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床面区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测试参数较为齐全的挟沙气流风洞实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各家资料重点对近床面区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近床面区沙粒跃移层内气流剪切应力分布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指出了该区的剪切应力由沙粒临界起动风速、沙粒垂直速度的垂线变化和输沙量垂线分布三者决定,并进一步导出了近床面区的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廓线方程,由该方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很好,此外,研究还表明,Bagnold提出的不同风力条件下挟沙气流流速廓线聚焦于一点的观点基于正确,但这一点不宜作为跃移层内外风速廓线的分界点,实际失发界点高度是沙粒跃移层外气流摩阻速度平方的0.015倍;Owen提出的跃移层外层速廓线方程基本合理,但其中有效粗糙度公式中的系数C取值为0.04时更符合实测资料;来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挟沙气流的摩阻速度大于清洁气流的摩阻速度。  相似文献   

2.
风洞中挟沙气流水平集沙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对挟沙气流水平集沙的实验研究较少。在5种风速和2种沙粒粒径条件下进行了风洞水平集沙实验,发现沙粒降落量的分布特征由参考点沙粒降落量,沙粒平均最大跃移长度和“跃移-扩散”指数三个参数共同决定。其中,沙粒平均最大跃长度随气流摩阻速度和沙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跃移-扩散”指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挟沙气流水平集沙实验研究是传统的垂直集沙研究的有益补充,对理解近床面层区的集沙效率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挟沙水流流速的垂线分布公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流速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揭示一般水流和高含沙水流动性的关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开展了理论及实验研究。以提出的紊流涡团模式为基础,得出了挟沙紊流速分布的公,大量实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真空地描述出一般挟沙水流及高含沙紊流的流速分布变化规律,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挟沙水流流速分布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是泥沙动力学中一个尚有争议 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爱因斯坦和钱宁等的变k模式和Coleman模式进 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变k模式的k值与Coleman尾流强度系数Π之间存在一一 对应的关系,并推导了这一数学关系。最后利用多组实测挟沙水流流速分布资料对这一关系 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漫滩挟沙水流流速横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漫滩挟沙水流掺混区横向涡粘性系数表达式的基础上,根据水深平均的水流运动方程,得到掺混区流速横向分布公式,经验证,该公式与实测资料基本上吻合。  相似文献   

6.
挟沙水流指数流速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一般挟沙水泷和高含沙水流的实测资料,研究了浑水中指数流速沿垂线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古沙量小于250kg/m^3时.指数m随含沙量增加而有所增加;古沙量大于500kg/m^3后,衔I殖古沙量增加而减少;古沙量介于二者之间时,m变化较小,一般为1/5~1/4。此外.文中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当明渠宽深比较小时,由于边界剪切应力分布不再是均匀的。垂线流速分布由底向上,从某一高度开始,在该点以下为对数分布,在该点以上为抛物线分布。本文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验证了流速最大点位置α分布公式的正确性,提出了光滑矩形明渠各垂线上流速分布的新抛物线公式。  相似文献   

