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IC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ICCC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分布和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结果1例PICCC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上,1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沿侧脑室旁分布。CT平扫以高密度为主,CT值为45~65 HU,病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强化。MRI平扫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花环状强化,1例伴室管膜明显强化。结论PICCC好发于青少年,易合并瘤内出血和钙化,结合血清β-HCG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术前应考虑到PICCC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额骨内板增生症(HF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乐清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及温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行影像学检查且临床确诊的100例HFI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单行MRI检查45例、MRI+DR检查14例、MRI+CT检查41例, 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00例患者中外增生型20例, 内增生型51例, 中间型29例。外增生型向板障增生, 板障变薄, 界限清;MRI示增生的内板及板障的T1WI、T2WI呈均匀高信号, CT和DR示增生的内板及板障呈高密度。内增生型向颅腔增生, 内缘呈波浪状或结节状;MRI示增生的内板的T1WI、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 CT和DR示增生的内板呈高密度。中间型同步向颅腔及板障增生, 板障变薄、模糊;MRI示增生的内板及板障的T1WI、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CT和DR示增生的内板及板障呈不均匀高密度。100例患者均见脑实质受压移位、前颅窝容积变小、蛛网膜下腔变窄, 其中47例的额叶脑组织受压明显[受压深度(8.6±5.9) mm, 范围为3~17 mm];35例伴腔隙性脑梗死, 33例伴皮层下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原发黑色素瘤MRI、CT表现;4例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平扫均为高密度,密度部分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4例MRIT1WI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T2WI为低信号,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内信号部分不均匀,增强后扫描肿瘤可见明显强化。结论颅内原发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于显示肿瘤范围、成分及脑膜的浸润和定性诊断较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T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优缺点。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55例,幕下脑干4例,小脑9例。68例病灶有出血54例,钙化17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极低黑色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增强后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论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CNC均位于侧脑室前部,3例单侧脑室,2例双侧脑室,CT上肿瘤实体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囊变呈低密度,3例伴钙化,MRI 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2例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CT、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均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年龄、发病部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7例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白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7例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17~46岁.为散发性发病,提示发病存在个体易感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癫痫发作等,3例仅有头痛,经CT和/或MR检查诊断脑白质病而后确诊.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CT均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佛指状"密度减低、侧脑室变窄、脑回肿胀和脑沟变浅.头颅MRI均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广泛受累,T1WI呈略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FLAIR亦为高信号,脑回肿胀,脑沟模糊不清,脑沟、脑池变浅,脑室变窄.经脱水降颅压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5例患者症状好转,2例死于脑疝.结论 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临床表现以颅高压表现为主,头颅MRI检查T2WI及FLAIR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高信号是主要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接触史调查可做出诊断.治疗以脱水降低颅内压及糖皮质激素为主.  相似文献   

10.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PRES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为子痫/先兆子痫,2例为高血压脑病,1例为环孢菌素A(CSA)的神经毒性.1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CT平扫检查,2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顶、枕叶脑实质内,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像显示皮层和皮层下白质明显高信号影,较T1WI、T2WI更加清楚.注射Gd-DTPA后多无明显异常对比增强.1例DWI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层内弥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显示邻近的皮层下白质呈高信号.4例CT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CT未见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结论PRE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少见部位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放射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大脑凸面及大脑镰颅内软骨瘤患者6例,其中大脑凸面3例,大脑镰区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5例可见数量不等钙化,相邻骨质受累2例;MRI显示病灶呈混杂信号,其中肿瘤实质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肿瘤出血为长T1、短T2信号;其中3例可见特征性的“皂泡征”;MRI增强扫描显示1例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发生于大脑凸面及大脑镰的颅内软骨瘤罕见,术前误诊率高,结合肿瘤体积较大、多发钙化、可见“皂泡征”、增强扫描无或轻度边缘强化等特征,可对其做出影像学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硬化16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16例结节性硬化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其脑部CT和MRI表现。结果13例CT检查10例表现为沿侧脑室壁分布的钙化结节,其中多发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1例表现为室管膜下等密度结节,2例未见明确异常。11例MRI平扫均可显示室管膜下结节,其中多发10例,单发1例,T1WI结节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分别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所有结节大小介于2~14mm;MRI同时显示脑皮质及皮质下病变10例。7例MRI增强扫描可见室管膜下结节呈轻中度强化,脑实质内结节多不强化。结论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CT可敏感显示室管膜下结节的钙化,MRI则对CT不易显示的未钙化结节及脑实质内病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与评价3类颅内病理性钙化在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在颅内钙化病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类颅内钙化患者的MRI片及对照CT片影像表现,病理性钙化分为肿瘤性钙化、血管源性钙化、感染性钙化、先天性与遗传性、代谢性及其他原因钙化. 结果颅内钙化的MRI表现信号复杂,MRI的三种序列均可显示为高、等、低、极低等四种信号,SET1WI以等和低信号多见,FSE-T2WI、GRE-T2WI以低、极低信号多见.结论 对于钙化的诊断,CT检查是发现颅内钙化最敏感的方法,但MRI对于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混合期脑囊虫、肿瘤钙化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射治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8例肿瘤中,9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6例位于鞍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松果体区肿瘤在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扫描时肿瘤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MRI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在T1WI像呈等信号,T2WI像上信号可呈等或高信号;CT图像见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基底节区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扫捕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结果幕上10例:额叶4例,颞叶4例,基底节2例;幕下4例:小脑半球3例,脑干1例。CT表现:14例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等至稍高密度影,6例合并斑点状钙化;MR表现:14例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病灶呈"爆米花"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结论 MRI是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显示钙化是CT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结果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多见于中年,影像学表现为: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后见肿瘤无明显强化.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9例,均无复发.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临床上遇到较长的病史,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I T1WI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CT、MRI增强后见无明显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肿瘤,应该考虑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诊断.手术全切肿瘤,预后好,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18.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C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CH的影像表现,其中男3例,女14例,平均47.4岁;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3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17例CSCH的影像表现如下:(1)常见于中年女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边缘清晰,有占位效应,很少出现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钙化.(2)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高信号及出现延迟强化效应为其特征.(3)CT表现为高密度,明显强化.可有临近骨质的压迫性吸收,无骨质增生.(4)DSA显示血管正常或出现静脉期染色.结论 CSCH有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中枢神细胞瘤的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室间孔区,常跨透明隔生长,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较高密度,常散在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上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病灶和侧脑室边缘相连的丝网状影,病灶内较常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其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海绵状血管瘤(CM)是较为常见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常规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30~60岁,男女比例相等.有反复出血倾向,常呈自限性;病灶内可合并血栓和钙化.影像学可见病灶内不同演变时期的出血产物,周围组织可见陈旧性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X线检查仅见钙化,难以定性诊断.脑血管造影常无异常发现,合并静脉畸形时可见静脉聚集.CT检查显示,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略高密度影,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病灶无明显占位征象和水肿.有30%~ 50%的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可无异常表现.MRI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可直接显示病灶内不同时期的出血征象(T1WI和T2WI序列)及其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梯度回波序列(GRE)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