍有散发疟疾病例报告。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分布规律,并做好后期监测及制定防制对策,现将该县1995~2004年18例疟疾散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