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2.
以鱼油为芯材,明胶、桃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凝胶化的鱼油微胶囊,并研究复合凝聚凝胶化鱼油微胶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凝聚凝胶化鱼油微胶囊在冻结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冷冻不会破坏该微胶囊的结构;pH值对鱼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影响不大;微胶囊经紫外光照射120 min后,POV值由16.4 meq/kg迅速增至25.5 meq/kg;添加VE可以提高复合凝聚凝胶化鱼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4.
张跃  钟芳  麻建国 《食品科技》2007,32(4):138-142
比较了高氯化铁,硫酸亚铁,甘氨酸,L-谷氨酸钠以及脲(尿素)5种化学试剂对商品果胶酯酶中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酶活抑制效果,发现高氯化铁,硫酸亚铁,和L-谷氨酸钠对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均具有明显且相似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增强,超过此浓度,其抑制能力不再增强。而甘氨酸并不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对于果胶酯酶来说,上述几种试剂对其都没有抑制作用。脲(尿素)对两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其对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果胶酯酶。  相似文献   

5.
以鱼油作为芯材,壳聚糖(Ch)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均质速度、pH、芯壁比、壁材总质量分数、SPI溶液与Ch溶液体积比及固化时间对鱼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速度8 000 r/min、pH 7. 0、壁材总质量分数2. 5%、SPI溶液与Ch溶液体积比7∶3、芯壁比1∶3、固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鱼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0. 21%,包埋效率为99. 04%,表面油含量为4. 87%。通过不同温度下过氧化值变化和气味分析,表明微胶囊化能显著延缓鱼油氧化,同时有效地弱化鱼油的气味。  相似文献   

6.
以鱼油微胶囊的外型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CaCO3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芯壁比、壁材比、乳化速率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CaCO3质量分数8%、壳聚糖质量分数2.5%、乳化速率1000 r/min、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1%、芯壁比1∶4、壁材比1∶1,微胶囊包封率达到了90.73%±2.16%,微胶囊粒径为100μm左右,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从黑曲霉YY-22发酵产酸性果胶酶粗酶液中分离出较高纯度果胶裂解酶(PL)、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的方法,同时考察了主要组分PL在各分离阶段的纯化效果。依次采用硫酸铵盐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对果胶酶PG、PE、PL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果胶酶粗酶液中硫酸铵饱和浓度为65%时,沉淀中PL回收率最大,部分杂蛋白在盐析过程中被分离出来;沉淀复溶后经Phenyl-Sepharose FF疏水相互作用层析首先分离出PE活性组分,又经Q-Sepharose HP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分别得到PG和PL活性组分。果胶酶粗酶液中主要组分PL经三步纯化后的比活力达到79.37 U/mg蛋白,纯化倍数为13.30,活力回收为33.05%。较高纯度PL、PG、PE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酶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果蔬加工和葡萄酒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果胶酶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在果胶酶中,原果胶酶、聚半乳糖醛酸酶、裂解酶和果胶酯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果胶酶在当前的生物工程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果胶酶的分类、结构、检测方法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并且简要概述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解析重组聚半乳糖醛酸酶PGB的酶学性质,研究PGB制备的果胶水解物的基本成分和生物学活性。通过摇瓶发酵制备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液,研究其基本酶学性质。再在最优作用条件下对果胶进行水解,并考察水解产物的组成、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摇瓶发酵水平,黑曲霉聚半乳糖醛酸酶PGB的酶活达到10790 U/m L;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55℃和5.0;在40℃或p H4.06.0条件下具有较好稳定性。Mg2+和Cu2+对其活性有促进作用,K+、Ca2+、Zn2+、Mn2+、Co2+、Fe3+和Fe2+等对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对低酯果胶的Km和Vmax分别是0.756 mg/m L和9.225 mg/(m L·min)。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的分析表明,PGB对果胶的酶解产物是半乳糖醛酸单体和聚合度24为主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抗氧化活性分别为0.64 mg/m L和6.125 U/m L。   相似文献   

