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根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spp.2发酵液处理西瓜后,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云南省开远、曲靖和云龙3县(市)类似稻纹枯病的水稻病害是稻球小菌核病,病原菌为嗜水球小菌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菊芋菌核菌(Jerusalem artichoke Sclerotium)、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蚕豆根腐菌(Fusarium solani)及豌豆根腐菌(Aphaomyces euteiches Dreehsler)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滤纸片法对植物病原菌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为了获得对这几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作用的嗜盐菌菌株,对供试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及发酵液的活性筛选.经滤纸片法测定,青海盐湖嗜盐菌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嗜盐菌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9~12 mg/mL.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山西农业大学果园中的梨树侧棱木质部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LP1,通过采用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将LP1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活菌拮抗筛选,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圈达到10 mm以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抑制率达到99.3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8.18%.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菌液的吸光值(OD600)测定,结果表明,在24 h后,菌体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菌液的吸光值达到1.649.  相似文献   

5.
天麻白绢病致病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昌俊  王绍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02-7903
[目的]对天麻白绢病致病菌进行鉴定,并探讨该病的防治。[方法]以从湖北宜昌低山地区天麻种植基地采集到的染病天麻为材料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柯赫氏法则(Koch’sPostulate)进行病原菌回接种,最后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白绢病致病菌属于弱寄生菌,直接侵入的能力差,一般只能通过伤口侵染寄主而发病。根据其菌丝菌核的形态及致病特性,天麻白绢病病原菌被鉴定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菌核菌属的真菌。[结论]该研究可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引起的天麻白绢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蔓枯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对峙法获得拮抗放线菌菌株9株,并以常见的10种蔬菜病原菌为目标菌进行复筛,发现菌株A9、T111拮抗谱较宽,对黄瓜蔓枯菌(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黄瓜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黄瓜菌核((Sclerotinia scleotiorum)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经形态、培养特性等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lomyces)不同类群。A9、T111发酵液在病原菌活体定植抑制测定试验中,对黄瓜蔓枯病菌抑制效果分别达56.7%和65.4%。  相似文献   

7.
王友升  田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11-2820
 【目的】研究酵母拮抗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在接种伤口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先锋’甜樱桃果实伤口处分别单独接种病原菌、酵母拮抗菌以及病原菌与酵母拮抗菌共同接种,分析不同处理体系下果实的发病、酵母拮抗菌的生长动态、果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氧化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在25和1℃下均能有效抑制甜樱桃果实褐腐病M. fructicola发生。病原菌M. fructicola在接种初期刺激拮抗菌生长,而后期则抑制拮抗菌。单独接种病原菌M. fructicola或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均能诱导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并加速脂质过氧化作用。病原菌M. fructicola侵染甜樱桃果实发病后特异诱导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新酶带出现;而拮抗菌C. laurentii对甜樱桃果实的抗氧化酶体系、脂质过氧化程度以及PPO同工酶谱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结论】在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病原菌M.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的相互作用中,甜樱桃果实褐腐病病害发生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M. fructicola刺激拮抗菌的生长并诱导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番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番茄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 番茄的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同一品种茎部比根部种类多。经初步鉴定, 除1种属于子囊菌外, 其余均为半知菌。拮抗结果表明: 无孢菌、曲霉对灰霉和菌核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产生明显抑菌带。其它部分菌株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无孢菌Fq72菌株培养滤液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其培养滤液对6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尤其对菌核病菌和灰霉病菌抑制率最高, 而且其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 对病菌仍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9.
马琼  秦恩华  李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07-2307,2320
以从染病魔芋植株上收集的白绢病菌核为分离材料,分离到3株产菌核的丝状病原真菌;根据病原菌形态学及致病性特征,鉴定3株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  相似文献   

