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沈阳化工大学基于"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业,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所提出的建设规划。"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简称"113"体系)包括教育目标的顶层设计,教育理念的认识与构建,以及培养工作展开的具体实施模式等。创建"113"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培养得怎么样这三个关键问题。家庭化、协同化、个性化的"三化"育人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具体实施机制。本文在介绍沈阳化工大学"113"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113"体系中的家庭化育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后续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随着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资助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但制度给予的资助往往只是停留在金钱和物质上,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往往关注较少。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十大育人"体系,更是提到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和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本文则是关注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教育和帮扶方式,以促进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风险尚未完全过去。应对现在及未来的风险,应该重视借鉴中国文化中的"化"的智慧。"化"字始见于商代。商代金文中的"化"字,是正反两个人形。本义即"变化"。《说文解字》中释为"教行也",段玉裁注曰: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引申为"教化"。还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即"造化"。  相似文献   

4.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科研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三全育人"体系之一,其在高校理工类专业教育中显示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指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科研育人的必要性和科研育人的重点和难点、探讨了新建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为地方性、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科研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研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院校科研育人主要存在着引导机制、教师科研动机、学生参与程度、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化学类专业科研育人的实现路径,从健全科研育人引导机制,强化科研育人队伍,搭建科研育人平台,建立科研育人保障机制,完善科研育人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其使科研育人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管理工作可归结为"用人"和"育人"。面对出现的新情况,管理工作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我们强调,育人应因材施教,用人应分类评价。这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在大学管理中的体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大学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资助工作要顺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以资助工作为契机,在工科学院开展困难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逐渐从"经济帮扶式"向"资助育人式"转变。在多元化资助体系和构建资助育人体系思路的指导下,从育人队伍、育人平台、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资助育人体系,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有助于提升困难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而新形势下的化工类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师资力量、资源整合、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课程思政转型的弊端,从而阻挠了思政实现"隐性育人"的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人本主义理念,构建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有效推进"大思政舞台"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合作化育人、家庭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以校企合作化育人为基础、以家庭单位为组织细胞、以导师为责任人的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相互提升的综合性三化育人体系,满足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路线决定了国家人才的最终高度,落实对高校教育的指导关系到未来我国人才的成就高度和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上,习总书记作出了专项的针对高校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当下我国各个高校解读的核心,如何将其思想和现代高校教育融合就成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探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多个维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针对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笔者确立了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并从五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进行了举例分析,将"三全育人"的理念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结合实践总结了以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针对物理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存在的问题,围绕着"科学家生平事迹及热点问题"、"定律推演过程""共性规律归纳"、"应用实践"等切入点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对实施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获得正确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本文以《电子化学品》课程为例,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构建"目标引领"、"内容支撑"、"方式托举"、"关键突破"的课程思政体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职的学历教育与职后培训的衔接现状,论述了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根据化工类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了高职化工类专业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模式,实行"学历教育+职后培训"全程贯通的人才培养,并研究确定了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施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研究了一体化育人模式具体内涵,进一步研究了一体化育人模式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以及体现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对生物化工专业的认同,文中旨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融合,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积极探索微生物学实验中能够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切入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潜能,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达成了生物化工行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水平作为评价"世界一流"的重要指标,提升科研水平是创建"双一流"的必然途径。如何协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形成科研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对于推进"双一流"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高校科研育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科研育人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教育观念、基本规律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青海大学"普通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职业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发挥"普通化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初步总结出了课程中蕴含的一系列思政元素,进而对"课程思政"在《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4)
基于地方院校育人模式现状,青海大学在本科教学育人方面紧跟国家政策,进行深化改革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以青海大学为例,分析了青海大学科教融合的具体情况,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创新性学习,将完善后的创新实验或科研成果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让科教融合协调育人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