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定性试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nI定性试验检测盒,对67例急性心肌梗死、117例不稳定心绞痛、82例胸痛待查、35例心力衰竭、骨折及心脏外科手术各10例,正常人20例,测定系列cTnI,并作临床随访。结果急性心肌梗死67例全部呈阳性反应,最早出现在胸痛后2h,24h内100%阳性,阳性结果可持续7至14d。9例不稳定心绞痛cTnI阳性,其中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82例胸痛而cTnI阴性者无一例发生冠心病事件。35例心力衰竭有8.5%cTnI阳性。心脏外科手术cTnI阳性者占80%,骨骼肌损伤者10例cTnI均阴性。20例正常健康人cTnI均阴性。结论cTnI定性试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特异、准确,对不稳定心绞痛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胸痛而24h内cTnI阴性者不发生冠脉事件。实验方法简便易行,结果迅速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胸痛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与肌钙蛋白(cTnI)水平的变化,寻找早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方法。方法:收集急诊科2010年11月—2012年5月就诊的100例发病6h内的急性胸痛患者,其中AMI者48例,不稳定心绞痛32例,非心源性胸痛20例,进行血浆Copeptin及cTnI的定量测定。结果:AMI组血浆Copeptin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阴性AMI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cTnI阳性AMI患者。结论:AMI患者早期Copeptin水平明显升高,血浆cTnI浓度变化与Copeptin水平呈负相关,故联合检测血浆和肽素与肌钙蛋白,有助于急诊科胸痛的排查,提高AMI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发作后五个时间点的cTnI、CK-MB以及Mb血清浓度,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后所有检查时间内的血清cTnI、CK-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血清Mb浓度在患者胸痛发作后0-6h、12h、24h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Mb。结论同时检测cTnI和CK-MB两个血清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清cTnI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TnI的结果分为两组,分析cTnI与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它们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cTnI阳性,占53.3%;16例CK-MB升高,占35.6%;24例cTnI阳性患者中有6例(25%)发生心脏事件,21例cTnI阴性患者中仅1例(4.8%)发生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TnI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徐兴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24-2024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清cTnI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TnI的结果分为两组,分析cTnI与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它们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cTnI阳性,占53.3%;16例CK-MB升高,占35.6%;24例cTnI阳性患者中有6例(25%)发生心脏事件,21例eTnl阴性患者中仅1例(4.8%)发生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TnI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心脏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段测定。测定cTnI、Mb、CK-MB,并分析峰值与时间关系。结果 cTnI:本组52例,其中42例确诊为AMI,检测cTnI阳性40例,阴性2例,10例cTnI检测无阳性发现。cTnI对AMI敏感性95.23%,特异性100%;Mb:42例AMI中,Mb阳性39例,阴性3例。10例非AMI病例,阳性3例,阴性7例。在症状出现后24h内Mb对AMI的敏感性为92.85%,特异性为70%%。CK-MB:本组42例AMI,CK-MB阳性35例,阴性7例。非AMI患者在10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检测CK-MB出现阳性2例,阴性8例。在症状出现后24h内CK-MB对AMI的敏感性为88.95.0%,特异性为80.0%。结论 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放弃所谓的心肌酶谱测定如CK/CK-MB等;Mb列为常规早期心脏标志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早期除外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患者中胸痛者的肌钙蛋白(cTnI)的定性检测,对急性心肌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主诉有胸前区疼痛症状,但心电图(ECG)检测无明显的改变,检测其肌钙蛋白,并于6h复查,比较与CK-MB的敏感性差异。结果:阳性患者83.3%可诊断为AMI;漏检阴性者,心肌梗塞确诊患者占1.0%。CK-MB与cTnI比较存在诊断时间短,敏感性及特异性差。结论:肌钙蛋白(cTnI)的检测对心肌梗塞(AMI)的诊断是值得推广的良好指标。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诊断窗口宽,尤其对于心肌的微小损害,更优于CK-MB,且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6):407-407
心肌钙蛋白(cTn)分为cTnT、cTnI和cTnC三个亚型。现已可使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测定法测定cTnT和cTnI。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心梗后出现时间2~4h,100%敏感时间8~12h,峰值时间10~24h,峰值持续时间5~10h。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TnI特别有助于鉴别非ST段抬高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两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相似,但前者cTnI阳性,而后者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C-反应蛋白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22例)和cTnI阴性组(38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观察其近期内(30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cTnI阴性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者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近期(30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TnI阳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对不稳定心绞痛(UA)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一律常规做心电图(ECG),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及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TnT;同时对它们进行动态检测,分别比较其结果,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MI胸痛发生后3~18小时血清cTnT敏感性最高,持续时间长达13~15天,其诊断AMI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cTnT阳性及持续升高者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其阳性判断价值33%,阴性判断价值为95%.结论 cTnT对AMI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nT持续升高常提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h时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胸痛6、12、24h时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h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6、12、24h时(P<0.05);心肌梗死患者胸痛4、6、12、24h时肌钙蛋白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患者胸痛6、12、24h时肌钙蛋白T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胸痛4h时(P<0.01)。