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力  景波  黄伟 《中国校医》2012,26(1):39-40
目的对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新生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该校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北京科技大学2010级新生6 180人进行PPD试验和胸部透视检查。结果学生PPD试验阴性率42.96%,阳性率为57.04%,胸部透视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结论 PPD试验和胸部透视检查是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最廉价、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检查,可以做到对肺结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并能有效地控制学校肺结核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一起结核病暴发流行情况及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方法对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PPD试验、X线胸部摄片和痰涂片等检查。结果病例所在班级学生74人,PPD阳性率为72.97%,其中强阳性反应率为47.30%,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例,罹患率为6.76%;其他班级学生1 983人,PPD阳性率为33.18%,其中强阳性反应为率7.82%,查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例,患病率为0.10%。结论结核病暴发疫情易发生在学校内,在学生中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金湖县某中学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探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X线/CT检查、痰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该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及时进行疫情处置。结果该校学生新发肺结核患者6例,罹患率为0.18%,教职工中未发现病例;筛查出PPD阳性1 360人,阳性率37.8%,强阳性92人,强阳性率8.1%。对筛查出的肺结核病例均及时予以休学和规范化治疗。结论应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强校医队伍建设,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方法对肺结核病暴发流行班的所有学生及与该班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家庭成员等,采用X线胸部摄片、PPD试验检查,对X线胸部摄片检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查抗酸杆菌。结果调查班共有学生53人,PPD阳性反应者52人,阳性率为98.1%,其中强阳性反应29人,强阳性反应率为54.7%。2005年3月7日~6月8日共查出肺结核病人9人,患病率高达16 981/10万。结论这是一起1个学生患病后隐瞒病情引起的班内学生传播所致的结核病暴发流行。因此,加强学校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分析学校结核病疫情中接触者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6年发生的5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接触者筛查资料.结果 5起疫情共划定接触者1 142人,PPD强阳性反应295人,发现续发病例37例,PPD强阳性率为25.8%,患病率为3.2%.其中Ⅰ级接触者417人,PPD强阳性反应138人,发现续发病例25例,PPD强阳性率为33.1%,患病率为6.0%;Ⅱ级接触者725人,PPD强阳性反应157人,发现续发病例12例,PPD强阳性率为21.7%,患病率为1.7%.Ⅰ级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总患病率均高于Ⅱ级接触者(x2值分别为17.866,15.839,P值均<0.05).结论 学校聚集性疫情的接触者感染结核菌和患结核病的风险较高.在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处置过程中要加强Ⅰ级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对Ⅱ级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民族中学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发现学校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暴发调查方法,对在校师生进行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结核菌素试验、X-Ray胸片或CT检查。结果绵阳民族中学352名学生中发现肺结核10人,发现率为2.84%;卡痕阳性率为23.86%(84/352),是否接种过卡介苗与肺结核发现无关;44.03%(155/352)的学生PPD试验呈现特异性反应,阳性反应率为29.55%(104/352),强阳性反应率为14.49%(51/352);从PPD阳性反应者中随机抽61人查胸片,检出肺结核3人,强阳性反应者中51人查胸片,检出肺结核7人。结论加强对藏区来绵学生肺结核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控制肺结核疫情。PPD试验与胸片/CT检查相结合可作为学校肺结核筛检的主要方法,并应将PPD试验注射部位硬节直径超过0.5 cm的所有学生全部纳入进一步筛查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13-2015年大中专院校新生结核病体检结果。2013--2015年市区大中专院校新入学新生分别有33 298、33361、33 445人,首先对受检学生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做胸片检查,筛查结核病患者。结果三年来平顶山市区大中专39所学校新生应检人数100 104人,实检人数98 040人,实检率97.90%,复检人数5 424人,复检率5.53%。PPD反应一般阳性者35 400人,阳性率36.10%;强阳性反应者5 424人,强阳性率5.53%。确诊51人,患病率为520/10万,51例病人进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涂阳病人3例,涂阳患病率31/10万。结论学校结核病防控要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加强主动监测和处置,加强联合督导检查,共同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入校新生人群中结核病发病率(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方法对2004、2005两届入校的4400名新生进行PPD试验,强阳性人员加做X线检查.