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食物中有一系列的植物甾醇和动物甾醇。来自植物性食品的植物甾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人体本身不能合成。最常见的植物甾醇有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植物油、豆类和某些种子是植物甾醇的丰富来源。尽管面食和谷类食品中的植物甾醇含量较少,但是由于这类食物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植物甾醇测定皂化以及萃取条件,建立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几种陕西省特色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的含量,为准确衡量居民日常膳食中的植物甾醇摄入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皂化和液液萃取后采用AgilentPoroshell120PheHex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进行分离,以甲醇-水梯度洗脱。DAD检测器在190~400 nm范围内进行3D扫描,选择200nm作为三种植物甾醇的特征吸收波长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植物甾醇在浓度为5.00~300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三种植物甾醇检出限为0.08 mg/100g,定量限为0.24 mg/100g;通过优化皂化条件和提取试剂,最终选择5 ml 50%KOH溶液用来皂化样品,选择乙酸乙酯:正己烷(1:1)作为植物甾醇的提取试剂。样品中三种植物甾醇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测量精密度为2.3%~4.7%、加标回收率为82.4%~102.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植物甾醇软胶囊中植物甾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计)含量的HPLC方法,并应用此法测定两种油脂基质功能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超声皂化(45℃,45 min)提取后,采用Thermo Accucor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15min内分离良好,质量浓度分别在5.15~515(r=0.9998)和5.06~506(r=0.999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分别以两种样品为本底,测得植物甾醇软胶囊A的平均回收率豆甾醇93.6%、β-谷甾醇91.0%,RSD分别为3.2%和2.7%(n=6),3批样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31.7、31.0、31.0 g/100g;软胶囊B的平均回收率豆甾醇91.7%、β-谷甾醇94.1%,RSD分别为2.2%和2.9%(n=6),3批样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30.8、31.2、30.2 g/100g。结论该法操作便捷、条件温和、绿色、高效、准确,适用性强,为植物甾醇的分析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常见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居民摄入量初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并初步估计了中国居民膳食植物甾醇摄入量。方法选择了常见7大类约160余种植物食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含量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同时利用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初步测算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植物甾醇的日平均摄入量。结果植物甾醇含量较高的植物食物包括植物油类、坚果种子类、豆类等;谷类中面粉植物甾醇含量远高于稻米,且粮谷类食品加工越精细,植物甾醇含量越低;蔬菜水果及薯类中植物甾醇含量较低。初步估计我国居民日均植物甾醇的摄入量为322.41mg/d,谷类食物和植物油类各提供约40%的膳食植物甾醇,其他类食物提供的比例较小。结论植物甾醇含量分析和摄入量估计对科学指导膳食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膳食模式下,增加面粉类、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居民植物甾醇摄入量和减少慢性病。  相似文献   

5.
50种常见食用植物药材及中草药植物中甾醇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国常见的50种药食两用植物和中草药中的植物甾醇的量和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目前保健食品原料中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18种和中草药32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的含量,并计算各成分占总量的百分比。结果18种药食两用植物中,植物甾醇的总含量从14.8mg/100g(生姜)到208.3mg/100g(火麻仁),而测定的32种中草药中,植物甾醇总含量则从9.4mg/100g(川贝母)到280.3mg/100g(柏子仁),在各种"仁"、"子"的样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大部分样品中含量最多的是β-谷甾醇;传统用来降血脂、利尿、抗炎的中草药中含有较高的植物甾醇。结论50种保健食品常用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油中,玉米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等谷物油,比别的油类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更高。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在坚果、豆类、谷物、植物油等食物中含量比较丰富,它与胆固醇的结构相似,因此可与胆固醇产生竞争作用,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内的代谢、吸收,而维生素E有软化血管、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因此谷物类油非常适合高血脂患者食用。但要注意的是,在食用量上要有所控制,每天吃油不要超过25g。  相似文献   

7.
