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评估腰骶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腓浅神经及胫神经SNAP及SEP检查,记录峰值波幅(AMP)、传导速度及波形异常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测双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双下肢胫神经F波,H反射,以及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和L_4、L_5、S_1相应的椎旁肌肌电图(EMG)。结果 :60例患者中针极肌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76.6%,均为神经源性损害。其中L_4、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6例,L_4、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6例,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2例,L_4水平神经根性神经源性损害6例,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3例,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3例。神经传导检测运动诱发波幅减低或引不出22例,感觉神经波幅减低或引不出4例。双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26例;60例患者中H反射异常35例,异常率58.3%。结论:肌电图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症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2例共370侧肢体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腕管综合征(CTS)的患者,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DML),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环指在正中神经、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2例共370侧肢体患者异常情况为:正中神经DML延长244条(异常率65.9%,244/37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18条及CMAP波幅未引出18条(异常率36.8%,136/370),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24条(异常率6.5%,24/37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301条(异常率81.4%,301/370),SNAP波幅下降249条及SNAP波幅未引出52条(异常率81.4%,301/370)。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的肌肉79块(异常率21.4%,79/370)。对23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异常的患者,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在环指SNAP潜伏期的差值,差值均大于0.4 ms。结论:肌电图检查能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5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EMG)分析,分析其在诊断FS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的15例FSHD患者,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双侧口轮匝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下肌、胫骨前肌进行针刺EMG测定,观察插入电位、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UP)及早募集情况、重收缩主动募集情况;对患者面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MNCS),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进行感觉神经传导测定(SNCS),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果: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MNCS表现为CMAP幅低,SNCS无异常。结论:肌电图为面肩肱型肌肉瘫痪无力患者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明确区分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并可以判别肌源性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以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周围神经临床症状、体征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08例)和无症状组(102例)。通过测定单侧肢体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远端潜伏期(DML)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分析两组患者电生理特点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症状组的年龄大于无症状组,病程长于无症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无症状组高,有症状组的舒张压比无症状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均较无症状组减慢(P<0.01),正中神经、尺神经的DML较无症状组延长(P<0.01),波幅较无症状组降低(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浅神经SNCV均较无症状组减慢,波幅较无症状组降低(P均<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腕尺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学表现。方法:研究100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选取尺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运动波幅、感觉神经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包括尺神经-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及远端支配肌针电极肌电图为指标,探讨其电生理学表现。结果:(1)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累及深支+浅支者(Ⅰ型)占29%,仅累及深支者(Ⅱ型)占69%,仅累及浅支者(Ⅲ型)占2%。(2)腕尺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为尺神经远端支配肌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肌电图表现为静息及重收缩时异常率均较高。仅累及感觉支时则仅有尺神经-小指的SNAP异常(P<0.05)。结论: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学表现中以Ⅱ型最常见,Ⅲ型较少见,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方法.方法:对2008-2012年间17例临床初诊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感觉传导功能检测及靶肌肉静息状态和重收缩时的肌电图检测.结果:所检17例患者的拇长屈肌、旋前方肌静息状态见自发电活动,重收缩募集反应减弱;而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拇短展肌静息状态下无自发电活动,重收缩募集反应为混合相;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Lat)、神经传导速度(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瘫肢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动物实验:Wister大鼠6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各30只,通过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 d、14 d取材,观察正中神经镜下变化(光镜、电镜)。临床研究:于2009年7月~2011年12月随机选择淮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或MRI确诊的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应用肌电图技术测试其患侧和健侧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结果:无论是模型组还是假手术祖,大鼠正中神经有髓神经髓鞘及轴索无明显异常变化。脑卒中患者瘫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对照组(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脑出血偏瘫大鼠瘫肢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瘫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无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方法:对7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并与18例年龄相匹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K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动作电位波幅与A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71.43%);两组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传导速度、F波出现率及H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D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低于ALS组(P<0.05),而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高于ALS组(P<0.05)。