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满足航天对170dB高声压级、1dB小频率响应平坦度噪声传感器的应用需求,采用动态范围和自由场频率响应较宽的1/4英寸驻极体传声器为声压敏感元件,用专用场效应管电路对传声器进行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并对传统结构优化改进。经过测试和环境试验,传感器在135~170dB高声压级动态范围内幅值线性度达到了±0.5%以内,20Hz~8kHz频率响应平坦度达到了0.5dB。传感器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鉴定检验,证实了这种传感器在火箭飞行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数字阵列在大带宽、高动态、多目标遥测系统上的应用,分析宽带数字阵列遥测系统与传统高增益天线遥测系统在设计上的区别,详细分析影响接收通道增益设计的主要因素,重点就ADC器件性能对通道增益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仿真信号在经过ADC以及数字波束形成的过程中,ADC器件自身信噪比SNR和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两个重要参数给接收信号信噪比带来的恶化,给出了数字阵列遥测系统中通道增益设计的门限值。  相似文献   

3.
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是将自然界中各种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桥梁,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后续数字信号处理的能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广,主流半导体材料电子ADC受到载流子迁移率的限制,难以满足宽带信号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的需求。光子技术天然具备超高速、大带宽等优良特性,利用光子学手段来提升电子ADC性能是目前突破电子瓶颈最具潜力的技术方案之一。文章介绍了光学AD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案,并重点分析了最近十年来光学时间拉伸ADC和光采样ADC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各自的技术特点,此外还概述了光量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未来光学ADC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模拟光链路因其大带宽、低损耗等优势,在宽带无线通信、多基地雷达、卫星载荷信号馈送、电子战存储转发中极具应用前景,成为了当前微波光子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电光调制和光电探测的非线性, 模拟光链路的动态范围受限。基于偏振复用马曾调制器的线性模拟光链路,通过改变两个RF信号的电功率比及两个子调制器的直流偏置点,可以分别改变调制指数比和光功率比,从而构造了两个相位相反的非线性失真信号以抵消链路的三阶交调失真,改善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单个马曾调制器的常规链路相比,基于偏振复用马曾调制器的链路三阶交调失真被抑制33.7dB,无杂散动态范围提高17.6 dB,宽带射频信号的星座图和误差矢量幅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用于Ka频段低轨遥感卫星数传接收链路设备的组成、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对接收链路的接收动态范围、等效噪声温度、线性度指标进行分析。该数传接收链路实现了接收动态范围–92dBm~–24dBm,3dB带宽±760MHz,幅相变换≤0.32°/dB的技术指标,在最高码率2Gbps的Ka频段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工作于S波段的带宽为100MHz的雷达接收前端.使用Agilent公司的ADS微波设计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论证.分别设计了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模块,仿真结果均达到要求.前端仿真结果:增益大于75dB,噪声系数小于3dB,镜像抑制度为60dB,灵敏度为-90dBm,动态范围为50dB.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传统滑动模态控制的抖振问题,提出了扇区滑动模态的概念,分析了扇区滑动模态的良好品质,并在扇区滑动模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扇区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理论证明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扇区滑动模态控制能够保持传统滑动模态控制良好的鲁棒性,同时可以消除动态过程中的抖振,另外还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8.
深空通信信道具有高动态、低信噪比的特点,传统深空探测器应答机中采用的基于锁相环的载波同步算法,在信噪比低于6dB时无法实现可靠同步。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偏估计算法。通过一次插值,即可获得频偏的无偏估计值;插值后再进行二分搜索,以提高靠近谱线位置频点的估计精度。文章对此算法的估计精度进行了仿真,同时给出了其在某深空探测器应答机中的实现和验证情况。结果表明:此算法估计精度优于抛物线、Rife等插值算法;当二分搜索迭代次数等于5时,能够实现整个频偏估计范围内的可靠载波恢复。基于算法设计的深空探测器应答机载波同步门限可达2dB,相较于传统应答机,载波同步门限降低4dB。  相似文献   

9.
针对毫米波卫星通信前端发射系统中固态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毫米波模拟预失真线性化技术。该技术采用毫米波共面线集成非线性器件,与传统的基于微带线集成非线性二极管器件的方法相比,避免了接地电感等不连续性干扰,提高了工作频率,拓展了工作带宽,在毫米波频段实现了宽带预失真非线性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在Ka波段13GHz(25~38GHz)频率范围内,由该技术实现的预失真线性化电路在输入功率15dB变化范围内,实现了3dB左右的增益幅度扩张和20°左右的相位压缩。将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于改善一型工作频率为29.6~30GHz,输出功率为5 W的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性能。双音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功放在1dB压缩点回退7dB的条件下,三阶交调失真改善度高于10dB,并在29.8GHz时达到19dB。该技术可用于满足现代大容量、高速无线通信,特别是毫米波卫星通信前端系统的需求,实现高质量、低误码率的数据无线传输链接。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应用于COMPASS/GPS双系统兼容接收机射频芯片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放大器电路的增益由可变跨导和可变输出负载共同实现,并通过指数电压转换电路实现电路增益与控制电压的dB线性变化特性。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库的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较小芯片面积及较低功耗的条件下,所设计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实现了-95dB~32dB的宽动态范围增益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宽带镜像抑制下变频方案。在本方案中,利用两个强度调制器(intensity modulators,IM)构成梳线间隔为3 GHz的光频率梳,可以将2GHz~40GHz的微波信号下变频为0~1.5GHz的中频(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信号。基于90° 光耦合器构成的Hartley 结构,本方案实现镜像抑制下变频。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在2GHz~40GHz的频率调谐范围内,镜像抑制比可以达到67 dB,动态范围为100 dB·Hz2/3。  相似文献   

