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为探寻适用于国内对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诱导治疗最佳方案,我们从1987年12月~1993年9月在以往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全部采用国产药物组成HA方案与国际上公认疗效高的DA方案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大类,其中ANLL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白血病患儿绝大多数是ALL,治疗的疗效很好,应用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案,其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1].现对小儿ALL的药物治疗作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普遍应用HOAP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ANLL)其疗效已得到肯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本院自1985年1月至1989年6月对32例ANLL患者采用以HOAP方案联合化疗为Ⅰ组,HOAP方案与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交替治疗为Ⅱ组对照治疗观察,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Ⅰ组:均系初治的ANLL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4~62岁;其中M_1型4例,M2_(2a)型6例,M_(3a)型1例,M_(5a)型2例,M_6型1例。Ⅱ组:ANLL患者初治16例,复治2例;男性1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RA)联合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15例初发的ANLL应用RA DA标准方案治疗。住院化疗满1个疗程以上。结果 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3例。其中1个疗程达到CR9例。结论 RA DA方案是安全、有效的ANLL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老年ANL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DA方案、标准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减低剂量DA方案组与标准剂量DA组对比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低剂量DA方案组骨髓抑制4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率低于标准剂量DA方案组(P<0.05),非血液学毒性可耐受,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标准剂量DA。患者多死于骨髓抑制期继发感染、出血(内脏出血)。结论减低剂量DA方案是老年ANLL患者的可以耐受且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合用rhG—CSF(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小剂量HA方案治疗低增性急性拉细胞白血病(AML)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用rhG-CSF的小剂量HA方案治疗经FAB分型确诊的10例低增生性AML的疗效及可行性。结果:10例患者获CR7例(M1 1例、M2 4例、M4 1例、M5 1例),PR 1例,NR 2例(M1 1例、M2 1例),CR率70%,有效率80%。结论:合用rhG—CSF的小剂量HA方案治疗低增生性AML的CR率达70%,有效率达80%,并缩短了骨髓抑制时间,减少了化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去甲氧柔红霉素(ID)是一种新的蒽环类药物,我们自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以ID为主化疗方案治疗11例难治和复发小儿急性白血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住院患儿,男7例,女4例;年龄3~1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其中难治性2例,复发5例,有2例第二次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例,其中难治性2例,复发2例。11例均接受两个疗程以上治疗。难治性ALL曾接受DOCP或VDLP方案4周未取得缓解。难治性ANLL曾接受标准剂量DA或EA方案两个疗程。复发病例系完全缓解后而在重新诱导治疗中使用过标准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MEA方案(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诱导缓解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第7天追加化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MEA方案治疗初诊ANLL患者60例后,分为第7天追加化疗的治疗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32例,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骨髓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CR率高于B组(82.1% vs.56.3%)(P<0.05).A组较B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在恶心、呕吐发生率,肝脏、心脏损害发生率及诱导治疗相关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EA方案作为初诊ANLL一线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作诱导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米托嗯醌(mitoxantrone)和阿糖胞苷(cytarabine)对35例成人ANLL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结果 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15例(42.9%),部分缓解(PR)9例(25.7%),总有效率68.6%.结论 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近年白血病染色体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发现急性白血病(AL)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有畸变,某些持定的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类型,疗效及预后有关。现将我们观察的15例AL的染色体与临床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 16例中,急淋(ALL)5例,急非淋(ANLL)10例。ALL采用VP方案,ANLL采用HOAP方案治疗。本组病例染色体检查,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其中9例同时作了胰蛋白酶G分带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4-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对初治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使用IDA联合Ara-C方寨诱导化疗的儿童ANLL 2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患儿CR17例:PR3例、NR3例;2例早期死亡,总CR章78.9%.第一疗程CR率65.21%,总有效率86.95%。随防23例中16例(69.57%)持续缓解。儿童使用IDA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出血、感染、口腔粘膜炎,心脏、肝毒性较轻。