常见谷类、豆类食物中植物甾醇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我国常见谷类、豆类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并初步估计居民摄入量。方法:选择了25种谷类食物样品和16种豆类食物样品,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含量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同时利用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初步计算了我国居民谷类、豆类食品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结果:小麦面粉中植物甾醇含量普遍比大米要高,且粮谷类食品加工越精细,植物甾醇含量越低;豆类食品中也含有较多的植物甾醇,其中黄豆中植物甾醇含量高于其他豆类。初步估计我国居民从谷类中摄入的植物甾醇量130.76mg/标准人日,从豆类食物中摄取量为7.86mg。结论:植物甾醇含量分析和摄入量估计对科学指导膳食有重要意义,建议居民可通过摄入较多的面粉类和豆类食品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类别植物甾醇的摄人状况和食物来源。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食物频数法调查599位45-65岁居民(男性222人,女性377人)的膳食状况,依据国内文献发表的食物中植物甾醇含量计算居民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结果研究对象的植物甾醇摄入量为(336.36±142.88)mg/d,其中β-谷甾醇(218.53±95.20)mg/d,菜油甾醇(48.33±23.69)mg/d,豆甾醇(36.40±14.38)mg/d,β-谷甾烷醇(30.65±13.62)mg/d,菜油甾烷醇(4.67±2.77)mg/d。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345.45±141.06)mg/d比(320.93±144.95)mg/d,P=0.0425]。膳食中植物甾醇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类(37.2%)、蔬菜类(19.8%)、谷类(18.5%)和水果类(12.5%)。每兆焦能量中植物甾醇摄人量为(42.94±15.66)mg,摄入能量相同时,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46.04±15.90)ms/1000kJ比(37.69±13.76)mg/1000kJ,P=0.0000]。结论广州中老年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正>植物甾醇(phytosterol,plant sterol)是植物性原料中的一大类植物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胆固醇非常相似,是3位羟基的甾体化合物,以环戊烷全氢菲为主体骨架,占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大部分。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甾醇已有百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谷甾烷醇(sitostanol)。研究发现,植物甾醇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作用,如:降血脂功能[1]、抗氧化功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健食品常用植物资源中植物甾醇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我国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植物原料中植物甾醇含量,为今后植物原料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我国目前保健食品原料使用频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在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食两用植物30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40种,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这些植物原料中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的含量,并计算总含量及各成分占总量的百分比。结果不同植物原料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频次不同,使用频次较多的如山楂为408次、黄芪为342次;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植物甾醇,但不同植物原料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差异很大,从总含量不足10mg/100g到高达380mg/100g,在各种"仁"、"子"的样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大部分样品中含量最多的是β-谷甾醇。结论研究传统植物原料的功能成分,对合理开发中医药有重要意义;在某些中草药中,植物甾醇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江苏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残留含量,为江苏省食用油脂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多环芳烃残留含量。结果市售食用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压榨油中,有9份样品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限量标准10μg/kg,占14%;浸出油中,有4份样品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限量标准10μg/kg,占7%;调和油中,无样品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限量标准。结论江苏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隆昌县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的超标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样品157份,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结果学校食堂菜油的酸价合格率50.0%,最高值达13.2mg/g(KOH),过氧化值合格率为83.3%;餐馆菜油的酸价合格率为60.0%,最高值达12.4mg/g(KOH),过氧化值合格率为94.6%,酸价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倍以上。菜油加工企业及销售部门菜油的酸价合格率分别为75.0%和69.2%,过氧化值合格率为100%。结论学校食堂和餐馆的菜油卫生质量均存在较大问题,菜油加工企业及销售部门的菜油卫生质量亦有问题,应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脂中菲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为评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I。C法测定植物油中菲的含量,并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有关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结果取样量2.00g时,测定植物油中菲含量为(110.1±6.5)tla/kg。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菲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地塞米松和泼尼松的方法。方法:醋酸氟氢可的松为内标,乙腈-水-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甾体激素经C18色谱柱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结果:被测两组分浓度在5—200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和4.11%。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适合化妆品中地塞米松及泼尼松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我国3个城市老年妇女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调查,比较其主要膳食来源,初步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下植物甾醇摄入量与血脂含量的关系.