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评定尤文肉瘤治疗反应的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儿童肿瘤学组(COG)标准的3D肿瘤测量方法,基于实性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的一维(1D)测量方法,以及由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对儿童横纹肌肉瘤评价:(a)三维[根据欧洲儿童软组织肉瘤研究组(EpSSG)指南]和一维[根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两种反应评估标准的阅片者之间差  相似文献   

3.
正摘要目的明确定量扩散加权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与传统MRI相比,对软组织肉瘤新辅助治疗反应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 23例经过新辅助治疗的软组织肉瘤病人进行MRI检查,由2名阅片者分3次阅片:常规影像(T1加权、液体敏感、静态对比增强T1加权)、常规扩散加权成像、常规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每一次阅片者记录影像特征并判断治疗反应。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并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用于评估局灶性进展期直肠癌病人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反应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纳入41例病人。所有病人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均行3 T MRI动态增强检查。测量影像指标(Dapp、Kapp和AD值)。计算变化值(ΔX)和变化率(rΔX)。病理上肿瘤消退分级评分(Mandard)为参考标准(反应良好:pTRG 1~2;反应不良:pTRG 3~5)。使用ROC分析比较诊断性能。结果在新辅助放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主要的治疗方式。CT动态增强扫描是对治疗后疗效评估和预测的重要方式,但依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1.1版中的评估标准,CT动态增强扫描无法准确反映肿瘤内部病理变化。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探索CT影像组学、能谱CT、CT灌注成像等对LAPC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估和预测。就多种CT技术对LAPC综合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摘要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依赖于组织学分级,这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和活检后常规评估。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组织学分级可能会被低估。目的确定与高级别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新一代CT宽容积灌注成像是否能够评估针对局部进展性肺腺癌病人的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化疗疗效,同时根据常规的实性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明确CT值的改变与治疗效果是否相关。材料与方法5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病人在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LARA)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nCRT)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将53例于术前接受nCRT且在nCRT前、后行高分辨率MRI、DWI(b=0、1000 s/mm2)及DKI(b=0、600、1000、2000 s/mm2)扫描的LARA患者纳入研究。测量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肿瘤体积(V),计算治疗前后这4个指标的变化率(ADCratio、MKratio、MDratio和Vratio)。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EA水平。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关于肿瘤退缩分级(pTRG)标准,将患者分为反应良好组(19例)和反应不佳组(34例),比较nCRT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TRG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DCpre、MKpre  相似文献   

