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昭,五代时河间人,著名史学家。据《宋史》等史料记载,张昭7岁能背诵古乐府、咏史诗100多篇,不到20岁即遍读"九经",先后在后唐、后晋任职,宋朝初年任吏部尚书。后唐明宗之时,张昭上书皇帝,提出了著名的"八审"之说,常被后人提起。细细品读"八审",对今人为官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委任审于材器",即用人要审查其才器,做到知人善任。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把"美"字换成"人才",也同样适用。为官者用人,不能因为下属有缺点就弃而不用,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关键是能够用人所长,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各得其所、扬长避短,这样必然会造就成所在岗位的一个骨干,这与"世间不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百家     
正王爱文:克服为官不为应勇于担当随着"四风"整治的深入,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欢迎。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感到"为官不易",思想滑入另一个极端,不敢担当,躲事怕事,为官不为。改变这种现象,既需要加强教育引导,端正为官动机,又需要改进考核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摘自《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微言     
正@潍畔论语:"为官不为"者当靠边站既然当了领导干部,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当主动让位子,绝不能"为官不为",占着位子不干事。@磐石廉政之声:敞开大门虚心纳言领导干部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大凡天下之人,各有各的快活,为官者亦然。那么,为官者应以什么为快活呢?回答这个问题可就有点“五花八门”了。有人把拥有权势当作快活;有人把拥有金钱当作快活;有人把拥有美女当作快活。然而,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贪”而落马或锒铛入狱之后,“快活”又成了另外说辞。其实,为官  相似文献   

5.
奸臣佞相,固然也能翻云覆雨,只手遮天,玩弄朝纲于股掌之间,但终却整日俯跪于忠义之士脚下,遭世人千年唾骂;机诈宵小,虽然也能身列九品,锦衣绣冠,横行霸道,逍遥于法外,但终究成不了大器,在其死后,连祖坟都要被人挖去。为官之道在于“清正廉洁”。为官者一定要心怀一个信念,那就是“留得青史在人间”! 本栏目由此篇开始接上期“求官之道”进入“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只要提起杨翔宇,大伙儿个个竖起大拇指,夸他"威力来"(侗语,能干的意思)。杨翔宇是林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林溪司法所原所长。有人说杨翔宇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有人说他是接地气的"普法员",还有人说他是乡村振兴的法治"护航人"……群众对杨翔宇的每一个称呼.  相似文献   

7.
张国涛 《政府法制》2007,(22):24-25
在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一个处级职位上,刘福堂干了15年,没想到竟干成了海南最出名的一个处级干部。不过,他是以"官场异类"的形象出名。他时常在不同场合发出一些"杂音",让有些人感觉"刺耳"、"抓心"。他自认"有些不识时务,脑瓜儿不够灵活"。这位60岁的森林防火办主任即将退休。回顾这些年的为官经历,他发现,自己在官场上竟然没有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3,(9):64-64
提起祁门县闪里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程荣刚,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有一种深刻的体会:听他讲话是一种感染,看他做事是一种熏陶,与他共事是一种升华。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急",助人急、工作急、办事急,就连走路都急。群众百姓谁要有个事情找到他,他立马反客为主,追着当事人直到把事情办妥当为止。群众的事、百姓的事永远比他个人的事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和少数党员干部把为官清廉这一基本政治品格和做人原则底线视为严苛过头,大呼"为官不易",与其冒着风险、敢拼会赢当"能官",不如推卸责任、无所作为当"庸官",搞起片面的"明哲保身"、"爱惜羽毛"的一套,衍生出"为官不为"的消极执政理念,人为地把清官与能官对立起来。清官与能官绝不是对立的,相反,却是人之手足、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行远。清而不能是尸位素餐,必然贻误大好发展机遇;能而不清就是祸国殃民,破坏力更甚。党和人民要求党员干部既当清官,又做能官,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大学生村官仰慕的"李大爷",同事们尊称的"李老师",老百姓称赞的"包青天",干部心中的"能干人",群众眼中的"热心人",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先进典范。他就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李天福,山西省基层涉纪信访"百日会战"先进个人,晋中市优秀共产党员,榆次区"十佳先进模范"……李天福工作所在的张庆乡,地处榆次区工业园核心位置,项目多、占地多、  相似文献   

11.
网友     
正@郑剑:党员要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搞"为官不为"。或许在这些人思想深处,当"官"就是为了吃喝贪占、发财发家、高人一等、光宗耀祖;做事就得"识时务"、遵守"潜规则"。这实在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观"与"感"的错位和扭曲。难道没有利益和"好处"就不去工作了?难道在制度和纪律约束下就不会做事了?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和时代"感",切切实实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  相似文献   

12.
正回避制度是我国古代管理在任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它起始于东汉末年的"三互法",即"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规定地方官员不得在妻子娘家所在地任职及两州长官不得交互为官。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发展,宋代官员回避制度中亲属回避、籍贯回避、职务回避进一步细化完善。亲属回避是指一定服属关系的亲属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衙门做官,如有遇及,则官小者回避,同级官后到者回避;籍贯回避是指官员不得在本州为官;职务回避则是指与在任官员有法定亲情关系、利益关系的人不得担任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职务。  相似文献   

13.
朽木 《中国监察》2008,(5):28-28
重品行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有良好的品行。品者,品德、品格、品位、品行也。人品之中,官品为最。何故,皆因官者管也,为官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投足,不仅仅代表为官者本人,而且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此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此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14.
曾经,他是一个改革者,有人称他为"第二个吕日周";他是一个亲民者,在蹲点期间与群众"零距离";他是一个创新者,被人称为"创意书记";他是个"廉洁者",年年在会上高喊反腐败……如今,他却是一个腐败者,并因为腐败堕落而成为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不良风气大为收敛。一些人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为官不易"的感叹,恰恰说明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效力,意味着对权力的约束监督更加严格,这是一个可喜的政治进步。平心而论,中央的禁令对各级干部行为划定"红线",进一步规范"吃、住、行、游"等,只不过是让其守住底线、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是难以承受的  相似文献   

16.
在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砀山县高级农艺师黄永丰的案头,整齐地摆放着3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扉页上都写着"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里面则记满了下乡走访调研的内容,这些都是他在调研时从群众的言谈中得出的"真心话",也是黄永丰了解民情、广纳民意、解决民困的第一手资料。几年来,为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反对"四风"越抓越紧,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组合拳"越来越密,这也让有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但是,个别干部把遵守规矩异化成无所作为,把"为官不易"演变成"为官不为",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毋庸置疑,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的借口,有作为也不是不守规定的理由。那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为官之道,既是对职责的逃避,  相似文献   

18.
廉政的关键是“设官而治”的制度问题。国家的兴衰、党的存亡,应该取决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而不能取决于为官者个人的政绩和威望。设官对象为谁、为官是否优劣,应当尊重民意、由民考察决定。  相似文献   

19.
张鸣 《政府法制》2013,(11):43-43
传说,曾国藩著有《挺经》一书,书分十二章,讲的是为官之道。坊间还真的出了《挺经》,据说还挺好卖的。反正这些年曾国藩就是为官的楷模,凡是讲官场怎么混的人,翻来覆去都讲他。凡是带曾国藩字样的书,都好卖。其实,官场中人,真正能看懂《曾文正公家书》的,都没有几人。坊间的演绎的白话本,  相似文献   

20.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其一生哲学探索与为官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官以德、明德亲民、"觉民行道"等官民思想。究其渊源,在于阳明"致良知"的心学理念,他的"致良知"是一种主观"心"的本体论。其官民观也是在他"人人可以致良知"的认识上形成的,对于当世的中国与政府有着珍贵的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