结果两届入校新生PPD强阳性率为7.66%(337/4400),其中2004年入校新生PPD强阳性率为7.22%(158/2188),2005年入校新生PPD强阳性率为8.10%(179/2212),2005年入校新生PPD强阳性率高于2004年入校新生;两届入校男生PPD强阳性率为10.45%,女生PPD强阳性率为5.9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5);农村户口学生的PPD强阳性率与城市户口学生的PPD强阳性率相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入校新生人群中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生PPD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户口学生PPD强阳性率与城市户口学生相比无差异性;对于大学入校新生进行PPD筛查有助于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有效避免结核病在人员相对集中、接触相对频繁的大学校园内的蔓延,降低结核病的传染率;同时认为结核菌素(PPD)试验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的特点,有助于判断有无结核菌的感染,简便易行,适于大范围人群流调,仍旧是结核病综合诊断中最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临床上值得肯定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不同程度密切接触者病例的检出效果,为校园肺结核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3月贵州省某县某中学首发的确诊病例为中心,对该中学接触者进行分级,1级接触者进行胸部数字化摄影检查,有结核病变的痰涂片检查;2级和3级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强阳性进行胸部DR及痰涂片检查.结果 共筛查1级接触者学生87人、教师17人,学生新发现2例患者,罹患率为2.2%,教师无病例;筛查2级和3级接触者学生841人、教师73人,在学生2级接触者中新发现1例患者,2级罹患率为0.6%;3级接触者中未发现新病例.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x2值分别为15.093,39.139,P值均<0.01).结论 病例集中在同一年级的楼层,通过分级筛查能及时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波及的人群及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中专院校结核病控制模式。方法对泰安市2003~2007年10所大中专院校121 876名新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或有可疑症状者行胸片、痰菌检查并给予预防性治疗。对发现的结核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在校期间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设立学生疫情报告员,实施动态监测与管理。结果PPD试验阳性39 122人,占32.1%。硬结横径≥15 mm 7434人,占6.1%,其中6765人进行了预防性治疗(91.0%)。共发现结核病人168例,其中入校新生查体发现101例(60.1%),学生疫情报告员发现43例(25.6%),自动就诊24例(14.3%)。结论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的入校结核病筛查、药物预防、健康教育、设立学生疫情报告员结核病控制模式是控制学校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高校入校新生结核病患病情况,使结核患者能进行早期规范治疗,减少结核菌在学生中的传播,并讨论学校采取适当预防结核病流行的措施。方法以该校1981名入学新生作为受检对象,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试验,检出强阳性者,对其进行胸透,胸部异常者进一步检查后确诊。结果在被检的大学生PPD试验中,阳性率为10.50%;强阳性率为3.38%。男生阳性率为10.69%,女生阳性率为1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而女生强阳性率高于男生(χ2=4.58,P<0.05)。乙肝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6.80%,强阳性率为1.94%;非乙肝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10.70%,强阳性率为3.46%。结论大学生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从新生入校时就加以控制,学校要做好早发现、早控制、加强体检、健康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晓荣 《中国校医》2012,26(6):437-438
目的总结高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高校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8—2010年6 622名新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PPD≥20mm或水疱者进行X线摄片检查,对确诊的7名肺结核学生办理休学进行规范治疗,而对无症状强阳性者经胸片排除肺内病灶,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和健康教育,实施动态监测与管理。结果 PPD试验强阳性819人占12.37%,经预防性服药,学生均无新发结核病。结论对高校新生实施入校结核病筛查、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等是控制学校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益阳市某县一起职业高中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学校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接触者进行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和胸片检查。结果 该校共发现4例肺结核患者,均集中在指示病例所在班级,该班肺结核罹患率为10.26%(4/39)。病例均落实休学治疗。发现29名PPD强阳性者,27名完成预防性治疗。结论 做好接触者筛查、PPD强阳性学生干预及管理是防止结核病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某彝族初中首发涂阳肺结核学生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方法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可疑症状者,行PPD试验、摄X线胸片、痰涂片抗酸杆菌和CT胸片检查。结果该校在校师生共606人,彝族学生523人(94.4%)。经筛查密切接触者73人,可疑症状者推荐70人。