12.
并行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设计过程的动态不确定特性,首次提出了自适应并行设计的概念,为了更好的体现设计中各方面的需求,还提出了广义顾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其自校正并行设计方案,最后,对自适应并行设计的特征作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空间动态磁场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卫星空间动态磁场模拟技术的原理和方案,阐述了对方案的工程化实现所进行的必要计算及对系统的各个部分所进行的研究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动态磁场模拟系统,为卫星空间动态磁场模拟试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单向阀流路系统自激振荡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液流试验中出现的单向阀系统自激振荡现象,建立了描述该系统动态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证实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极限环,系统是局部稳定,大范围不稳定,计算结果与试验相吻合。分析了此系统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受射频前端带宽、模数转换器采样率和有效位数的限制,现有基于数字射频存储的多普勒频移模拟器逐渐难以满足当前雷达系统大瞬时带宽、低杂散失真的测试需要。文章利用最新的微波光子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微波光子I/Q混频的多普勒频移模拟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微波光子技术的大带宽特性,该方案可对不同频段(15GHz与20GHz)的单音和宽带射频信号进行大范围(5MHz到25MHz)、高杂散失真抑制(大于30dB)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方向、回波信号功率也可动态控制。该方法可为未来雷达目标多普勒频移模拟提供新思路,显著提高模拟带宽和回波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一种应用于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集成宽带收发模块,具有宽频带、高线性度、低损耗等优良性能。重点介绍了光收发模块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高频管壳结构设计、微波电路设计、光学结构设计等。基于三维微波电路结构,实现了四通道阵列收发模块的混合集成研制,其级联-3dB带宽均达到18GHz以上,在DC-18GHz带宽内反射损耗均在-10dB以下,输入1dB压缩点达19dBm,无杂散动态范围为110dB·Hz2/3。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组,设计一种采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的限幅放大器和RSSI电路。电路采用差分结构,减小了电路中器件不匹配的影响。限幅放大器单元采用折叠共源共栅式折叠二极管负载结构,这种结构适合低电源电压工作,同时具有良好的工艺稳定性。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采用交叉连接的源极耦合对结构。仿真结果显示,在1.8V的电源电压条件下,限幅放大器增益70dB,带宽100MHz,RSSI的动态范围大于55 dB,线性误差小于1dB,总体功耗约为3.7 mW。  相似文献   

18.
支持航天器全时监控的中继卫星全景波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正蕊  孙宝升  姚艳军  贺超 《宇航学报》2020,41(11):1434-1439
针对中低轨航天器监控全时全域覆盖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中继卫星多址返向全景波束联合相扫前向波束支持航天器在轨全时监控的模式。对该模式涉及的全景波束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选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1.5 dB交叠的波束构型形成全景波束,设计新的短报文和连续业务数据传输协议,分别用于航天器自身健康信息汇报和常规管控,链路预算余量高于3 dB,单颗中继卫星可服务不少于1000个短报文用户。为下一步全景波束演示验证试验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GMSK体制是深空通信中的新型体制,它具有恒定的包络、优秀的频谱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研究基于维特比算法的GMSK信号非相干解调技术,并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进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解调算法性能优越,在信噪比Eb/N0=9dB时,GMSK(BT=0.5)信号的误码率性能可达10-4量级,优于传统调频方式约2.4dB。该解调算法已经在某深空测控演示系统中得到了试验验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李传军  李兴城 《宇航学报》2013,34(10):1378-1386
为提高恶劣电磁环境下的高动态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干扰抑制能力,提出一种低成本INS自适应辅助标量跟踪环路方法。该方法以INS辅助二阶锁频环(IFLL2)算法为核心,采用INS/GNSS紧组合结果提高外部辅助跟踪环路的多普勒频率估计精度,以降低动态应力对跟踪环路的影响。建立了INS辅助锁相环和锁频环性能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可知IFLL2对本地振荡器的抖动噪声抑制能力更强,可更多地降低跟踪环路带宽,故其性能优于INS辅助锁相环(IPLL)的性能。高动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高动态环境下独立式三阶锁相环可跟踪载噪比为28dB Hz的GPS L1 C/A卫星信号,INS辅助最优带宽二阶锁频环算法可跟踪载噪比为19dB Hz的卫星信号,基于本算法的接收机的干扰抑制能力提高了9dB,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