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硬度计及扫描电镜等分析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成分组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母材和非晶带经搅拌摩擦加工后交替形成的层状结构组成,其显微硬度与母材相比有所提高.复合材料主要由α-Al,Mg2Al3,Mnal6以及La3Al11等物相组成,原始非晶带经搅拌摩擦加工后存在一定的晶化特征,而非晶的晶化可能是摩擦热、机械搅拌力以及轴肩压力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种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析其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元素成分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母材和非晶带交替形成的层状结构组成,显微硬度有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中的非晶带产生了一定的晶化,摩擦热、机械搅拌力以及轴肩压力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导致非晶带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获得的新型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镜、显微硬度及拉伸试验等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以层状结构组成,主要由母材和非晶带交替形成.复合材料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母材,并且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当旋转速度达到750 r/min,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析其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元素成分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母材和非晶带交替形成的层状结构组成,显微硬度有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中的非晶带产生了一定的晶化,摩擦热、机械搅拌力以及轴肩压力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导致非晶带晶化的主要原因。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文摘》2009,(4):33-34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析其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元素成分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母材和非晶带交替形成的层状结构组成,显微硬度有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中的非晶带产生了一定的晶化,摩擦热、机械搅拌力以及轴肩压力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导致非晶带晶化的主要原因。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6.
用搅拌摩擦加工法制备纳米SiCw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 mm×6mm形成了结构致密,无明显疏松、孔洞的搅拌摩擦复合区,复合区晶粒细小,搅拌摩擦中心区SiCw分布较均匀.该复合材料经T6热处理后强化效果不明显,SiCw主要起韧化作用,搅拌摩擦中心区硬度及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伸长率得到改善,比基材提高111.4%.  相似文献   

7.
通过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将SiC颗粒加入到A356铝合金中制备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加工参数为:旋转速度1800r/min和行进速度127mm/min。基体金属A356铝合金为亚共晶AlSi枝晶组织,而搅拌区的组织与基体金属区不同。共晶Si和SiC颗粒均匀分布于初始铝固溶体中,而经历了剧烈变形的热力影响区的共晶Si和SiC颗粒呈沿旋转方向分散的特征。搅拌区的硬度比基体金属的高,因为在搅拌区存在的缺陷明显减少,共晶Si和SiC均匀分布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对TA5钛合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FSP),获得超细晶组织.为了研究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材料流动情况,使用欧拉-拉格朗日耦合(CEL)方法对加工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模拟.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和拉伸测试技术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因此,加工后的合金由细小等轴晶...  相似文献   

9.
朱战民  陈体军  郝远 《热加工工艺》2007,36(4):21-23,29
研究了AZ91D镁合金经搅拌摩擦加工后的组织。发现组织中搅拌摩擦区、热机械影响区和热影响区分区不明显。在搅拌摩擦区主要为再结晶形成的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结构,共晶组织α-Mg β相(Mg17Al12)完全均匀化,仅在晶界处有少量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体积分数为19.5%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增强AZ80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经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FSP)加工后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MWCNTs在基体中的分布和稳定性,分析MWCNTs与基体的界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多道次FSP能提高MWCNTs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并在基体中形成了纳米晶,晶体尺寸仅5 nm左右。经多道次FSP后,MWCNTs在径向上的多壁结构未受到机械损伤,但经7道次加工后,在复合材料中发现有少量Al4C3相;碳纳米管与镁基体以半共格的界面形式相接。  相似文献   

11.
搅拌摩擦在超塑性材料焊接及成形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是保证超塑性材料焊接后仍能保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有效焊接方法。尤其是在高应变速度、低温和较低流动应力情况,采用搅拌摩擦成形(Friction Stir Process:FSP)技术来生产超塑性材料是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对搅拌摩擦在超塑性材料焊接和成形方面的进展做了简要的总结,包括材料、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金属结构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纹、孔洞和沟槽等缺陷,搅拌摩擦焊具有热输入量小、焊接变形小和焊接效率高等优点,在金属材料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总结了搅拌摩擦焊修复的修复性能和特点。由于搅拌摩擦焊修复仅能修复裂纹及体积较小的沟槽等缺陷,对于其他类型缺陷难以有效修复。针对搅拌摩擦焊修复的局限性,介绍了基于搅拌摩擦焊原理的搅拌摩擦点焊修复和搅拌摩擦增材修复。搅拌摩擦点焊修复分为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修复、填充搅拌摩擦焊修复和摩擦塞焊修复,主要用于匙孔等孔洞类缺陷的修复。阐述了各类搅拌摩擦点焊修复的工作原理、修复接头性能和强化方式,并对比分析了各类工艺的不足之处。搅拌摩擦增材修复分为复合增材修复和增材搅拌摩擦沉积修复,主要用于大面积、大体积类表面缺陷的修复,论述了各类搅拌摩擦增材修复的作用机制、沉积层性能和工艺特点。最后对搅拌摩擦点焊修复和搅拌摩擦增材修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刘全龙  孔谅  王敏 《电焊机》2016,(11):50-54
在对接和搭接方式中,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相较于同种材料分别具有一些额外的焊接参数,并且对搅拌头材料也有更苛刻的使用要求。总结近年来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的研究现状,介绍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过程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及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从金属流动机理和数值模拟方面,研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和成长规律,给出针对金属间化合物可能的解决方法。针对高熔点焊材,介绍复合热源搅拌摩擦焊技术、常用的辅助热源以及复合热源搅拌摩擦焊在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方面的优点和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LY12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摩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依靠搅拌头与被焊金属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焊接的焊接方法,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焊接效果。本试验对LY12铝合金摩擦系数随温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温度对铝合金的表面状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铝合金的摩擦系数在高温下的变化也很大。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LY12铝合金与高速钢的摩擦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发现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大,达到金属的熔点下限后开始减小。并且对L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中的摩擦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LY12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摩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依靠搅拌头与被焊金属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焊接的焊接方法,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焊接效果。本试验对LY12铝合金摩擦系数随温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温度对铝合金的表面状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铝合金的摩擦系数在高温下的变化也很大。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LY12铝合金与高速钢的摩擦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发现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大.达到金属的熔点下限后开始减小。并且对L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中的摩擦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搅拌摩擦焊焊缝材料塑性流变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搅拌摩擦焊焊缝金属塑性流变直接关系到焊缝组织形成,是决定焊缝质量的关键。介绍了目前搅拌摩擦焊焊缝金属的塑性流变研究现状,从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两个方面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s of the technology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of new high-strength aluminium–titanium alloys V-1461 and V-1469 are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advantages of the process are shown, the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optimum FSW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welded joint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搅拌摩擦加工SiC复合层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FSP)AZ91D镁合金SiC复合层的微观组织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层SiC粒子分布均匀,晶粒细小,成分均一,抗摩擦磨损性能较基体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搅拌摩擦焊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搅拌摩擦焊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固相连接技术,可以焊接通常 熔焊方法难以焊接的铝合金、钛合金等,并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介绍了搅拌摩擦焊的工艺过程,分析了搅拌摩擦焊的特点、焊缝组织和性能以及影响搅拌摩擦焊的因素,综述了搅拌摩擦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失重量和摩擦力矩的波动情况,得出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试样的抗磨损性和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母材,当正压力从50N增加到100N时,母材的失重量增加近6倍,母材的失重量在同等加载情况下是焊缝的10 ̄20倍。实验还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摩擦力矩较小并且波动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