方法 根据不同膳食结构和特点,选择北京、合肥、乌鲁木齐市为调查点,各调查点选择50岁以上的妇女80~100名,利用2 d连续24 h回顾法对其膳食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膳食调查中所涉及的常见植物食物进行采样,气相色谱法分析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包括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在样品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并分析其主要来源,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北京、合肥、乌鲁木齐市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各有100、101和84名.其中北京和合肥市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340.3 mg/d和313.5mg/d,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类和谷类食物;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平均摄入量为550.4mg/d,高于北京和合肥市(t值分别为9.369、10.420,P值均<0.01),其主要来源为谷类食物(提供总摄入量的53.1%).血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的血脂血糖含量低于其余2个城市的被调查者,其中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为(4.04±0.78)mmol/L,低于北京[(4.89±0.91)mmol/L]和合肥市[(4.71±0.83)mmoL/L](t值分别为6.766、5.401,P值均<0.01);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为(1.01±0.48)mmol/L,低于北京[(1.3l±0.53)mmol/L]和合肥市[(1.66±0.75)mmol/L](t值分别为3.343、7.293,P值均<0.01);同时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的血糖含量平均值[(5.02±2.18)mmoL/L]也低于北京[(5.69±1.53)mmol/L,t=2.561,P<0.05]和合肥市[(5.78±1.53)mmol/L,t=2.934,P<0.01].结论 膳食结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老年妇女植物甾醇摄入量差别较大,摄入较多的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老年妇女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和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比例和PSCK9水平明显低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LDL-C水平在12周后逐渐回升而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降低较为平稳。结论:对常规他汀剂量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并且降低LDL-C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加大他汀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7.
茼蒿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茼蒿营养成分,对该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提高该植物利用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及β-胡萝卜素。原子吸收分光度计测定矿物元素,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硒含量。结果:测得茼蒿植物13种营养成分;矿物元素K、Na、Ca、Mg、Fe、Mn、Zn、Cu、P、Se 10种。结论:通过所测定的成分表明,茼蒿植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蔬菜,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粮油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为食品中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天津地区销售量较大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食用植物油(共511份)以及玉米和花生(共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连大体积流通池荧光检测(UPLC)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市售食用植物油中AFB1和ZEN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1.0%,花生中AFB1和ZEN检出率的检出率分别为23.0%、12.0%,玉米中AFB_1和ZEN的检出率分别为33.5%、13.5%。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花生油的AFB1和ZEN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大豆油。结论天津地区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污染现象较严重,AFB1的检出率偏高,其中花生油的AFB1污染最为严重,大豆油次之。应加以重视,以降低真菌毒素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GC-MS测定方法,并对83份深圳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进行调查。方法称取0.1 g样品,以1 ml甲醇钠甲醇溶液(0.25 mol/L)将脂肪中的3-氯丙醇酯(3-MCPD酯)水解成3-氯丙醇(3-MCPD),用硅藻土小柱净化后,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后,用选择离子监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 3-MCPD酯在250~5 0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个浓度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8.5%~99.8%,相对标准偏差为2.5%~6.0%。8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检出率60%,3-氯丙醇酯含量为0~1.72 mg/kg。结论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适合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陆颖  陈月晓  何梅  杨月欣 《卫生研究》2012,41(3):445-448
目的对市售桶装植物油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探讨其组分及含量特点。通过植物油中各类脂肪酸比例的特点,分析脂肪酸特征。方法从北京、云南、浙江、湖南、河南、哈尔滨、江苏、甘肃8个地区,选取市场普遍销售的或各地自产的品牌桶装植物油,共计8个品种,每个样品采集2个不同批号。对植物油脂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后,利用岛津GC2014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市售桶装植物油主要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反式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1.05g/100g。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范围为1∶1.6~9.4∶0.9~7.4;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的比值范围为0.37~289.5∶1。结论市售桶装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但脂肪酸组成比例大多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标准,并且多数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