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孙伟丽  赵海平  王雪华  李光玉 《中草药》2019,50(20):5047-5053
目的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鉴定不同区段鹿茸差异代谢小分子物质,结合组织学形态观察,分析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方法梅花鹿标准三叉茸冻干处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从上至下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VAU、VAM和VAB,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解析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共鉴定出鹿茸中代谢小分子物质124种,基于差异代谢物中差异倍数(FC)数值高于2.2进一步筛选出在鹿茸不同区段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的16种物质,分别对比了不同区段中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论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冻干鹿茸代谢小分子物质组成,通过相邻分区比较发现,各分区之间内源性代谢物有一定差异,为揭示其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脂肪酸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皂化、甲醇甲酯化与正己烷萃取相结合的前处理方法得到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甲酯,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排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6.00、10.32、5.51 g/kg;带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4.81、6.04、4.88 g/kg;煮炸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06、6.20、4.23 g/kg;冻干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46、7.54、6.23 g/kg。结论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的脂肪酸量有所差异,排血茸高于带血茸,煮炸茸低于冻干茸;同一加工方式不同部位的鹿茸脂肪酸呈现蜡片、粉片、蜂片依次降低的趋势。鹿茸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的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宫瑞泽  王燕华  赵卉  孙印石 《中草药》2018,49(14):3270-3278
目的探讨鹿茸加工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的5-HMF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对影响其含量的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Ca、Mg、Fe、Cu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比较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上述物质含量的差异,讨论几种影响因素对加工过程中5-HMF产生的影响。结果煮炸茸各部位5-HMF含量均显著高于冻干茸(P0.05),高温加剧了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使煮炸茸产生更多的5-HMF;带血茸各部位5-HMF含量均显著高于排血茸(P0.05),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带血茸为产生更多5-HMF提供充足底物;蜡片中5-HMF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含量丰富的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差异分布的矿质元素均促进蜡片中5-HMF的产生。结论鹿茸加工过程中5-HMF的产生是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鹿茸Cervi Cornu Pantotrichum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常被用作补益类中药使用。由于鹿茸的基原复杂,规格多样,加之功效物质不明晰,因而鹿茸产业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对不同鹿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形态、不同加工炮制方式、不同部位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鹿茸在医药和功能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燕华  张秀莲  赵卉  赵海平  雒伟伟  李中  孙印石 《中草药》2017,48(15):3085-309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茸中蛋白质、氨基酸的量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杜马斯燃烧法、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别对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中粗蛋白、17种水解氨基酸的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带血茸粗蛋白的量粉片部位高于排血茸(P0.01),蜡片、蜂片部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血茸与带血茸蜡片、粉片、蜂片部位氨基酸的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冻干茸粗蛋白的量蜡片部位低于煮炸茸(P0.05),粉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1),蜂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5);冻干茸氨基酸的量蜡片部位低于煮炸茸(P0.01),粉片部位与煮炸茸差异不显著(P0.05),蜂片部位高于煮炸茸(P0.01)。鹿茸粗蛋白与氨基酸的量均表现为蜡片部位显著高于粉片、蜂片部位(P0.05),粉片部位与蜂片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粗蛋白与氨基酸的量均有差异,整体表现为带血茸高于排血茸,冻干茸高于煮炸茸;蜡片部位显著高于粉片、蜂片部位,粉片与蜂片部位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和氨基酸在冻干茸不同部位的分布比煮炸茸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6.
孙伟丽  赵海平  张国坤  张伟  张婷  李光玉 《中草药》2018,49(16):3821-3828
目的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采集自吉林地区的梅花鹿三叉茸进行预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方法测定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所测样品中Cd元素和Ag元素检出结果均小于0.001μg/kg。Na、Mg、Al、P、K和Ca在鹿茸中含量较高,尤其是Ca含量,从鹿茸尖部蜡片区到基部骨片区大幅度增加,骨片区Ca质量分数高达148.6~164.4 g/kg。元素Na、Mg、Al、P、K和Ca在不同区段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元素Mn、Cu、Zn和Ba在鹿茸中含量高于Fe、Co、Ni、Se和Cr。重金属元素Cr、As、Au和Pb在鹿茸中含量很低,在食品重金属限量范围内。鹿茸中富含Se元素,从骨片至蜡片Se元素含量逐渐提高,蜡片区质量分数为260.35~357.29μg/kg。烘干处理和冻干处理2种方式对鹿茸中Al等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水平呈现Al、P和Ca含量煮炸茸高于冻干茸,Na、Mg和K含量煮炸茸低于冻干茸的规律。结论不同初加工方式对三叉鹿茸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影响,不同区段体现出不同的规律;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能有效指导科学使用鹿茸。  相似文献   

7.
徐源  李春义  赵海平 《中草药》2020,51(9):2580-2586
碳点是一种具有优异荧光性质的新兴纳米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碳点具有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目前,碳点在分析检测、荧光成像、药物运载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鹿茸是一味具有多种药效的传统名贵中药,也是罕见的具备再生能力的哺乳动物器官。鹿茸的生物学特性和药效与其化学成分有着密切联系。简要综述了碳点在荧光检测、荧光成像以及光诊疗方面的应用进展,对碳点应用于鹿茸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杜马斯定氮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测定并比较了梅花鹿毛桃茸、二杠茸、三岔茸中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胶原蛋白、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硫酸软骨素9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质量。结果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胶原蛋白、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硫酸软骨素在毛桃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40 mg/g、44.82%、42.24%、23.23%、6 234.69 mg/kg、145.69 mg/g、55.12 mg/kg、2 271.87 mg/kg、0.74 mg/g;在二杠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14 mg/g、52.12%、48.57%、21.50%、8 684.27 mg/kg、126.40 mg/g、76.14 mg/kg、3 438.37 mg/kg、1.94 mg/g;在三岔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64 mg/g、51.86%、45.49%、22.31%、9 100.78 mg/kg、138.36 mg/g、70.75 mg/kg、2 507.82 mg/kg、1.84 mg/g。结论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化学成分有差异,PCA结果显示,二杠茸质量最好,三岔茸次之,毛桃茸质量最差。该研究为不同形态鹿茸质量评价及分等、分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鹿茸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核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比较鹿茸饮片中6种核苷成分(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6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6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60以上,确定了6个共有峰(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构成鹿茸饮片的特征峰,尿嘧啶、次黄嘌呤和肌苷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鹿茸饮片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鹿茸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楠  高晓霞  代子彦  郝晋琪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22):4784-4790
鹿茸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使用广泛且临床应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典籍及近现代文献,对鹿茸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实际药效-活性成分-药材质量相联系的研究思路,寻找鹿茸药材的质量标志物,以期对中药复方龟龄集中鹿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