10.
油菜花上真菌种类及其对菌核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油菜初花期与盛花期采取油菜不同部位花瓣和花药进行真菌分离.除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外,还以不同的频率分离到葡萄孢菌(Botrytis sp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芽枝霉菌(Cladosporium spp.),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sp.),附球孢菌(Epicoccum sp.),镰刀菌(Fusarium spp.).其中葡萄孢菌、交链孢菌、芽枝霉菌出现较早,为初花期主要真菌群;盛花期还分离到叶点霉菌和附球孢菌,以镰刀菌出现最迟.1991年从分离真菌中选择101个菌株.通过培养皿法和花瓣法测定对菌核菌的拮抗作用,初步筛选出A_3,A_(25),A_(26),B_(10),B_(13),B_(11),B_(26),B_(31),B_(3(?)),C_8,E_1和E_2 12个对菌核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以上拮抗菌和菌核菌的孢子悬液于24h 时内在实验室条件下先后喷雾接种开花的油菜植株,所有拮抗菌占领花朵百分率为63%~96%不等,而菌核菌不能定殖其上.1992年从151个分离菌株中,筛选出59个对核盘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其中葡萄孢菌41个占69.49%,交链孢菌5个占8.47%,芽枝霉菌1个占1.69%,镰刀菌12个占20.34%.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从山西农业大学果园中的梨树侧枝木质部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LP1,通过采用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将LP1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活菌拮抗筛选,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圈达到10 mm以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抑制率达到99.3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8.18%。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菌液的吸光值(OD600)测定,结果表明,在24 h后,菌体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菌液的吸光值达到1.649。  相似文献   

12.
草菇菌孢小核菌病是一种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Sclerotium mycetospora。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OMA培养上产菌核多。室内散射光和黑暗间歇以及连续荧光有利菌核形成,紫外光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菌核病生防细菌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供试的土壤中分离得到50个细菌分离物。经平板抑菌实验,筛选出10个对菌核菌(Selerotiniascleroti orum)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的菌株。进一步对峙培养,拮抗细菌对菌核菌的拮抗效果最佳的为A03和DE,测其抑菌带宽度分别为6.3mm、12.1mm。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下菌核生长最快,30℃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产生影响很大,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菌核生长出菌丝...  相似文献   

15.
对东北地区新病害——菜豆菌核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东北地区新病害菜豆菌核病的发生、症状、病原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和苗期抗性的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菌3d即可形成菌核雏形,其菌核较黄瓜菌核为小。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8—30℃,以20—21℃最佳,8—25℃时产生菌核。试验了9种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以PDA最佳,以在Czapek氏琼脂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最多。经与黄瓜、向日葵菌核病菌的交互接种表明:3种菌可交互致病但致病力不同,以向日葵菌最强;寄主以菜豆最为感病。作者在国内首次用限制期接种法在菜豆上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的研究,此种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诱导菜豆发病,以芹菜段法较好。  相似文献   

16.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其弊端日益得到广泛的认识.拮抗菌以其无残留、绿色安全等优点逐渐替代抗生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和应用.拮抗菌主要是通过营养或空间竞争,分泌抑菌物质等方式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控制疫病的发生.本文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水产动物病原菌拮抗菌的研究方法、作用机理及当前拮抗菌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白术根茎腐烂病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分离得到58个病原菌菌株,其中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株25个,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株19个,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11个,腐霉菌属Pythium菌株10个。在丝核菌中有22个菌株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小菌核属的19个菌株全部是罗氏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中有10个菌株是尖孢镰Fusarium oxysporum Schecht,3个腐霉菌株则全部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用绿亨一号、井冈霉素和甲霜灵3种药剂单独防治时都有效果,但显著低于绿井混合或绿甲混合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拮抗泛菌B3.2.1发酵上清液对黄曲霉及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拮抗泛菌B3.2.1发酵上清液对黄曲霉及4株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危害。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环境、人畜不安全。本试验从生物防治角度解决此问题。试验采用土壤诱捕法、菌核内生菌分离法及土壤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共15株,其中以"克H3"菌株对菌核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皿对峙培养时抑菌圈直径可达11.4 cm。同时对"克H3"菌株的形态、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