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解热镇痛药种类较多,临床应用广泛,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对于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常用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原则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解热镇痛药是经常应用的.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消炎痛、地塞米松、板蓝根等.由于解热镇痛药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不尽桕同,在应用时注意合理选择,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3.
韩忠信 《青海医药杂志》1995,25(8):F004-F004
解热镇痛药在医药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但均有一些不良反应的对症治疗药。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解热镇痛药应用情况,现将1994年1~12月份住院药房使用解热镇痛药的处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一些常用解热镇痛药在临床运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配伍以及年龄、剂量、时间的控制,避免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无论临床医师开处方,还是患者自购药物,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有解热镇痛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疼痛和发热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身体机能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轻微的疼痛和发热使人感到不适,重度的不仅可以引起机体功能的损伤,甚至还可能致命。虽然疼痛和发热给人带来不适,但是它也给人的机体发出一定的讯号,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因此,解热镇痛药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减轻了疼痛和发热带来的人体不适,另一方面它也掩盖了疾病的进展,给人们认识疾病本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热镇痛药中大部分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而少数药物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作用[1]。同时,本类药物常用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因此临床上应仔细检测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合理有效的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解热镇痛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本文就我院1996年对解热镇痛药物的利用做回顾性分析,有利于指导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统计我院1996年解热镇痛药的消耗,采取不同的排列顺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7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不良反应累及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抗感染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物、免疫调节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孙冰媚 《当代医学》2009,15(16):17-18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对儿童来说。发热会增加耗氧量和心输出量,从而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3岁以下患儿高热还可能导致惊厥。因此,尽早和安全退热在儿科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而氨基比林、安乃近和非那西丁因严重的毒副作用已基本不在临床应用。赖氨匹林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非口服途径给药的解热镇痛药。本文通过对赖氨匹林的药学特点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以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等,就连人们最放心的中草药也能引起肝损害。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药源性肝损害,开展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解热镇痛药也不例外。长期大剂量应用此类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和患者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实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指出与不良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不合理用药的类型,提出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应用方法。结论: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率,需要科学引导、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马永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57-958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许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好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40例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一科(100700)顾亚琦,邹明对于解热镇痛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胃肠道出血,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将我院因服上述药物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40例分析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6.
解热镇痛药其中大多数还有消炎和抗风湿作用。常见病如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及风湿痛等皆可使用。但有不少滥用者,尤其是长期大量服用时,可产生某些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因此,乡村医生必须熟悉解热镇痛药的药理,应该掌握好适应症,尽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度我院解热镇痛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建芳  杨秀 《河北医学》2009,15(3):315-317
目的:探讨我院2007年度解热镇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解热镇痛药物的应用种类,并对其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DDDs排序前5位分别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关洛昔康分散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酚麻美敏片;日均费用依次为贝诺酯、酚麻美敏片、罗非昔布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美洛昔康分散片等。结论:解热镇痛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新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应合理正确地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发热时使用解热镇痛药是临床最常用的退热手段,但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均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应用时应根据小儿的特点,选用适合的药物和剂型,给予适当的剂量,正确配伍、合理应用,才能发挥最佳退热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许多药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此类药物的特点是解热作用较强,尽管化学结构各异,但均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主要包括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类(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及部分吡唑酮类的单方或复方制剂(氨基比林、安乃近)。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病如头痛、发热、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牙痛、风湿痛等,临床医师往往认为其见热必退、遇痛必止,这样导致延误、加重病情,怎样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本文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感冒通是由双氯灭痛、人工牛黄和扑尔敏组成,系一消炎、解热、镇痛药,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