8.
挟沙气流输沙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挟沙气流中反映风沙输移特征的两个代表性无量纲参数-输沙率参数和特征风速参数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大量的实测输沙率资料,对各家形式各异的输沙率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了各家公式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指出了现行输沙率公式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现有各家输沙率公式不能完全概括实测输沙率资料所反映的各类规律,为此,本文提出了适用范围较大,具有一般结构形式的输沙率公式。该公式可以概括目前实测输沙率资料反映的各类规律和各家输沙率公式,文中利用实测输沙率资料分析了一般式可以概括目前实测输沙率资料反映的各类规律和各家输沙率公式,文中利用实测输沙率资料分析了一般结构形式的输沙率公式中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其中有关参的变化规律的确定尚需更为系统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9.
挟沙水流中含沙量沿垂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采用笔者的挟水流流速公式求解扩散方程,得出了适用性强且与大量实例测资料符合的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10.
挟沙气流中输沙量垂线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克服传统的垂直集沙方法在近床面区测量精度较低的缺陷 ,本文将垂直集沙方法和水平集沙方法结合 ,在风洞内测量了气流中输沙量沿垂线的分布 ,同时对沙粒沿风洞轴向的水平降落量进行了量测。实验分别针对五种风速条件和两种沙粒级配条件进行。结果表明 :挟沙气流中输沙量沿垂线分布的上段符合传统的指数递减分布规律 ,近床面区的输沙量较对应的指数分布函数预测值偏大 ,偏大的程度随气流摩阻速度和沙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本文的实验方法可以半定量地揭示近床面区输沙量偏离指数递减分布规律的原因 ,并能够合理地概括以往关于近床面区输沙率测量精度研究的各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明渠挟沙水流的颗粒相平均速度及速度滑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颗粒相动理学模型所确立的颗粒相基本方程和本构关系,导出了明渠挟沙水流中固液两相平均速度差的表达式,表明相间速度差与两相的垂向脉动强度、脉动切应力、水下重力、剪切升力、颗粒弛豫时间等有关,与两相沿流向脉动强度无关。运用水流速度的窦国仁公式,计算了颗粒相速度的垂线分布,分析了相间速度差的垂线分布特性,结果与试验资料吻合很好。表明相间速度差呈现出水面小、水底大的分布形式;细小颗粒的速度差近似为零,粗重颗粒的速度差明显、在固壁附近存在明显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排沙漏斗切向流速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螺旋流排沙的原理与效果已被广大水利工作者所认同,但对其水流结构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首先对排沙漏斗水流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切向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为全面研究排沙漏斗水流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激光测速仪在矩形水槽中实测了光滑和粗糙底板以及粗糙度突变情况下的时均流速分布,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粗糙度突变以后流速在内区和外区沿程变化情况,得到粗糙度改变后发展过程中的紊流,其流速在黏性底层区比粗糙度改变前和充分发展的紊流小,而在对数律区其流速增长最快。对y/H〉0.2的外区,发展中的紊流与充分发展的紊流在外区流速分布有明显的不同,其不同表现可从尾流强度系数П看出,П值变化从负值到正值,当形成新的均匀流后П值趋于常数。  相似文献   

14.
明渠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明渠中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在水槽系统中对明渠恒定均匀含沙水流进行了系列试验,利用实测流速资料,计算分析了时均流速的垂线分布。结果表明:在宽深比比较小的明渠中对最大流速点修正的对数公式可以很好地符合实测数据;水槽中心位置的卡门常数要比其边壁附近的小;卡门常数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的研究,增强了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赣江尾闾为冲积性多级分汊型河道,分为西河、东河。西河在裘家洲头,分西支和北支;东河在杨子洲头,分中支和南支。近年来人类各类活动使得赣江尾闾水文情势发生根本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影响。为了研究赣江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对河段水流特性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赣江尾闾河道在不同整治方案下的洪水位、分流比、流速分布等对河网河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赣江尾闾北支控堵整治方案对各支沿程洪水位、分流比、流速分布影响较大;而南支疏浚、四支建闸的影响较小,南支疏浚后对工程河段内流速分布的影响主要在于主流线向左岸偏移,而对断面最大流速的影响较小。试验成果对优化整治工程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钉螺起动流速试验研究成果。由于钉螺对河床具有吸附作用,因而钉螺起动可概括为三种不同起动状态:第一种为定床有吸附力起动,起动流速在1.0m/s以上;第二种为动床有吸附力起动,起动流速约在0.3~0.4m/s之间;第三种为无吸附力起动,起动流速在0.14~0.19m/s之间。钉螺无吸附力起动可利用钉螺起动流速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17.
水石流的输沙浓度与流动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水石流以粗颗粒为主体 ,仍有一部分作悬移运动的细颗粒存在 ,这种情况下 ,水石流输沙浓度不仅与沟道纵坡有关 ,还与细颗粒含量有关。研究表明 ,水石流中细颗粒的存在 ,其输沙浓度比相同纵坡下没有细颗粒时有很大提高。由于水石流中细颗粒所占比重小 ,故其液相流速可以通过对一般水流流速公式的阻力因子进行修正获得。水石流的流速随其浓度增加而减少 ,在相同浓度下 ,水石流流速还因细颗粒含量大小而变化 ,在浓度较低时 (Sv <0 4 5 )影响还不明显 ,在浓度较高时 (Sv>0 4 5 ) ,细颗粒含量增加 ,使同浓度水石流的流动速度提高。笔者求得的水石流流速公式 ,经实际观测资料检验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圆柱体绕流环隙流场轴向流速及水力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圆柱体绕流环隙流场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流量及环隙比条件下圆柱体绕流环隙流场进行了研究,得出其轴向速度及水力损失随测点距离管道中心距离的变化关系曲线,并给出环隙水流轴向速度及水力损失分布曲线以及随流量及环隙比变化的相关拟合公式。试验结果与拟合公式基本一致,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95以上,说明拟合公式是可行的。试验结果为圆柱体绕流环隙流场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