可疑症状者PPD试验强阳性率18.6%(13/70),患者所在的104班达24.5%(13/53);可疑症状者和PPD强阳性者X射线胸部摄片异常率7.2(6/83),CT胸片检查均不支持肺结核诊断;104班卡介苗接种卡痕率88.7%,6例X射线胸部摄片异常者均有卡痕;X射线胸部摄片异常者和PPD强阳性者痰涂片(3份痰)抗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密切接触者中首发病例父亲X射线胸部摄片符合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结论该校所在乡结核病高发,首发病例的传染源来自于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学生间还未引起播散,但隐性感染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起某中学在校学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止疫情扩散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对全校教职工和发现的结核病学生所处年级的全部学生进行X线胸透检查和结核菌素(以下简称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X线胸片检查,胸片异常者进一步做痰涂片等相关检查,并进行有效的后续治疗与管控;X线胸片未见异常者建议常规预防性药物治疗。结果该中学全体教职工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4 399人全部接受PPD试验,呈阳性反应176人,对阳性病人进行胸片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5例。结论学校是人群密度较大的特殊性聚集场所,一旦有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存在,就必须警惕有聚集性发病的可能,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结核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情况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学校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学生或教师肺结核患者为线索,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并以其他学生为对照,采用筛选的方法,首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再做胸部X线检查,对有症状者做痰结核菌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同时进行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肺结核密切接触者2年内筛查出的结核患者患病率为9.95%,高于其他学生的0.46%;学生的5条核心知识知晓率比线索病人低。结论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偏低是结核病在学校流行的主要原因,先做PPD试验、阳性者再进行胸部X线检查是控制学校结核病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标准PPD试验,对PPD强阳性反应的儿童和≥15岁人群进行胸部X线透视,胸透异常者拍摄胸部X线片,同时收集痰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感染率为61.4%,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565.3/10万,涂阳患病率224.2/10万。结论密切接触者感染与罹患结核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与涂阳病人排菌量的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阳市某高校新入学本科生的结核病发病情况,为该高校搞好本科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某高校2016—2018 年新入学本科生采用PPD试验和DR胸片进行结核病筛查后,到定点结核病医院进行肺部CT检查和咯痰病菌分离确诊,以SPSS 24.0软件和χ2检验分析结核病检出情况。结果 2016—2018 年受检入学新生21 673人,PPD试验强阳性1 457人,DR胸片异常80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18人,其中:2016 年受检入学新生7 667人,PPD试验强阳性517人,DR胸片异常13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4人;2017年受检入学新生6 790人,PPD试验强阳性634人,DR胸片异常20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5人;2018年受检入学新生7 216人,PPD试验强阳性306人,DR胸片异常47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9人。2016—2018年该校入学新生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52.17/10万、73.64/10万和124.72/10万(χ2=0.08[2017/2016],0.11 [2018/2017],0.27[2018/2016],P>0.05)。结论 贵阳市某高校2016—2018年入学新生均检出结核病患者,需要重视加强高校学生结核病的管理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近5年新生PPD试验及胸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有胜 《中国校医》2007,21(4):428-429
目的了解泰山学院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及胸透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爆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山学院2002~2006年的新生23150人进行胸部透视和PPD试验。结果新生PPD试验阳性年平均检出率为66.59%,强阳性年平均检出率为1.21%;胸透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1人,患病率0.05%。阴性者提倡接种卡介苗,单纯强阳性者可服预防用药,活动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应全程治疗。结论PPD试验和胸部透视是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中学结核病疫情的传播环节和流行过程,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肺结核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对学生病例密切接触者,通过个案调查、X光胸片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方式开展结核病筛查,并根据筛查情况和疫情分析及时进行处置。结果 筛查发现3例学生肺结核病人,首发病例班级接触同学PPD 阳性率为92.50%(37/40),强阳性率为62.50%(25/40),均高于其他班级(P<0.01)。该班学生在接触后不同时间进行的三次PPD试验,累计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呈现升高过程。PPD试验强阳性35人中,33人采取了预防性服药措施,服药率94.29%,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 首例病人诊治延误是造成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早发现、早转诊,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