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全县钉螺分布现状。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县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的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全县594处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螺环境79处,其中21处环境查获阳性钉螺。钉螺和阳性钉螺主要分布于洲滩和湖滩地区,有螺环境处数和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62.03%和92.99%,阳性螺环境处数和阳性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90.48%和98.87%。调查发现全县钉螺回升和扩散相当严重,全县有螺环境处数增加了54.43%,增加的钉螺面积达236.44万m2。2004年全县实际钉螺面积较2003年上报面积增加了7.14%。!结论!!我县2004年钉螺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目前钉螺实际存在面积多于上报的统计面积。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用于洪水期间监测钉螺孳生地和钉螺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卫星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探索在洪水季节判别滩地钉螺孳生地和钉螺扩散趋势。方法将遥感资料通过ERDAS IMAGE 8.4软件将其转换为能够分析的栅格数据。用TM3、TM4、TM5波段数据对研究试区遥感数据重新进行假彩色合成,应用图像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fication)模型对假彩色合成图片进行非监督分类。根据现场实地调查情况,判别所分出的各类别的地物属性,并与未分类前图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非监督分类后,可清楚地辨别所设定的10类地物特征,且与实地勘察结果相吻合。现场调查所获的钉螺分布及其扩散情况与该试区遥感分类图片相比较,发现钉螺分布区域均有草地、芦苇及柳林分布,钉螺扩散区域也仅局限于有草地和林地分布的地带,而同样被洪水淹没的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滩地则未发现钉螺扩散。结论通过计算机处理的遥感资料不仅能够识别江水淹没范围、区分不同的水体(如江水和池塘水),而儿能够分辨出被洪水淹没滩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在洪水期间利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钉螺孳生地的变化和钉螺潜在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4.
湖沼地区沟渠水体中钉螺分布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我们首次报告了四湖地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规律[1],为了进一步证实有螺水体钉螺分布的情况,再次对有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进行了系统观察,经过对原始资料进一步完善、整理和分析,从中再次得出一些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规律,为目前开展的"沉螺池"、"中层取水"阻螺法等防止钉螺扩散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怀宁县钉螺分布现状、孳生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安徽省钉螺调查实施方案》,对 2018 年怀宁县现有螺环境和历史有螺区域进行系统、环境抽样调查,分析钉螺环境分布、钉螺面积和密度等。 结果 2018 年,怀宁县累计调查 149 个有螺环境和历史 有螺区域,核实怀宁县有螺面积为 724. 54 h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其中湖沼型有螺环境 66 个,有螺面积639. 65 hm2 (占 88. 27% ),主要分布在白洋湖、珠流河两岸及皖河、石门湖滩地,呈片状分布;山丘型有螺环境 27 个,有螺面积 84. 98 hm2 (占 11. 73% ),主要分布在内陆沟渠、水田,呈点、线状分布。 2006 年以来,怀宁县新发现钉螺面积 79. 11 hm2 , 复现钉螺面积 326. 61 hm2 , 报灭钉螺面积 163. 01 hm2 , 有螺面积净增242 71 hm2 。 结论 怀宁县钉螺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但钉螺面积有增加的态势。 需要重点对白洋湖、珠流河两岸及皖河及石门湖水系沿岸等钉螺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以及活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较高的山丘型流行区等有螺环境加大钉螺监测和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皖南山区残存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残存钉螺分布、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残存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5年黄山市螺情监测数据和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残存钉螺分布特点、相互关系;选择有残存钉螺环境现场观察螺口消长和钉螺繁殖状况;选择2001~2005年施行药物灭螺的20个螺点,现场观察土表、土内钉螺分布情况和药物灭螺对残存钉螺的作用。结果1994~2005年螺情资料显示,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历史疫情较重的区(县)和复杂环境,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和有螺面积与历史有螺面积分布密切相关(r点=0.984、r面积=0.962,P均<0.01);年降雨量和3~5月降雨量对逐年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呈负相关(r年降雨=-0.618,r3~5月降雨=-0.590,P均<0.05);残存钉螺交配率最高达13.18%;药物灭螺对土表、土内残存钉螺杀灭效果显著。结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回升与历史螺情及环境有关;残存钉螺繁殖能力较强;加强历史有螺区药物灭螺可有效控制钉螺回升。  相似文献   

7.