两组的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但KD组出现进行性的神经源性损害比例要低于ALS组。结论:与ALS比较,KD的肌电图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神经传导以感觉神经轴索损害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0岁。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鼻音8个月,四肢无力半年就诊。查体见双侧软腭上抬无力,咽反射迟钝,舌肌及四肢肌肉轻度萎缩,肌力Ⅳ级,双上肢痛觉略减退,腱反射略低。临床初步诊断为进行性球麻痹,运动神经元病待排。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结果: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F波均正常,感觉传导速度(SCV)正常,但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肢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5名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患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胫前肌和腓肠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中,患侧胫神经异常者15例(23.1%),患侧腓总神经异常者40例(61.5%)。肌注后5天内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低于5天后的异常率。患侧胫前肌异常者9例(13.8%),患侧腓肠肌异常者7例(10.8%)。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是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不可缺少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NCS)的特点。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48例,在补钾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肌电图NCS检查,观察其治疗前后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MCS)、感觉神经传导(SCS)、F波及血钾水平。结果:48例患者在接受补钾治疗前、后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及F波均正常,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电位波幅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与双下肢无力组组内比较,下肢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增高率均比上肢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较双下肢无力组上肢CMAP波幅增高率更高(P0.05),而下肢CMAP波幅增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血钾水平较双下肢无力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电图运动电位波幅降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仅表现为下肢无力的患者,其上肢也存在肌电图运动电位波幅的降低。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下肢肌运动电位波幅降低的程度大于上肢肌。肌无力症状与血钾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系统康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7年后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对7年前经系统康复治疗的31例LDH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复查,并与7年前的治疗前后神经肌电图的表现作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系统康复治疗后患者患肢的胫神经、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明显提高,胫神经H反射弱化及消失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7年后复查的结果显示其患肢的胫神经、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腓神经F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出现率显著降低,胫神经H反射弱化及消失的百分比显著增高,胫前肌、腓肠肌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明显增宽,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LDH患者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虽然能够暂时改善其近段神经根的传导功能,但神经根受损所引起的其他电生理改变并未随临床症状的缓解而好转,且远期疗效并不显著,其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仍然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先证者(Ⅱ3) 女,34岁,汉族.因"双下肢僵硬无力伴进行性加重20余年"就诊.查体:神清,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近端肌力正常,握力差,双侧大小鱼际肌、骨间背侧肌萎缩,呈"爪形手"(图1);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近端肌力Ⅳ级,双足背屈力弱,双侧小腿肌肉萎缩,行走时呈剪刀样步态,无足下垂;感觉系统无明显异常;双上肢腱反射2+,双下肢腱反射3+,双侧巴氏征阳性;共济运动正常,二便功能正常,身材矮小.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左侧正中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分别为45.4 m/s、27.0m/s),左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14.3 ms),左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分别为1.32 mV、3.8 mV、0.027mV、0.12 mV);左侧正中神经浅支、尺神经浅支、腓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分别为48.5 m/s、41.5 m/s、31.3m/s),左侧尺浅支、腓浅神经感觉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分别为6.0 μV、4.0 μV);左侧腓肠肌检肌有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左第1骨间背侧肌检肌有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本院140例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的患者,分别统计其上下肢运动、感觉神经的末端潜伏期、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的异常率,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特点。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表现上无论上下肢的感觉或运动神经均以波幅下降即轴索受损多见,并且以下肢为著,神经传导速度测量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存在及其分布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RMNE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15例RMN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测资料,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5例RMNES(患者组)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拇短展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lt;0.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针电极肌电图检测15例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失神经电位(纤颤与正锐波)和多相电位增多,募集功能减弱。小指展肌、旋前方肌肌电图各项指标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RMNES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也是临床客观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肌患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6例肌营养不良患进行常规肌电图(EMG)、神经电图(ENOG)检测,EMG检测四肢近端肌肉及腓肠肌等,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诱发电位波幅。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所检肌时限异常率占82%,波幅降低率占72%,大力收缩早募集占60%。结论:肌电图检测可以对肌营养不良和脊肌萎缩症提供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