12.
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鱼油进行微胶囊化 ,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结果表明 :壁材阿拉伯胶、糊精、玉米糖浆的最佳配比为 3∶ 3∶ 4 ,芯材占壁材的添加量为 30 % ,乳化温度为 5 0~ 60℃ ,乳化剂添加量为 0 8% ,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 2 0 0℃ ,制得的产品质量较高 ,产品水分含量为 2 30 % ,溶解度为 94 7% ,颗粒直径 38μm,且感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低于2:1、壁材浓度为1%、pH4.0 的条件下,能够制备耐热性能较好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此种微胶囊的耐热性随固化剂甲醛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很好地替代甲醛,且能制备出耐热性更好的、可食用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1999,(05):8-10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鱼油进行微胶囊化 ,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结果表明 :壁材阿拉伯胶、糊精、玉米糖浆的最佳配比为 3∶ 3∶ 4 ,芯材占壁材的添加量为 30 % ,乳化温度为 5 0~ 60℃ ,乳化剂添加量为 0 8% ,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 2 0 0℃ ,制得的产品质量较高 ,产品水分含量为 2 30 % ,溶解度为 94 7% ,颗粒直径 38μm,且感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果胶酶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果胶酶是现代葡萄酒酿造中的重要辅料,大多数是由黑曲酶(Aspergillus niger)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液体果胶酶或固体果胶酶。葡萄酿酒中常用的果胶酶通常是复合果胶酶,含有果胶裂解酶(Pectinlyase,PL),果胶酯酶(Pectin esterase,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酯酶(Polygalacturonases,PG)等。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鱼油稳定性,以青鱼内脏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为壁材,制备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均质速度、pH、壁材总质量分数、SPI/CS比值、芯壁比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并比较研究了鱼油微胶囊湿囊分别经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燥方法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水分含量、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pH7、壁材总质量分数2%、SPI/CS比值1.3∶1、芯壁比1.3∶1,在此条件下鱼油包埋率为71.98%±0.16%。喷雾干燥法表面含油率为0.73%±0.04%,低于冷冻干燥法3.62%±0.09%,包埋率为71.98%±0.16%,高于冷冻干燥法56.76%±0.37%,说明喷雾干燥法效果优于冷冻干燥法,鱼油微胶囊贮藏期可较未包埋的鱼油延长6 d以上。通过微胶囊化,改善了青鱼内脏鱼油的性能,提高了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洪玲 《中国油脂》2021,46(11):26-30
为探究疏水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丰富微胶囊壁材的选择,选取壳聚糖硬脂酸钠为壁材,鱼油为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鱼油微胶囊制备条件为壁芯质量比1∶ 1、乳化剂吐温-20质量浓度14.40 g/L(芯材质量1 g时,加入乳化剂溶液200 mL)、超声功率720 W,此条件下鱼油包埋率为(50.00±0.47)%;所制备的鱼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存放18个月后,热稳定性几乎无变化。疏水性壳聚糖硬脂酸钠壁材制备简便,通过单凝聚法成囊后,能有效保持微胶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的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深入探讨了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的形态、载量对微胶囊释放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不超过1%时,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保持球状、多核的结构,否则微胶囊在复合凝聚或凝胶化过程中会产生粘连,最终形态变得不规则;与载量相比,微胶囊的形态对于芯材橘油的释放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制备具有优良控制释放性质的复合凝聚球状多核橘油微胶囊的适宜壁材浓度是1%。  相似文献   

20.
商品果胶酶中PE和PG的生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和SP Sepharose~(?)Fast Flow强阳离子交换凝胶色谱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果胶酶制剂Pc-3中的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进行分离。超滤后,分别在0 25ml/min~1.00ml/min洗脱流速下进行0~1mol/L NaCl的梯度洗脱,得到两个部分。随着洗脱流速的降低,第一部分的PE和PG酶活比逐渐上升,由1.49增加到了3.69,在流速0.25ml/min的洗脱流速下得到最高值3.69,PE的总得率为55.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