东洞庭湖洲滩钉螺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洞庭湖区洲滩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灭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岳阳县老港村飘尾洲为试点,收集2002~2007年6月的气象、水位资料;现场观察各年度的钉螺分布、消长及环境变化情况;分析钉螺分布的特点及其与气象、水位、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钉螺的分布呈负二项分布,各年度的钉螺密度有一定差异,秋季钉螺密度高于春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3年例外,P〉0.05)。年平均气温、湿度、累计降雨量、日照时间和水位无明显差异(P〉0.05),钉螺密度和钉螺死亡率与气象因素和水位无明显相关(P〉0.05),但地理环境变化和人畜活动会对钉螺的分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一般自然情况下,东洞庭湖区的气候和水位相对稳定,对洲滩钉螺的分布和消长无明显影响,影响钉螺孳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变化和人畜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池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区近3年有螺环境调查数据,绘制感染性钉螺分布电子地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贵池区现有钉螺面积2934.88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0.76hm2.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89.52%,呈片带状分布,感染性钉螺面积占99.92%,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其中以湖滩分布为主;内陆环境点多、散,且环境复杂.钉螺分布以三类流行村为主,主要沿长江、秋浦河、升金湖和九华河流域分布,主要植被是杂草,与居民点距离大多较近,无新发现及复现钉螺.结论 贵池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明显减少,钉螺分布呈徘徊态势,形势依然严峻.要提高查螺质量,加大螺情监测和血防执法工作,重点打击感染性螺点和易感环境,结合综合治理,压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洲滩坡度与植被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洞庭湖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的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螺分布的影响,为消除血吸虫病疫源地确定重点目标。方法在洞庭湖上游和下游共选择3类洲滩,分别在1987-1989年及2009年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止,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3类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螺分布的面积平均占35.5%。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在芦苇地带也没有查获感染性钉螺,而在芦杂、柳林、莎草、藜蒿区均可有感染性钉螺出现。结论洞庭湖区的感染性钉螺有明显的沿堤岸分布趋向,其分布范围与汛期的水位、传染源(终宿主)的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西昌市梯田沟渠钉螺分布特点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西昌市沟渠和梯田钉螺分布特点,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0个自然村开展沟渠钉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在1个自然村开展梯田壁钉螺调查,观察钉螺分布与进水口距离、田壁高度的关系.结果 10个自然村共有沟渠439条,有螺沟347条,占79.04%.共查螺8 406框(每框=0.11 m2),有螺3 542框,有螺框出现率42.14%,平均活螺密度1.41只/框.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梯田进水口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79.00%,5 m内占全部钉螺的94.53%;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壁下部,占全部钉螺的97.56%.结论 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以及梯田的进水口附近和田壁下部,这是西昌市查灭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2 年贵池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区近3 年有螺环境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贵池区现有钉螺面积2 627.15hm2,无感染性钉螺。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89.71%,呈片带状分布,其中以湖滩分布为主;内陆环境点多、散,且环境复杂。钉螺分布主要沿长江、秋浦河、升金湖和九华河流域分布,主要植被是杂草,与居民点距离大多较近,无新发现及复现钉螺。结论 贵池区钉螺分布环境复杂,呈逐年下降态势,感染性钉螺首次降为0。要加大螺情监测工作力度,重点打击易感环境,结合综合治理,压缩钉螺及易感环境面积,夯实达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方法在ArcView8.1软件支持下,建立江宁县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对钉螺孳生地与水系分布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1995年江宁县钉螺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结果显示,1995年江宁县钉螺孳生分布呈聚集性,且分布在水体周围;进一步空间分析发现有83.87%的钉螺孳生地分布在距水体500m内的地区,且距水体100m内的孳生地的螺密度明显高于距水体500m以外的地区(P<0.05)。结论江宁县钉螺主要孳生在水体周围或距水体较近的地区,因此应将这些地区作为钉螺监测与防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制定消除阶段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5—2021年全国钉螺调查基本信息,对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全国每年均有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报告,其中2016、2021年新发和复现钉螺面积均较高,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县(市、区)数也以2016、2021年居多。2015—2021年,全国累计新发钉螺面积4 586.30 hm2,分布于除福建省、云南省外的其他10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其中96.80%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累计复现钉螺面积21 023.90 hm2,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均有分布,其中97.67%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和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苏省、云南省和安徽省。2015—2021年,全国15.08%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报告新发钉螺环境,78.75%的新发钉螺面积分布于11个流行县(市、区),其中湖南省澧县累计新发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14.
