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舒义竹  向道康  周涛 《贵州医药》2003,27(10):883-884
目的 对比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术中应用乌司他丁30万~(KIU);试验2组应用乌司他丁60万~(KIU);对照组除不应用乌司他丁外其它治疗与两试验组相同。动态监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因子XI促凝活性(FXI:C)、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记录3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 3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PB结束和术后6h,试验2组 FXI:C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3组AT—Ⅲ:A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CPB结束至术后24h,试验1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试验2组(P<0.05),且从术后6h至术后72h两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两试验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能较好地保护凝血因子活性,抑制继发性纤溶亢进,从而减少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和住院期间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患者肾损伤的影响,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是否能明显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脏的损伤,并考察其临床安全性。方法:择60例择期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U1、U2、U3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5人,治疗组分别于预充液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1、4万U·kg-1及6万U·kg-1,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用量(术中预充液中加入10万U,术后10万U q8h静脉滴注用至术后48 h),各组均分别于术前30 min (T0)、术后第1天(T1)、第3天(T3)、第5天(T5)及第7天(T7)共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同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密切观察用药期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肌酐(Cr):4组术后T1、T3点肌酐水平高于T0值(P<0.05),3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低于C组(P<0.05),U2、U3组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低于U1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3组与U2组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尿素氮(BUN):U1组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同肌酐。(3)安全性:研究期间各剂量组均无乌司他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能够造成患者肾功能损伤,而乌司他丁能减轻围术期肾损伤,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相关性,各剂量组安全性良好。适宜应用剂量为4万U·kg-1,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肾脏等保护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内皮细胞的保护少见报道.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们观察了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内皮细胞的保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疗效研究。方法 22例体外循环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应用乌司他丁,观察凝血酶原对照情况、术后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凝血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亦明显缩短。结论乌司他丁后在对CPB后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可以通过多途径阻断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术后用血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建英 《海峡药学》2007,19(9):83-8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20例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伤后3~5h应用UTI 20万u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于入选当时及用药7天后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使用乌司他丁前PT、APTT、TT、FIB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7d后PT、APTT较用药前明显缩短(P<0.05),而TT、FIB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使用乌司他丁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吴群林  屠伟峰  施冲 《中国药师》2013,16(9):1379-138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野质量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n=20),分别在入手术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1和生理盐水各10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0.5 h(T1) 抽取静脉血,测定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1 h后测定D-二聚体,记录开始手术后每15 min时间点的术野质量评分,记录术毕失血量和术后引流出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U组ACT 、CR、PF在T1时明显升高(P〈0.01或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而U组明显低于N组(P〈0.01);术野质量U组优于N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U组比N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入选时的APACHEⅡ评分>10分,排除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肝脏疾病及慢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q8h,共7天。于入选当时及第2、8天早7:00抽取静脉血,行PLT、PT、APTT、INR、Fib、D-D二聚体。于第7天行APACHEⅡ评分,记录ICU期间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及入组时APACHE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2天和第8天的PLT、PT、APTT、INR、Fib和D-二聚体与第0天比较,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ICU病死率,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减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ICU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且能改善病情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王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85-186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本院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入选时的APACHEⅡ评分〉20分,排除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肝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脓毒症治疗指南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基础治疗上加40万单位,q8h,共3 d。各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2h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用药前及用药72 h时间采外周静脉血行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监测。并同期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2h时凝血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均改善,其中乌司他丁组上述三指标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三个炎症指标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治疗72h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和 D 组各22例,A 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 组给予乌司他丁0.5×104 U/ kg,C 组给予乌司他丁1.0×104 U/ kg,D 组给予乌司他丁1.5×104 U/ kg。