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被国家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目前已知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至少有50余种,其中细菌类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2.
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研制的思密达上市以来,临床上用其配合抗菌、解痉等药物共同治疗各种感染性腹泻,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据其作用机理,该药既有保护胃肠粘膜作用,又有吸附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固定毒素等作用,我们考虑将其单用于一般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泻也应有良效.故于96年7、8月间在门诊以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为对象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某部在进行武装奔袭野营拉练后突然出现一起以腹泻、腹痛伴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86例感染性腹泻。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证实为一起水源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刘元东感染性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但具有流行倾向的主要是一些以生物因子为病原的感染性腹泻,如常见的志贺菌、沙门菌、葡萄球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杆菌、轮状病毒、诺互克因子等。其中细菌性感染以夏秋季,病毒性感染以秋冬季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部队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清华  覃亚斌 《人民军医》2006,49(7):386-387
目的:分析部队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以部队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致病菌种群,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88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53株,总分离率39.4%,其中志贺菌属51株(33.4%),产肠毒素大肠杆菌23株(15.0%),假单胞菌18株(11.8%),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5株(9.8%),气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类志贺邻单胞菌各9株(各占5.9%),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臭鼻克雷伯杆菌各6株(各占3.9%)。枸橼酸杆菌1株(0.7%)。大部分肠道致病菌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呋喃唑酮、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嘿唑耐药,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部队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为主,可选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军人易感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996年4~6月,我们在基层部队调查中发现,团卫生队和营卫生所在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着肠道传染病发生率逐年下降,而肠道抗生素药品的消耗量逐年增加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同道商榷,以解决感染性腹泻诊治中存在的问题。1 诊断中存在的问题1.1 对感染性腹泻缺乏认识 感染性腹泻是流行病学对传染病宏观研究取得的成果之一。几十年来,由于急性腹泻病原学种类繁多,从不同角度命名的腹泻也愈来愈多,但在其病理、生理与免疫、临床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兰州市细菌性腹泻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解放军第一医院3年腹泻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及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683例细菌性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病原菌41株,总检出率为6.0%.病原菌以志贺菌居首位,占65.9%(27/41),鼠伤寒沙门菌占17.1%(7/41),念珠菌占17.1%(7/41).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不同,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多重耐药较多,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药物耐药性依次为: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碳烯青霉类和β-内酰氨类未检出耐药菌.结论 志贺菌属是细菌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性在逐渐增加,对腹泻患者应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细菌及耐药性鉴定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病毒、原虫、蠕虫和真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有 3~ 4亿人次发病, 500~ 1000万人因感染性腹泻死亡。急性感染性腹泻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且是导致部队平战时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国军队 2.4万名官兵感染霍乱,死亡 11196人;英国军队 3万人有 7575人感染霍乱, 7883人感染痢疾,因霍乱死亡 4529人,痢疾死亡 2143人。即使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急性感染性腹泻仍然是部队减员的主要原因。海湾战争期间,初…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细菌性腹泻患者的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预防治疗细菌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739例细菌性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病原菌54株,总检出率为7.3%.病原菌以志贺菌36/54株(66.7%)居首位;鼠伤寒沙门氏菌9/54株(16.7%);念珠菌9/54株(16.7%)。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不同,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药物耐药性的大小依次为: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碳烯青霉类未检出耐药菌。结论:志贺菌属是细菌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同时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性在逐渐增加,应对腹泻患者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1)对我院2000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729例进行相关调查,重点分析环丙沙星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在治愈率上的差异;(2)抽取本院粪培养阳性肠道致病菌258株,分析药敏试验与临床实际疗效的关系。结果:(1)采用环丙沙星单药治疗245例,治愈235例,占95.9%;采用环丙沙星联合小檗碱治疗484例,治愈457例,占94.4%;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药物敏感度为73.6%,副溶血弧菌为100.0%,沙门菌为78.6%,其他肠道致病菌为69.2%。结论:环丙沙星单药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较好;药敏试验与临床实际疗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ATB)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大于40%,对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较低(27.83%)。结论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出现多重耐药性,需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ATB)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大于40%,对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较低(27.83%)。结论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出现多重耐药性,需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并进一步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0-2010年血液培养阳性的肠道病原菌其140株,分离自140例患者,男性117例,占83.5%,40~60岁为发病高峰,占55.7%。引起血液感染的肠道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居首位(75.71%),其次是沙门菌属(14.29%)、弧菌属(9.29%)和耶尔森菌属(0.71%)。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沙门菌属,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沙门菌属(P<0.01)。气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存在多重耐药。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多种腹泻病原菌可引起血液感染,且耐药程度不同,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登琼  张伟 《西南军医》2010,12(3):568-569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胃、肠、胰、胆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就称为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s)。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预防及护理工作也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情况,现将相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党鹏  李苏利 《人民军医》2001,44(2):115-117
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 ,我国每年达上亿人次 ,其中由细菌引起的占 4 0 % 50 % [1] 。及时准确地检出腹泻病原菌对发现传染源、控制疾病流行及有效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研究腹泻病原菌的检验方法、优选及标准化实为当前必须重视的课题。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其病原菌的检出效率 ,现将有关问题做一综述。1 正确选择培养方法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的生物性状相似 ,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属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 ,即成为条件致病菌。部分肠道菌是致病菌 ,如伤寒沙门菌、各…  相似文献   

16.
致病性大肠杆菌,本来是小儿腹泻的病原菌,但近亲国外有文献报告,在某些成人患者中也分离出该菌。而且此菌可引起成人志愿者发病,受试者血清中“O”抗体亦有所增高。 1962年8月,我们对一例成人腹泻患者(症状为腹泻及粘液便反复发作)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时,结果未发现痢疾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等病原菌。但在山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 DS)与感染密切相关,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均可导致ARDS,患者也常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类似感染.在ARDS相关的感染中,社区获得性感染(CAI)与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的细菌谱不同,前者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而后者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种耐药菌,这些耐药菌感染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增加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和医疗费用.本文就ARDS与感染的关系、ARDS相关感染的治疗原则和措施进行简要综述,提出ARDS抗感染治疗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烧伤科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与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为烧伤患者治疗、预防感染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575株,主要标本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导管和血液。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与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细菌耐药检测网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75株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并检出多重耐药菌178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的敏感率>78.2%;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低,且多重耐药菌占20.7%和3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氯霉素的敏感率>82.4%;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的敏感率>79.0%;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4株,占4.9%。结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必须予以重视。临床医师治疗感染时,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正确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尽早将经验用药转为病原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气单胞菌已被证实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一种病原菌,值得重视。气单胞菌属可分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菌)、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c,Ac菌)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As菌)三种,其中以Ah菌所致腹泻较多。我院自1984年开展气单胞菌分离工作以来,已检测出气单胞菌性腹泻4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31例,女17例;成人34例,小儿1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5岁。均在每年7~9月间发病。48例中37例病前有不洁饮食史,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腹泻在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难治性腹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可能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途径。粪菌移植(FMT)作为一种可重建正常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有潜力成为治疗难治性腹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FMT已被应用于部分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的难治性腹泻的治疗,如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至今仍有部分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就FMT治疗难治性腹泻的作用机制、在各类难治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