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理中汤联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道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先肛门排气时间、首先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胃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给予四君子汤联合六君子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远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腹部外科术患者14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3例。对照组行大黄芒硝外敷,研究组行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的评分及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石青 《国医论坛》2024,(1):33-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观察5 d,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及CD3+、CD4+、CD8+、CD4+/CD8+与护理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胃肠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缩短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瑜  李菲  金伟飞 《新中医》2021,53(11):205-20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10 d后,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按摩可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感消失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中汤合六君子汤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中汤合六君子汤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黄一波  牛英群 《新中医》2022,54(1):150-153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理中汤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血清GAS、MTL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血清GAS、MTL水平较高(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理中汤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理气通腹方贴敷对腹部手术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腹方打粉贴敷神阙穴,持续2~3 h;2次/d。疗程:直到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护理人员每2 h记录一次肠鸣音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术后3天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 d、3 d、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检测术后1 d和5 d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情况轻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术后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 d,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好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5)。理气通腹方贴敷少数患者可能轻度的刺激反应。结论:理气通腹方神阙穴贴敷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肠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体征,并能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从而改善了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粉穴位贴敷促进骨盆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中心治疗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1周,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粉穴位贴敷能促进骨盆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行气消痞中药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气消痞中药治疗,观察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AS、MTL及VI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GAS和MTL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消痞中药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可有效加快肠道功能恢复进程,减轻消化道症状,调节GAS、MTL及VIP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OT)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中药组加服芪朴汤,内外合治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双侧足三里穴敷贴黄香散。结果:内外合治组在腹外科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及血浆胃动素(MOT)含量、白细胞恢复均优于中药组及对照组。结论:内外合治法能促进腹外科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并符合用药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热熨治疗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2组均给予胃肠减压等腹部手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术毕当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和吴茱萸散热熨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分别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于术后检测血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2组血清MTL和GAS水平均较术后1天升高(P0.01),VIP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MTL和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实施艾灸联合热熨治疗腹部手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胃肠动力,促进MTL和GAS分泌,减少VIP分泌,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排气护胃汤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机制的保护和恢复作用。方法:将36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术后12 h后予排气护胃汤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气护胃汤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促进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胃肠功能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59例加服厚朴排气合剂。比较2组首次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检测血清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相关肠肽(VIP)水平,记录术后72 h胃肠道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泌乳情况(泌乳始动时间、72 h泌乳充足率),统计2组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 d GAS、MTL水平较术后1 d升高,VIP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3 d GAS、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2 h腹胀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62.71%,高于对照组(46.15%,P0.05)。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72 h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禁食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能够调节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泌乳功能,利于产妇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通肠汤加减对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确诊为肠梗阻患者84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肠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T)之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S及MOT水平均上升,SST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通肠汤应用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激素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29例和假TEAS组29例。TEAS组患者刺激双侧合谷与内关(6~8mA)、足三里与三阴交(12~18mA);假TEAS组电流强度1m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排便时间;采集患者术前2d和术后4d的24h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饥饿素、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TEAS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假TEAS组(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饥饿素低于本组术前2d及TEAS组术后4d(P0.05);假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术前2d(P0.05),而TEAS组术后4d血浆胃动素较术前2d显著上升(P0.05),术后4d时TEAS组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假TEAS组(P0.05);两组术后4d血浆胃泌素浓度均低于同组术前2d(P0.05)。假TEAS组术后4d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术前2d(P0.05);术后4d,TEAS组HF和rMSSD均明显高于假TEAS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缩短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和首次排便出现时间,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与其激发术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术后血浆饥饿素、胃动素浓度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可显著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而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予早期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测定患者血浆促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5%(73/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2 h、36 h、60 h的促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12 h、36 h的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胃肠激素分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7):848-849
目的:探讨通腑汤预防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通腑汤(黄连、炒莱菔子、桃仁、赤芍、木香、黄芩、川朴、铜钱树、酸橙、山楂、火麻仁、槟榔皮等),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比较两组治疗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汤能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