分析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手术麻醉前(T0)时4组 T 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术后第3天(T1)时 T 细胞亚群各指标均较 T0时明显下降,且 B 组、C 组和 D 组 T1时间的 T 细胞亚群值均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在 T0时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AST、ALT、BUN、Cr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在 T1时肝肾功能指标与 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可抑制细胞免疫,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能改善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对肝肾功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00万U(其中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对照组不给予其他药物.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再灌注1 h(t3)、再灌注6 h(t4) 及再灌注24 h(t 5)各时间点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 记录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跳情况. 结果 与t 1相比,两组患者CK、CK-MB、cTnI在t 3、t 4、t 5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K-MB、cTnI均在t4达最高值, t5开始下降. 两组患者之间CK、CK-MB、cTnI在t1、t2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CK、CK-MB在t 4、t 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cTnI在t3、t 4、t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结论 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使用乌司他丁减轻了体外循环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凝血酶对心内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按1万U/kg体重缓慢滴注乌司他丁并联用注射用血凝酶静脉注射1~2U,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单用注射用血凝酶1~2U。结果术中实验组8例患者须输血,对照组为14例,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APTT值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APTT(A)值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凝血酶联合应用于CPB手术、改善凝血机能、减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既可使本地区患者得益,也可向国内同类患者推广,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对机体的保护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及其剂量 效应相关性。方法 :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术 30例 ,分为 2组。乌司他丁(UTI)组 (n =1 5) ,于麻醉后、CPB开始前将UTI2 0万U溶于 2 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 (约1 0min) ;如CPB时间超过 4h ,可在CPB开始 4h后追加一次 ,剂量用法同前。对照组 (n =1 5) ,不用UTI。分别于麻醉前及CPB后检测 β 葡萄糖醛酸酶(β GCD)、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GEL)、纤维连接蛋白(FN)及肾功能各指标。结果 :CPB后 ,UTI组病人β GCD[(2 5 .1±s 2 .8) μmol·h-1 ·L-1 ]活性及GEL[(1 .3± 0 .5) μg·L-1 ]含量均较对照组低 ,但FN[(2 1 7± 39)mg·L-1 ]含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UTI剂量与△β GCD ,△GEL及△FN均呈负相关 ,且相关性显著。UTI组尿N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γ 谷氨酰转肽酶、α1 微球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但排尿量/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 <0 .0 5)。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UTI通过抑制β GCD活性和GEL含量的升高及抑制FN含量的下降达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加用乌司他丁。连续7天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缩短,第5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的准备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n=25)和生理盐水组(B,n=25);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2h(T2)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ATPP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000 U/kg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作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是从人尿液中分离纯化的蛋白酶抑制剂,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在对凝血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受到关注。本文从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乌司他丁作为一种广谱非选择性酶抑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过度激活,减少凝血物质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体外循环期间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纤溶蛋白原的分解,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有一定的血液保护功能。因此其在改善手术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和改善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出血及其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29):4094-409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4例ICU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每次取10万单位溶于500 ml 1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7 d。统计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30 d生存率;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的WBC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的各凝血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凝血指标在治疗后7 d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ICU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及相应的凝血因子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红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外循环下行房室缺修补病人20例(CPB时间为30min左右),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 和对照组(B组),每组10人。观察两组病人不同时点的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红细胞内钙、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1) MDA、FHb、RBC-ICR、红细胞内钙:转机前,A、B组间无差异,两组转机30分钟后的各次标本含量均明显高于转机前,转机30分钟后A组含量又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RBC-3bRR:转机前两组RBC-C3bRR无明显差异,转机30分钟后两组RBC-C3bRR均明显低于转机前。但转机30 分钟后A组RBC-C3bRR又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PB可导致红细胞损伤及免疫功能下降。体外循环中加入乌司他丁可抑制体外循环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红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普通外科拟行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入组患者根据乌司他丁的给药方案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乌司他丁10 000 U/kg;B组,37例,乌司他丁15 000 U/kg;C组,40例,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认知功能、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等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 d时的认知功能、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MMSE评分、CD4~+%、CD4~+/CD8~+、CD16~+/CD56~+、GSH及SOD水平最高,C组最低(P<0.05);B组POCD发生率、S100β、CRP、TNF-α、MDA水平最低,C组最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且剂量高者效果更佳,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改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