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国家教委批准,《流体动态测量及其应用国际会议(简称ICFDMA)》定于1989年10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负责筹办。会议内容包括流体动态测量的新技术迸展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主要范围如下:1.动态流动测量的基础性研究;2.激光多普勒测速,激光双焦点测速及其在湍流  相似文献   

2.
(以正式通知为准)序号学术会议名称定定定定定定待待待待待待第2届全国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第3届工程爆破学术交流会随机振动理论学术讨论会动态光弹性讨论会现代数学与力学讨论会第2届全国计算力学会议暨青年研讨会第2届全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岩土力学中应用讨论会第2届全国生物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流体传热传质与燃烧讨论会第2届流场显示学术会议湍流与稳定性力学讨论会第4届全国复合材料力学大会第3届全国疲劳学术会议第1届全国....   相似文献   

3.
第5届应力波理论在桩基上的应用国际会议(1996年9月11—13日,美国佛罗里达)第5届应力波理论在桩基上的应用国际会议于1996年9月11—1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举行.该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头两次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并均由瑞典土工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力行 《力学进展》2000,30(4):631-632
1一般情况 第四届国际多相流数值方法会议暨美国 ASME流体工程分会2000年夏季年会于 2000年 6月 11日~15日在美国 Boston召开.参加 ASME2000年流体工程分会夏季年会的代表有5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一部分来自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国,中国大陆有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周力行和水利系梅祖彦参加.中国台湾也有代表参加.夏季年会主席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Stock教授,发表论文300篇左右.第四届国际多相流数值方法会议的组织者为美国Michigan大学Thyggvason教授,发表论…  相似文献   

5.
【摘 要】<正> 六十年代开展起来的流体降阻研究目前已获得蓬勃的发展。已开过多次国际会议,例如,一九七四年五月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在布雷斯特组织的高分子与润滑会议,一九七四年九月由英国水力学研究协会在英国剑桥组织的第一届国际降阻会议,一九七六年六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协会湍流结构与降阻专题会议,一九七七年九月在剑桥组织的第二届国际降阻会议,均以流体降阻为中心议题。水文介绍一九七四年及一九七七年第一、第二届国际降阻会议。   相似文献   

6.
会议信息     
IMEKO第12届国际会议征文通知根据国际测量联合会(IMEKO)的决议,第12届大会(IMEKOXⅡ)将于1991年9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技术进步意义的大型国际会议。征文内容如下: 1.计量:测量的基本单位;测量的理论、模型、战略;误差和不确定性;标定和标准;应用及问题;标准参考物质;在发展中国家里对测量和仪器的需求;词汇的概念;教育和训练;量子计量;光学和光电子技术。 2.敏感器和数据采集: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中的敏感器和传感器;智能敏感器;电磁  相似文献   

7.
《力学进展》2001,31(1):157
第三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t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ICEM 2001)将于 2001年10月15日~17日在北京召开,这个会议是中国力学学会自成系列的实验力学国际会议本届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CSTAM)主办;日本机械工程学会材料与力学分会(JSME-MMD)、英国应变测量学会(BSSM)、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国际测量协会(IMEKO)协办.伍小平院士为本届大会主席.一、征文范围 实验方法:数…  相似文献   

8.
流变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西俊  吴大诚 《力学进展》1989,19(4):508-514
本文综述了1988年8月第10届国际流变学会议部分大会邀请报告及分组报告的下列几个领域内容:①分子动力学;②光学流变测量;⑧血液的动态测量;④数值仿真;⑤钻探油井;⑥强化采油;⑦减阻;⑧聚合物挤压成形加工;⑨食品流变学.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3rd InternatioalConference on Soil Dynamics and EqrthquakeEngineering)将于1987年6月22—24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会议主持人:A.S.Cakmak教授会议目的:介绍和讨论土动力学和土工技术工程中的一些新的研究思想。鼓励和加强与地震工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序号 气琢一术会峭议名计算力学发展规划讨论会概率有限元法研讨会 电测技术发展前景研讨会第3届全国多相流学禾会议 第2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第4届全国计算流体学术会议第4届全国地球动力学会议 软件工程标准培训班 地球构造动力学讲座(每2一3月举行一次,第2届全国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 钢筋棍凝土平面框架CAD软件推广交流会 激波相互作用及其新应用前景 残余应力测试与计算研讨会 第2届全国SAP学术交流会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交流会 爆破安全技术专题讨论会 塑性本构理论讨论会 石油工业生产和运输中流变学专题讨论会 第5届全国断裂会议 …  相似文献   

11.
周力行 《力学进展》2001,31(1):155-156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全国多相流,非牛顿流,物理化学流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到11月1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过去1979年在成都召开的第一届会议,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会议,1990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会议,1993年召开的第四届会议,以及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会议的继续.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内力学,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化工,冶金,石油,水利等行业共40人左右,发表论文31篇,其中气固和液固流动8篇:气液和液液流动9篇,非牛顿流7篇,渗流7篇. 在气固和液固…  相似文献   

12.
黄克智  余寿文  杨卫 《力学进展》1997,27(3):431-431
第九届国际断裂会议简介黄克智余寿文杨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1会议概况第九届国际断裂会议(9thInternationalConfer enceonFracture,ICF9)于1997年4月1日~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会议由悉尼...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3rd InternatioalConference on Soil Dynamics and EqrthquakeEngineering)将于1987年6月22-24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会议主持人:A.S.Cakmak教授会议目的:介绍和讨论土动力学和土工技术工程中的一些新的研究思想。鼓励和加强与地震工程相关 ...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5年11月24日~27日,国家教委第三届(1995年~2000年)高等工科学校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两委刽成立及工作会议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新一届的两委会是跨世...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届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5年11月24日~27日,国家教委第三届(1995年~2000年)高等工科学校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两委刽成立及工作会议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新一届的两委会是跨世...  相似文献   

16.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果从1977年第1届国际会议算起,只有短短五年的历史,可是,1982年6月14—17日在纽约举行的国际会议已是第4届了.与前几届会议相比,论文数量和选题范围都有显著扩大,反映了这门学科正在非常活跃地发展。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探讨包括毛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和宇航学会(AIAA)第五届流体和等离子体动力学会议于1972年6月26—28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每年一届)。主办今年会议的除流体动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委员会外,还有该学会的气动声学委员会(Aero-Acoustics Committee),空间和大气物   相似文献   

18.
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1985年11月2—5日在西安举行.全国100个单位的255名代表参加会议。宣读论文228篇,书面交流61篇,特邀大会报告4篇,共293篇。这些论文已收入“第4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共8册)。四篇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第6届国际断裂会议动态,损伤容限及耐久性设计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虞吉林 《力学进展》1999,29(2):279-279
第三届国际冲击工程会议(The3r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mpactEngineering)于1998年12月7日至9日在新加坡举行.本届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负责组织,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和日本材料科学学会协办,新加坡国立大...   相似文献   

20.
1979年6月24日至30日在西德南部美丽的黑森林风景区的一个小城市 Freudenstadt 举行了第三届“离散系统连续模型”国际讨论会.会议由 Stuttgart 大学理论和应用物理研究所 E.Kr(?)ner 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各国的数学、力学和物理学工作者,共71人.本届会议主要涉及固体和聚合物,重点讨论了下列三方面问题:1)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和它们的连续模型的关系,特别强调具有内结构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