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经验(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24例(42.9%),其中根治性手术16例,姑息性切除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32例。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中,1,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2.5%(5/8),25.0%(2/8),12.5%(1/8)。结论 B超为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非切除者以内引流为主,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2例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围手术期死亡2例。1,2年后生存率分别为100%、60%。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疽,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数占同期总手术倒数47.6%(10/21),根治性切除率为28.6%(6/21),无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6个月和2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有4例仍存活,平均生存18个月。姑息性切除患者有1例存活,其余3例死亡,平均生存10.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尽可能行切除手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和联合肝切除是根治术的基本要求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措施。用PMOD进行刮吸解剖,对手术成功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温尔刚  董科  俞小炯  许建  熊伟 《四川医学》2008,29(7):862-863
目的 总结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6年1月9年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手术切除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R0)11例,非根治性切除14例(R1,R2),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6%、12%,好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范永刚  王战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19-1220,1223
目的总结4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13例(28.9%),平均存活21个月;单纯引流28例(62.2%),平均存活8个月;探查活检4例(8.89%),平均存活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疗效。重点探讨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总结1994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情况,8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行腹腔化疗。结果:18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44.4%,同国内文献报道一致。远期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例)、75%(6例)、37.5%(3例)、无5年生存者。姑息性手术10例,患者1、3年生存率为1年25%(2例)、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较姑息性手术获得更优良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 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62.8%,切除组术后2周TB和AKP水平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0例,引流减黄手术17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2.2%,单纯引流者l、3年生存率为58.8%、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手术切除26例,切除率为40.0%(26/65)。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切除8例。内或外引流术34例,探查性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46.2%、15.4%;姑息性切除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4.3%;非切除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11.0%;探查性手术者生存期均小于3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非切除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11、0.000)。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右三叶各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手术死亡1例,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2%、29.2%、11.4%。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积极的手术态度,联合肝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6/30(86.67%)。手术切除16例(53.33%),其中根治性切除(R0切除)10例(33.33%)、姑息性切除6例(20%),引流术12例(40%),单纯剖腹探查术2例(6.67%)。术后随访28例,2人失访,随访率92.86%(26/28),其中随访根治性切除1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20%。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3年各1例,4例于一年内死亡。随访引流术10例全部于半年内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黄疸病人应尽早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提高根治切除率。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手术治疗4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53.5%.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6例,单纯引流减黄手术15例,肿瘤活检4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23.5%,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为58.3%、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3.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 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5.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  Wu ZY  Hao CY  Huang XF  Wang K  Bao Q  Qian HG  Xing B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7-530
目的 探讨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优势以及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0例肝门胆管癌病例.结果 手术治疗50例中,41例获得切除,切除率56.9%,RO根治性切除22例(53.6%).实施术前PTCD减黄30例.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切除19例,其中RO根治性切除14例(73.6%),手术死亡2例(10.5%).全组并发症发生率62%,半肝切除组78%.随访半肝切除组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27.3%.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能够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改善预后,增加术中显露,简化了切除后重建,是肝门胆管癌尤其是Bismuth Ⅲ~Ⅳ型的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于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病例术前减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4年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手术切除18例,切除率52.94%,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4.44%,切除组与引流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7个月与7.8个月,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减黄措施应首选手术内引流。  相似文献   

18.
王宝太  白亮  秦兆寅  都民安 《西部医学》2011,23(6):1091-1093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位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位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成根治性切除7例(根治组),仅行姑息性切除10例(非根治组)。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23.2个月,非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非根治组中内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而外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适宜的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特别是外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延长生存期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