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镀铬电解液长期以来沿用典型的高浓度铬酸溶液,电解液粘度大,镀铬时温度高,每天镀铬产生的大量铬酸雾和洗涤零件带出的含铬废液是相当多的,严重影响工人健康和环境污染,所以迫切需要对旧的典型镀铬工艺加以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含铬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汾西机器厂电镀工人和技术人员,从1975年4月份开始,对铬酸——硫酸——氟硅酸盐型低浓度镀铬液进行了优选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年5月份,又同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厂开门办学的师生一起在短短二个月里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铬  相似文献   

2.
1.前言在镀铬溶液中,常常混入各种金属阳离子杂质,这些金属杂质对于Sargent(注)浴和加氟硅化物等的高浓度镀铬浴的影响,已被人们较透彻地研究了;但是他们对于低浓度镀铬溶液的影响了解得还不详细。为此在研究各种金属杂质对低浓度镀铬液影响的同时,进而探讨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测定镀铬液中总铬、硫酸、铁、铜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ICP-AES)测定了镀铬液中的总铬、硫酸及主要杂质元素铁和铜,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适用于镀铬液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对电镀硬铬的槽液成分进行简介,并从槽液配制、分析、日常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对镀铬槽液质量控制的要求,以确保槽液稳定可靠,从而为制件电镀硬铬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0 前言 镀铬以酪酐为基础,大量的铬酐消耗于抽风系统、漂洗水以及老化镀液的废弃或局部更换中,铬酐利用率极低(国内13%~18%,国外24%),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Cr3+的控制不稳定,镀铬中的有害杂质如铁、铜、锌、氯离子及硝酸根等难以去除.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镀铬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操作繁杂,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而采用微孔陶瓷隔膜电解技术,可以从源头消除污染,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6.
在含稀土镀铬添加剂的镀铬液中脉冲镀硬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含有稀土镀铬添加剂的镀铬液中采用脉冲电镀工艺镀硬铬,能够大大提高沉积速度,镀层具有微裂纹结构,其硬度较直流镀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ICP-OES法测定镀铬液中多种金属杂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西度  谢华林 《材料保护》2012,45(1):69-70,80
为简便而准确测定镀铬液中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镀铬液中A1,Mn,Fe,Co,Ni,Cu,Zn,Cd,Sb,Pb等杂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研究了主量元素cr和共存元素对光谱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15~...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测定镀铬液中总铬,硫酸,铁,铜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ICP-AES)测定了镀铬液中的总铬,硫酸及主要杂质元素铁和铜,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适用于镀铬液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火炮重要零件之一的贮液筒,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按原工艺流程,铬层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线状裂纹。后改为镀铬前进行加压试验,镀铬后装配火炮,试射后检查铬层表面,均无孔隙或裂纹。从而提高了贮液筒的防蚀性能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杨胜奇 《材料保护》2008,41(4):78-80
分析了稀土低浓度镀铬对提高镀液深镀能力的作用机理,介绍了重稀土超低浓度镀铬、普通稀土低浓度镀铬、标准高铬镀铬的工艺配方、工艺条件及工艺测评情况,并着重对重稀土镀铬的各项条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了重稀土镀铬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及原因对策,指出重稀土超低浓度镀铬工艺对提高镀液的深镀能力、提高镀铬操作工艺的稳定性、降低污染、降低镀铬综合成本的作用均优于其他各镀铬工艺.  相似文献   

11.