9.
正摘要目的探讨2D或3D Choi和改良的Choi(m Choi)标准评估依维莫司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采用Choi和m Choi标准回顾性分析48例转移性肾细胞癌病人的基线和2个月CT增强影像,这48例病人入组法国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Ⅲ期依维莫司和安慰剂对比研究(RECORD-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集中检验由最初的(RECORD-1)分析的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发生于臀部的病变,其中非肿瘤性病变2例,为臀部感染与血友病性血肿;良性肿瘤2例,为臀部海绵状血管瘤与幼年性血管瘤;交界性肿瘤2例,为臀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发生于臀部软组织内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蝾螈瘤、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小细胞肉瘤和鳞癌。本文描述各类疾病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结合其临床与病理知识对每类疾病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臀部各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药物开始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不典型肿瘤治疗反应的出现给实体肿瘤评价指南(RECIST)带来了挑战。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南涵盖了新型肿瘤治疗反应,但是缺乏大样本下的证据支持。与此同时,新型影像学技术如影像组学、能谱...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 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肿瘤应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抗肿瘤治疗反应­­。根据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在1个月时与术前基础值相比的变化情况,以介入术后1个月随访腹部增强MRI观察肿瘤大小为标准,分析其与肝癌介入术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AFP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介入术前、术后PIVKA-Ⅱ的下降情况与治疗反应正相关;PIVKA-Ⅱ和AFP联合观察,与肿瘤的介入治疗反应相关性更明显。且PIVKA-Ⅱ和AFP两种肿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VKA-Ⅱ水平的降低是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与AFP联合判断,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MR T1WI的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及其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13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术前MR T1WI资料,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80)和验证组(n=33)。根据法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FNCLCC)系统将软组织肉瘤病理分级分为Ⅰ~Ⅲ三个级别。Ⅰ级为低级别,Ⅱ、Ⅲ级为高级别。训练组中18例为低级别、62例为高级别病变,验证组中7例低级别、26例高级别病变。图像进行标准化后,采用A.K软件对肿瘤感兴趣区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加入和不加入递归式特征消除)、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和采样技术(不进行过采样、使用少数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使用随机过采样技术),组合成12种机器学习算法组合,应用弃一法交叉验证进行验证,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软组织肉瘤病理级别的效能。结果 在12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软组织肉瘤分级预测模型中,联合使用递归式特征消除和少数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效能最佳,其在验证组中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 (95%可信区间为0.808~1.000),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5%、86.21%和75.00%。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软组织肉瘤病理分级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治疗主要采用放疗或联合放化疗,肿瘤复发与治疗反应是影响其术后生存最重要的因素,治疗反应包括假性进展和治疗后坏死。治疗后监测需要及早、有效地鉴别真性进展与治疗反应。DWI是目前最常用于HGG治疗后评估的功能MRI技术。近年来开发的平均及最小ADC值、ADC直方图和功能扩散图等DWI新技术对HGG治疗后评估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0例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患者(良性组20例,中间性组30例,恶性组20例)的MRI资料,并对三组肿瘤的大小、瘤内信号、瘤周水肿、侵袭性及肿瘤特殊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大小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筋膜尾征”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恶性组中最为多见;肿瘤的侵袭性征象在中间性组和恶性组中更多见,与良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韧带样纤维瘤病的“树根征”及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皮肤尾征”、“脂肪尾征”以及黏液样纤维肉瘤的“筋膜尾征”等征象均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论:肿瘤大小、侵袭性、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结合肿瘤的特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朱逸峰  王绍武 《放射学实践》2020,(11):1479-1484
【摘要】影像组学方法是医学影像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能在宏观影像水平间接反映肿瘤微观水平基因或蛋白质的变化,并且不完全依赖于影像医师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主观因素,所提供的是医学影像相对客观的定量信息,具有传统影像方法难以做到的独特优势。对于软组织肿瘤而言,肉眼从影像上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明确诊断非常困难,而影像组学方法可以辅助影像医生对其进行诊断,进而帮助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地认识和理解软组织肿瘤。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方法在软组织肿瘤中应用研究的流程,并对目前影像组学方法在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术前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评价软组织肉瘤治疗及预后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在预测传统的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后病人的存活时间中,以目前可用的非3D方法[反应实体肿瘤诊断标准(RECIST),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标准,改良版反应实体肿瘤诊断标准(m RECIST)]来比较用标记肿瘤作为早期反应标志物的3D定量方法。材料与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由HIPAA单一机构和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选取2001年11月—2008年11月期间491例  相似文献   

18.
A.  Kumar  R.  Kumar  V.  Seenu  S.D.  Gupta  M.  Chawla  A.  Malhotra  范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409-410
我们评估^18F—FDG PET/CT对于乳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NACT)2个周期后反应的评价作用。23例女性局部进展性乳腺癌病人纳入本研究。NACT2个周期后,根据临床检查、CT和^18F—FDG PET/CT评价早期反应。以NACT6个周期后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治疗前PET/CT显示23例病人共有26个病灶。原发性肿瘤大小为1.90~11.60cm,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3.6~38.6(平均11.7)。NACT2个周期后行PET/CT检查,原发性肿瘤大小为0.0—7.6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改良的RECIST标准用于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缓解程度的一致性.方法 5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两次化疗栓塞术.术前1周内、治疗后4周患者分别接受螺旋CT或MR三期扫描.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程度.3种方法评价缓解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分别评价疗效时,达CR、PR、SD、PD患者例数分别为0、10、30、10例,6、21、14、9例,6、21、13、10例.据上述3种标准评价治疗的缓解率分别为20%、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CIST与EASL标准之间、RECIST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分析,kappa值分别为0.382、0.170(P=0.000);而EASL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值达0.857(P=0.000).结论 RECIST标准低估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局部治疗的效果.EASL和改良RECIST标准,对疗效评价一致性程度高;但改良RECIST标准在临床实践中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中央型软骨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软骨性肿瘤46例,其中内生软骨瘤13例,交界性病变(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11例,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2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每组病变的平均ADC值(ADCmean)和最小ADC值(ADCmin)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低级别软骨性肿瘤(内生软骨瘤组、交界性组)与高级别软骨肉瘤(恶性组)的ADCmean和ADCmin。结果:内生软骨瘤、交界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ADCmean分别为(1.933±0.545)、(2.046±0.659)、(2.218±0.964)×10-3mm2/s;ADCmin分别为(1.607±0.420)、(1.984±0.835)、(1.791±0.813)×10-3mm2/s,3组间的ADCmean、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级别软骨性肿瘤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ADCmean分别为(1.969±0.622)、(2.218±0.964)×10-3mm2/s;ADCmin分别为(1.795±0.712)、(1.791±0.813)×10-3mm2/s,两组间的ADCmean、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无法区分内生软骨瘤、交界性(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和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也不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软骨性病变和高级别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