结论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的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Tp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6 h TpP和cTnI均高于心绞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时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TpP两个时间段浓度无差异,cTnI 24 h浓度显著高于6h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两项指标24 h浓度均高于6h内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TpP阳性率为10.42%,cTnI阳性率为100.00%,CK-MB阳性率为2.08%;急性心肌梗死组TpP阳性率为100.00%,cTnI阳性率为100.00%,CK-MB阳性率为6.25%,其中TpP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方便,周期短,前者对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高,后者则具有心肌特异性,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h H-FABP一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5例)及正常组(4例)≤6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h血肌钙蛋白I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入选的9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的外周血sFas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Fas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随访期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各组sFas水平的梯度差异一致。结论:sFas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映斑块不稳定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肌钙蛋白Ⅰ(TnI)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起病后24 h内就诊住院的160例NSTEACS患者,TnI阳性者或阴性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随访30 d和6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发生率.结果 随访30 d和6个月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Ⅰ阳性治疗组患者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TnI阴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能减少TnI阳性NSTE ACS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不能使TnI阴性患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I(TnI)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起病后24h内就诊住院的160例NSTEACS患者,TnI阳性者或阴性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随访30d和6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发生率。结果随访30d和6个月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I阳性治疗组患者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TnI阴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能减少TnI阳性NSTEACS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不能使TnI阴性患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肌钙蛋白I(cTnI)指标的变化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105例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入院后24h内测定cTnI水平.根据肌钙蛋白水平测定将两组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率、病死率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入院时cTnI阳性组病死率为17.4%,阴性组为3.7%,阳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差于阴性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使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阳性可以作为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对138例健康人、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CA阳性率:健康组1.4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83.3%、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34.8%;48例ACA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18例分别于3~2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5%,ACA阴性的64例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ACA阳性的48例有14例在2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9.2%,90例ACA阴性者中仅有2例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龄在30~42岁的16例患者ACA全部为阳性。结论 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ACA阳性有关,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明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否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再发梗死,ACA可能有预测价值;另外,ACA可能参与了年龄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缪晓云  陈泳  沈吉梅 《江苏医药》2004,30(10):736-73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常规途径是经股动脉,其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局部出血发生率高,术侧下肢需制动24~72h。经桡动脉穿刺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2001年8月起我科开展桡动脉途径行PCI,3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可疑心绞痛270例,再发心绞痛3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患PCI手术情况见本期732页,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和抗心磷脂抗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UA患者分别测定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CA。结果CRP升高67例(57.8%),cTnI升高19例(16.4%),CK—MB升高21例(18.1%),ACA阳性45例(38.8%)。6个月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源性猝死3例。其中CRP升高组和ACA阳性组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lIP升高、ACA阳性、cTnI升高、陈1日性心肌梗死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和ACA对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与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UA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