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3.
4.
害虫对噻虫嗪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噻虫嗪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同翅目(蚜虫、粉虱、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部分鞘翅目(马铃薯甲虫)和鳞翅目害虫及其对其他种类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群具有优异的防效。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害虫对噻虫嗪的抗性发展概况、交互抗性、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策略。马铃薯甲虫和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都表现出交互抗性,然而,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却没有交互抗性。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抗性机理研究、合理使用杀虫剂及实行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5.
6.
杀虫环的光分解产物及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模拟的自然环境下,光、热、空气、以及所处状态对杀虫环的稳定性和降解变化的影响。并经实验证明降解的主要产物为具杀虫活性的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7.
8.
9.
棉蚜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棉蚜(Apk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主要对棉蚜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抗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抗性治理对策。对于延缓棉蚜抗药性和治理该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了过去几年有关昆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对其抗性治理的3种主要方法:添加增效剂,进行农药复配,改变氨基甲酸酯的某个取代基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方法。防治烟粉虱的有效杀虫剂主要包括常规化学杀虫剂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乙酰甲胺磷等,以及由拟除虫菊酯与其它杀虫剂组成的混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和蚊蝇醚。在使用杀虫剂时,施药技术很重要。常规杀虫剂在成虫期采用叶面施药效果好;吡虫啉在成虫和低龄若虫期采用土壤施药;噻嗪酮在若虫期使用,蚊蝇醚在卵期使用,均采用叶面喷施。烟粉虱对多种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是温室中的烟粉虱抗药性严重。耕作系统和施加在害虫种群上的药剂选择压力对烟粉虱的抗药性有重要影响。烟粉虱的抗性治理策略主要是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杀虫剂适用性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毒性、抗药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等多方面综述了稻田杀虫剂在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分类。归于适用类的杀虫剂有氟虫腈和毒死蜱;归于混用适用类的有阿维菌素、B.t.制剂、乙酰甲胺磷;归于适用性降低类的有沙蚕毒素类、三唑磷、吡虫啉、氨基甲酸酯类、噻嗪酮;归于不适用类的有高毒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此外,还评估了有望引入稻田使用的两个杀虫剂:虫酰肼、氟铃脲。 相似文献
14.
双酰基肼类杀虫剂是近几年陆续开发的一类高效、选择性强、对环境友好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作用靶标与昆虫蜕皮激素(20E)一样,结合于蜕皮激素受体(EcR)——过剩气门蛋白(USP)的异源二聚体,诱导昆虫早期基因的转录,但由于双酰肼类化合物在昆虫体内的持续存在,使20E不存在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不能进行,如多巴脱羧酶(DDC)等基因的表达受阻,不合成几丁质,羽化激素不能释放,最后使幼虫早熟脱皮而死亡。随着这类杀虫剂使用时间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抗药性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重视。本文主要综述了这类新型杀虫剂作用机理及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昆虫对药剂的抗药性是可以遗传的,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这些规律较早的被人发现并用于研究昆虫的抗性机理。作者对抗药性的形式遗传、分子遗传、群体遗传三个研究方向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40%辛·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治棉花害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辛·氯氟氰菊酯乳油田辛硫磷与氯氟氰菊酯及其他助剂调配而成,经室内毒力测定对棉铃虫的共毒系数为525.07,对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316毫克/公斤,属中等毒性;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证明,对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小地老虎和灯蛾等害虫防效显著,是棉田防治多种害虫较理想的复配制剂。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