《材料保护》2007,40(7):51-51
众所周知,固化了的环氧树脂很难清除,但现在固化环氧树脂的清除已成为很方便的事了——深圳的吴先生称,可大量提供固化环氧树脂脱除液。据介绍,这种“固化环氯树脂脱除液”,包括浸泡型、涂刷型,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牌号为HT-360浸泡型脱除液、HT-350涂刷型脱除液。它们将为环氧树脂应用领域带来一种新的概念,为材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彦  张东 《材料保护》2007,40(5):74-75
采用酚醛树脂对天然腐植酸交联固化,制备成腐植酸酚醛树脂.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研究了腐植酸酚醛树脂对铅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腐植酸酚醛树脂对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受介质pH值的影响,当pH值大于3.0时,铅可被定量吸附,最大吸附量可达17.28 mg/g.吸附于树脂上的铅可以用0.1 mol/L的HNO3溶液完全解脱.以FAAS法为检测手段,对镀铬液中痕量铅进行分离富集,建立了电镀液中痕量铅的测定新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吸水树脂质量、吸液时间、外部溶液离子强度等条件,用过滤法测定淀粉接枝聚合物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经分析,测定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合理条件为:干树脂粒径在60~80目之间,质量1.500g,吸水时间为30min;外部离子浓度越高,吸液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杭州仪表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治理不治理“三废”是个路线问题的精神,于1976年5月在厂党总支领导下,组织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小组,通过试验完成了镀铬槽带出液亚硫酸氢钠槽内处理法,并用于生产,经过近一年的生产试用,实践情况良好。一、处理工艺简述该厂镀铬件主要是装饰性镀铬,镀件形状简单,不大,批量不多,每班镀件面积约为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初,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用氰化物——锡酸盐镀液电镀低锡青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同利用这一镀种代替镍,作为装饰性镀铬的底层,从一九五六年起在生产上应用.但由于镀液原料是剧毒性的,因此探索非氰电镀液配方,成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电镀工人和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曾使用焦磷酸盐——锡酸盐(四价锡型或二价锡型)镀液配方,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目前还存在着诸如电流密度范围不够宽或镀层含锡量不够高等问题. 国外资料曾报导过焦磷酸盐、草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酒石酸盐、三聚磷酸盐等电镀低锡青铜的配方,但多停留在实验室工作,尚未表明确已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任雅勋 《材料保护》2002,35(6):53-54
我厂需镀铬的产品种类多 ,且镀件多为长管状多孔件及形状复杂的凹凸件和各类小型汽缸体 ,多年来一直沿用普通镀铬工艺 ,生产效率低 ,能耗大 ,正品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 ,经试验筛选 ,我们确定采用具有“三低一高” ,即温度低、浓度低、电流密度低和电流效率高 ,且分散力和深镀能力好的CS型添加剂镀铬工艺。但在使用之初 ,由于经验不足 ,又倾向于追求“三低一高” ,结果各种问题不断出现 ,镀液和镀层性能很不理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终于找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1 镀铬工艺参数一般CS型添加剂镀铬工艺参数为 :铬酐 5 0~ 180g/…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市科协、市职工群众按术协作委员会和市机电局等联合倡议的北京市电镀液快速分析比赛,于今年7月16日在北京电镀总厂举行。参加比赛的有14个工厂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化验人员18人。比赛中的优胜者(前二名)又于8月8日进行了一次操怍表演。这次比赛包括三种镀液共9个项目,即氰化镀锌液中的氧化锌、游离氰化钠、游离氢氧化钠;镀镍液中的硫酸镍、硼酸、氯化钠和镀铬液中的六价铬、三价铬、硫酸。评比方法是根据操作速度(从取样开始到滴定、计算、洗滌仪器、发出报告止)、分析结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最近,一种镀铬老化液除金属杂质再生新技术已由四川泸州长江起重机厂工艺处周敏东等研究成功。该技术在不增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简单、快速、有效地除去镀铬老化液中的金属杂质(Fe~(3+)、Cu~(2+)等)。无二次污染,无铬酐损失,处理每升标准镀铬老化液的综合成本低于0.50元。再生镀液重新投入使用,其沉积速度、硬度、结晶、光泽、附着力等均达到正常镀液标准。目前,该厂把这项新技术已正式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效果。该项技术的问世,不仅节约了大量费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电镀行业污染环境的重大难题,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PAAM高吸水树脂吸液与保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制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M)高吸水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蒸馏水0、.9%NaCl溶液的吸液性能和泥土与砂土中自来水的保水性能。当被吸收介质为蒸馏水时,吸水倍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被吸收介质为0.9%NaC1溶液时,吸液倍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吸液初期,溶液温度越高,PAAM树脂在0.9%NaCl溶液中吸液速率越快。PAAM树脂在高温下的恒温保水性能较好,泥土的保水性能优于砂子;加PAAM树脂的泥土或砂子对自来水的保水率较未加PAAM树脂的更好,干燥更慢;泥土和砂子中PAAM树脂的保水率与恒温时间呈线性关系,可用方程Ri=A-Bt表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吸水树脂吸液率及其测定方法的现状 ,提出用 10 0目筛子过滤法作为测定吸液率的通用方法。并以合成的几个超强吸水树脂产品为例 ,测定出其吸纯水率与同类文献产品相比显著超过文献产品值。对吸液率测定中树脂浸泡用水量和泡时间的影响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