湖北钉螺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与地区都有分布,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流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陆,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至2002年全国共有钉螺面积351 885.06 hm^2.湖北钉螺不仅在我国分布较广,而且在形态学、遗传学以及钉螺对血吸虫易感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对湖北钉螺亚种的分类,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以前主要是依据钉螺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对寄生虫的易感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东洞庭湖麻塘北闸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该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面积占31.48%,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结论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全县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为急感防控、查灭螺工作及探索今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开展全县螺情调查,同时收集2013~2014年螺情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枞阳县现有钉螺面积1 542.8hm2,分布于8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全县有螺框出现率16.59%,钉螺平均密度为0.776只/0.11m2,未查到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洲、湖滩,呈片状分布,占总有螺面积98.56%;内陆环境有螺面积较少,钉螺呈点状分布于沟、塘及距居民点附近。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继续下降,仍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结论  枞阳县螺情呈下降趋势,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998年洪水对扬州市江滩钉螺分布的影响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现场人工调查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按周晓农报道的模型在ERDAS软件上分别进行卫星遥感图象的叠加、校正、提取,用红色在图上标出钉螺的可疑孳生环境,并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1 998年洪水后,江滩钉螺面积增加了 27.20%,25个抽样可疑钉螺孳生地洪水后钉螺面积增加了 61.48%,洪水前(1 998年)和洪水后(1 999、2000年)钉螺密度分别为0.945只/框、1.278只/框和1.289只/框,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预测的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洪水后两年春季查出钉螺分布范围总符合率为88.00%,其中30×104m2以上环境的符合率为90.00%,10×104~30×104m2环境的符合率为100%,10×104m 2以下环境的符合率为75.00%.结论 1998年洪水后,扬州市钉螺明显扩散,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对快速筛选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和确定钉螺孳生高危地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钟祥市文集镇钉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钉螺控制和监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调查分析2016年文集镇钉螺分布情况,比较2012年至2016年文集镇钉螺分布变化。 结果  文集镇现有钉螺面积84.69hm2,主要分布在西大河、中大沟水系,主要环境类型为河滩、沟渠、水田等处。因行政区划调整,文集镇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有所上升,但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等呈下降趋势,连续五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控制策略后,文集镇螺情得到控制,钉螺逐渐变为点状分布,但实现传播阻断标准后仍需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分布及其对调水安全的影响。方法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东线工程源头地区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同时选择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钉螺扩散。结果2006-2009年东线工程源头地区查出钉螺面积分别为256.11、184.55、164.92hm2和121.16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8.3、1.0、1.0hm^2和0hm^2;活螺密度也呈逐年下降趋势。GoogleEarth地图显示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夹江和芒稻河。对江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发现局限性低密度扩散钉螺,分析原因为引河疏浚工程建筑垃圾携带所致。结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存在钉螺扩散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长期开展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钉螺属水陆两栖软体动物,常分布于河流和湖泊消落带,具有沿水系分布的特征,呈流域性分布。既往研究较少关注流域因素对钉螺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的影响。流域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有助于揭示钉螺分布内在联系、识别钉螺分布脆弱区域;同时可结合血吸虫病控制和长江生态保护具体需求,规划钉螺控制与保护优先区域。同时,流域生态学还能从流域嵌块层级性评估已建或拟建水利工程对钉螺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