结论 IDA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5例血友病A(HA)合并Ⅷ因子抑制物生成的病例资料,以指导制定HA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A合并Ⅷ因子抑制物临床特征,采用PCR技术及DNA测序分析检测血友病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5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于外院接受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Ⅷ(FⅧ)按需治疗。5例均做患儿及母亲HA基因检查,均为母亲遗传所致。发现抑制物时中位年龄24个月。出血停止后5例均不愿诱导免疫耐受治疗。例1小剂量艾美赛珠单抗预防,例3及例4接受4F-PCC按需治疗,例2继续第三代基因重组FⅧ标准预防,例5第三代基因重组FⅧ低剂量预防治疗。随访至2021年1月,随访时间(7.60±1.75)月,3例高滴度患儿抑制物仍>5 BU/mL,2例患儿抑制物已恢复正常。结论:重型HA患儿接受FⅧ治疗后均可能出现抑制物,抑制物的产生与遗传及治疗因素均有密切关系。HA伴抑制物患儿发生出血事件后,应根据患儿出血情况、家庭具体情况尽可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案,降低残疾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AL患者根据疾病分型分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组21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33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L组和ANLL组治疗前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LL组高于AN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无论是否完全缓解,ALL组与ANLL组治疗后血清LDH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初期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L与ANLL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方伟  张榜硕  牟庆云  钟晖  陈永平 《安徽医药》2011,15(10):1298-1299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80例ANLL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A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DA化疗方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相似文献   

15.
张卫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0):792-793
目的:评价MEA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非淋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以该方案对16例难治性复发性ANLL进行18例次治疗。结果:18例次治疗中12例次获得完全缓解(CR率66.7%),1例次取得部分缓解(PP率5.6%)。结论:MEA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性ANLL,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心功能级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儿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N)含量的变化 ,观察心肌纤维化指标对该病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 80例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80例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分别为 180 33± 32 5 6 μg/L、88 2 5± 2 9 14 μg/L和 132 4 5± 2 6 33μg/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病人上述 3项指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 (P <0 0 5 )者 ,且升高程度与心功能级数相平行 ;不同心功能级数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纤维 3项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结论 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升高 ,可能与心功能状况有关 ,抗纤维化治疗对CHF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小儿贫血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45例贫血患儿按照贫血原因分为急性白血病(AL)组56例、溶血性贫血(HA)组49例、缺铁性贫血(IDA)组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2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及阳性率及AL、H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LDH变化。结果血清LDH水平高低排序为,AL组>HA组>IDA组>AA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方差分析F=251.36,P=0.000,各组间患儿LDH水平比较P均<0.005。阳性率比较,HA组>AL组IDA组>AA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标胶P均<0.005;AL、HA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LDH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可作为血液病的诊断及观察病情、评估疗效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乙型肝炎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前胶原蛋白(PCIII)、转化生长因子U1(TGFB1),并与16例正常组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A、LN、PCIII、TGF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瘦素与HA、LN、PCIII、TGFB1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P<0.05)、0.546(P<0.05)、0.719(P<0.01)、0.675(P<0.01),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清HA、LN、PCIII、TGFB值之间呈正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瘦素参与乙型肝炎的纤维化的病理反应过程,可作为评价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肖霞 《医药导报》1999,18(6):403-403
柔红霉素(DNR)在C4位上的甲氧基被氢原子取代后成为伊达比星(去甲基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脂溶性增高,易于透过细胞膜,对白血病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其与阿糖胞苷(Ara-C)组成(IA)方案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 16例ANLL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68岁,中位数42岁,均经正规治疗2~4个疗程未缓解,其中10例为缓解后在6个月内复发患者。6例为难治性ANLL,M12例,M3a5例,M4a7例,M5、M6各1例。1.2 诊断依据 患者入院后经临床…  相似文献   

20.
国内近几年来以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及强的松组成HOAP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ANLL)的报道较多,但疗效不一致,本院1984年5月~1986年11月共诊治ANLL22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