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对二氧化硅无机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SiO2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材料断面形貌分析等显示,此改性方法制得的纳米SiO2微胶囊采用常规的熔融混合法就能在基体树脂HDPE中达到纳米级的均匀分散,对基体树脂HDPE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_2增强增韧聚丙烯(PP)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对二氧化硅无机纳米粒子(nano SiO2)进行了表面处理,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 SiO2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DSC及材料断面形貌分析等表明:用此改性方法制得的 nano SiO2 微胶囊采用常规的熔融混合法就能在基体树脂PP中达到纳米级的均匀分散,且在复合材料中可起异相成核的作用,从而提高 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并能使PP/SiO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43%,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07%。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种方法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母料法工艺制备了H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的含量对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适当处理的纳米SiO2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HDPE中,能显著改善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纳米SiO2的质量分数为6%时,HDPE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SiO2纳米粒子增强改性聚乙烯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比例的SiO2纳米粒子与mLLDPE/LDPE基材进行熔融共混所获得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力学性能测试和SEM、TEM观察照片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经处理的2%SiO2纳米粒子时,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与纯mLLDPE/LDPE相比,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13.7MPa和174.9%,表明了SiO2无机纳米粒子被分散于基材中,与基材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与基体树脂之间的链段发生缠结,形成了有利于力学性能提高的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纳米SiO2/PMMA复合体系的耐磨损性.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方法制备.纳米SiO2/PMMA复合板,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纳米SiO2及其复合物进行观察,采用砝码质量法测试复合物的耐磨损性.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O2较为均匀地分散在PMMA基体中,并被PMMA所包覆,包覆物的粒径介于30~100nm之间.耐磨损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可提高PMMA复合物的耐磨损性和耐划痕性;当纳米SiO2用量为1.0%时,复合物的耐磨损性能提升39.7%.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纳米SiO2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SiO2复合材料基体的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位分散聚合方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SiO2复合材料,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比较改性前和改性后的纳米SiO2及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改性的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抗折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拍摄断面照片,观测基体内纳米颗粒的分散形态与材料断面.结果经KH-570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材料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虽没有明显提高,但将其玻璃化温度提高了10℃,耐溶剂性也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明显改善;物理方法处理纳米颗粒表面改性效果更加突出.结论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耐溶剂性能有明显改善,利用物理方法对纳米颗粒表面改性更适用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子对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增强、增刚、增韧齿科材料基体树脂,研究了SiO2、TiO2、Al2O33种纳米粒子及含量对改性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EAM)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纳米粒子及含量对EAM树脂性能影响不同,SiO2与TiO2增强增韧效果显;SiO2含量为3%时,EAM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浇铸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纳米SiO2作为增强材料,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纳米SiO2含量对纳米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拉伸模量,玻璃化温度的影响,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纳米粒子对自由体积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粒子SiO2含量为3%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为3.57GPa,冲击强度为15.94kJ/m^2,玻璃化温度为126.65℃,分别比纯基体提高了12.6%,56.3%,40.4%。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2存在下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存在下,进行苯乙烯(St)原位乳液聚合,制备复合纳米级PS/SiO2微胶囊.着重研究了单体浓度、St/SiO2比、固含量、单体和引发剂的加料方式、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苯乙烯转化率和PS/SiO2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苯乙烯可插入纳米二氧化硅团聚体的缝隙,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使之崩裂和剥离,并使团聚的纳米二氧化硅重新分散到纳米尺度.St/SiO2比是影响复合微胶囊粒径的主要因素;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剥离程度加深,复合微胶囊的粒径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基纳米SiO2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种方法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并深入探讨了纳米SiO2粒子的分散机理。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纳米SiO2复合材料,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适当处理的纳米SiO2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中,对PP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对PP的结晶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纳米SiO2在用量为2%时可以使PP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倍,同时拉伸强度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探讨了纳米SiO2用量及表面偶联剂处理对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iO2未经表面处理体系,SiO2含量达到8%时,复数粘度η*发生突变,并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低频区,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出现第二平台;对应的应变γ-G'曲线上,体系出现两段线性粘弹区域;这些现象表明了体系因粒子间相互关联、粒子与基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局部有序的逾渗网络结构.而纳米SiO2经表面偶联剂处理后,体系η*下降,体系没有出现平台特征,复合体系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探讨了纳米SiO2用量及表面偶联剂处理对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iO2未经表面处理体系,SiO2含量达到8%时,复数粘度η*发生突变,并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低频区,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出现第二平台;对应的应变γ-G′曲线上,体系出现两段线性粘弹区域;这些现象表明了体系因粒子间相互关联、粒子与基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局部有序的逾渗网络结构。而纳米SiO2经表面偶联剂处理后,体系η*下降,体系没有出现平台特征,复合体系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快速离子萃取法制备了SiO2纳米类流体。采用FTIR、TG、DSC、TEM及流变测试等分析手段对SiO2纳米类流体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发现,快速离子萃取法能够保证反应过程中离子交换完全,并能制得具有室温流动性、稳定单分散性以及较高导电性的SiO2纳米类流体。通过将SiO2纳米类流体以不同份数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得到了不同纳米类流体含量的SiO2纳米类流体/PVC复合材料,并对其介电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纳米类流体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与基体之间较弱的界面粘结强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本文试图用纳米SiO2颗粒来改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并讨论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颗粒对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5.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乙烯-醋酸乙共聚物(EVA)为基体材料,表现改性氢氧化镁为填料,红磷为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得到了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科,研究了EVA/HDPE的不同配比、氢氧化镁及红磷的不同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VA/HDPE为3:1,表现处理氢氧化镁用量为70份(以树脂100份计),阻燃助剂红磷8份,加工助剂6份时,所得到电缆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良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并利用有机化的纳米SiO2为改性剂制备纳米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性良好,而且聚氨酯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形成了“孔洞结构”.采用电子拉力机、TGA以及介电谱仪等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纳米SiO2在环氧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情况,探讨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有效地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并对环氧树脂有增韧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PP/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中偶联剂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聚丙烯/二氧化硅(PP/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中偶联剂的最佳用量。方法:首先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再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击试样断面的SEM照片来探索硅烷KH-560的最佳用量。结果:硅烷KH-560的用量为SiO2纳米粒子的10%时,PP/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结论:传统的计算处理微米级无机填料硅烷用量的经验公式不能适用于无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9.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改性的碳纳米管(CNTs)为导电填料,采用熔融法制备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敏电阻曲线测试仪以及冲击试验机等,观察CNTs/HDPE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研究PTC效应随CNTs含量变化规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在HDPE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当CNTS含量在体积分数为9%时,CNTs/HDPE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为102?·cm,PTC强度达4个数量级;HDPE基体中加入经过表面修饰过的CNTs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CNTs的体积含量在8%时,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较纯HDPE提高了93%。  相似文献   

20.
荷兰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管材涂层工业的需求.推出一种新型聚乙烯粘合树脂。这种名为LucalenG3710E的新型树脂可作为粘合层应用在熔融粘合环氧树脂和HDPE表层材料的三层粘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