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5.6岁。均再次行单侧MED手术,其入路和经过与常规MED相似。结果:8例患者的神经根显露和减压良好,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45ml,平均住院12.7d。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46个月,平均20.8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例,良3例。结论:对于首次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行MED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MED治疗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182例,优良率91.7%。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略好,但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PELD治疗RLDH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临床研究,包括1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2个队列研究,共计患者1252例。Meta分析显示,PELD手术总体并发症[OR=0.46,95%CI(0.25,0.87),P=0.02]、硬脊膜撕裂发生率[OR=0.16,95%CI(0.05,0.56),P=0.004]低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P0.05),但与MED、MIS-TLIF相比,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髓核摘除不彻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在排除影像学腰椎失稳的情况下,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对12例传统经典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利用椎间盘镜系统,建立工作通道后在显微内窥镜监视下显露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彻底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按患者满意度5级评定:1级10例,2级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97年Foley及Smith首次应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已经有一千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这一手术,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2005--2010年收治28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4.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1例(39.29%),良13例(46.43%),可4例(14.29%)。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方案选择不当、继发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残存髓核组织再突出及硬膜外瘢痕形成。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9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23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1例;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92个月,平均37个月。再次手术术式:5例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69例采用椎体融合术,其中45例采用PLIF手术,23例采用TLIF手术。[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8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3周配戴腰围下床活动;行融合手术患者3~5d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8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了解31例临床的特点及病理的改变,并通过再手术作验证和治疗。其中明显外伤史22例,顽固性腰痛18例,马尾神经损伤24例,原间隙复发的22例,脱出游离型18例,合并继发性神经通道狭窄24例。结果:MRI突出诊断符合率为7647%,再手术验证诊断符合率为777%.术后疗效随访6个月~48年(平均22年)优良占839%。结论:对疑难诊断目前MRI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再手术时应彻底切除变性突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解除一切构成神经通道狭窄的因素,同时应注意对椎体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有32例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男22例,女10例。手术时年龄21~63岁,平均42岁。手术节段:L3/47例,L4/522例,L5/S13例。均采取局部麻醉下经皮侧入路从椎间孔进入内窥镜下手术减压。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0min,2例(6%)发生并发症,1例脊膜破裂,另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小腿外侧麻木。随访24~45个月,平均30个月,使用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2年随访时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3例,整体满意度81.2%(26/32),6例疗效不满意,其中3例合并节段结构性不稳和1例侧隐窝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传统减压融合术。VAS由术前平均7.8分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2.4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处理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需处理瘢痕组织,不破坏更多的脊椎结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若无节段结构性不稳定,单纯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是处理复发性椎盘突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通过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 (MED)的临床应用 ,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16例 (14 3个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 (MED) ,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术后 7d内出院 ;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 5个月 ,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 :优 68例 ,良 3 9例 ,可 9例 ,优良率 92 2 %。结论 :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肯定的特点 ,是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经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椎体后缘突出的钙化型椎间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5月至2002年2月采用脊柱后路MED治疗经CT诊断并在术中证实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结果:随访3-9个月,平均5.6个月,16例患者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恢复了原工作和正常生活,但其中2例足趾,小腿外侧麻木未完全消失,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病史较短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再次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初次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因腰椎间盘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31例,其中21例首次手术在本院施行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再手术患者症状缓解期,椎间盘突出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症状改善优良率,采用t检验及,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6~48个月,首次术后症状缓解期平均为85个月,同侧复发22例,对侧复发9例。首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均小于再次手术组(P〈0.05);平均住院日及症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椎间盘突出不合并椎管狭窄以及椎节不稳者,单纯行髓核摘除术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e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1例,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MED手术,患者23例;对照组行后入路固定融合术,患者38例。统计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情况,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并将是今后脊柱外科的发展的重点、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腰椎间盘镜下治疗退变性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和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9月,经椎间盘镜下治疗37例退变性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9例,女8例;年龄33~65岁,平均43.6岁;L3-4 2例,L4-5 21例,L5S1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不适或疼痛,其中17例伴双侧下肢症状,15例伴单侧下肢症状,5例伴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采用Maenab疗效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优良30例,可2例,优良率81.1%。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运用椎间盘镜工作通道,采用椎板间隙入路通过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退变性巨大型腰椎间盘症,既可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解除硬膜囊和神经根压迫,又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目的研究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半环切除椎板下部,外侧黄韧带、关节突内侧。保留硬膜束后方黄韧带,用棉片、保护器保护神经,环切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扩大根管。增添自制的切刀等器械。本组共248例,其中90例经术后随访24~32个月,平均27.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1.9d下床行走,2.4周恢复日常生活,4.3周恢复工作,术后改善率为83.1%。初期手术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损伤硬膜,加重神经根水肿;(5)损伤关节突关节。结论MED有直接切除髓核、钙化后纵韧带、增生骨,创伤小,照明好等特点,但它的通道管末端不易与椎板表面固定。MED是发展中的技术,需改进器械和内窥镜,增加特殊器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患者术后 6h开始进行双下肢肌肉等长舒缩功能锻炼 ;第 2d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 ;第 3d增加腰背肌康复训练。结果 :早期观察显示 :术后 2周 ,有 82 %患者恢复轻体力工作 ;93 %在 3周后恢复原工作。随访 3~ 12个月 ,按照Nakai分级 ,优 160例 ,良 47例 ,可 10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94%。结论 :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 ,缩短功能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年经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22例,男203例,女119例;年龄39±12岁(14~84岁);随访28.6±17.8个月(12~68个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腰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MED术后复发与年龄、性别、职业、体重指数、节段、突出类型、突出部位、术后活动程度等因素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对MED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5%,其中19例为同部位复发,2例为对侧部位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3.6±17.8个月(1~60个月),其中16例(76.2%)为MED术后1年内复发。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突出类型及术后活动程度与MED术后复发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职业、体重指数、节段、突出部位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出类型(P=0.009,OR=2.762,CI=1.282~5.942)、术后活动程度(P=0.026,OR=1.907,CI=1.079~3.370)与术后复发显著性相关。结论:脱出型、游离型及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为ME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