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莲花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金莲花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以及甾醇类等,目前已发现金莲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镇痛等作用。本文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莲花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檀香 Santalum album Linn.是极为珍贵的树种,其干燥心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檀香。檀香的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从檀香药材中分离到的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此外,还包括单萜类及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檀香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功能、抗癌、抗氧化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古籍资料,对檀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檀香药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檀香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为我国传统中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中药资源。迄今为止,已从地榆中分离鉴定出18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鞣质、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鞣质类成分可作为地榆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体外研究表明,地榆具有止血、抗菌、抗肿瘤、神经保护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丰富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地榆对于外伤出血、烧烫伤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地榆发挥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40多年来国内外地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综述,为其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骨碎补是历代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等功效。其主要含黄酮、苯丙素、三萜、酚酸及其苷等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促软骨再生、护牙健齿、保护肾功能、抗炎、防治中毒性耳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骨碎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碎补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花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一直存在基源名称争议,药用历史不清晰,物种难以确认和分类混乱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对金花茶的基源名称、产地分布和药用历史等问题进行本草考证;同时,对金花茶的形态学、显微特征、光谱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鉴别方法在金花茶物种鉴别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有望为金花茶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金花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炭角菌属是子囊菌门炭角菌科的一种药用真菌,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性温、味微苦,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延长寿命等功效,对心悸失眠、镇惊安神及散瘀止血等有一定功效。除此之外,炭角菌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宝库。近5年从炭角菌中共发现了136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细胞松弛素、萜类、生物碱和聚酮类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和改善睡眠等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炭角菌属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炭角菌属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多糖成分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由醛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中药成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的活性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中药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而补益类中药具有“扶正”和“祛邪”双重功效,既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发挥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更加符合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原则。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CNKI、SinoMed、万方、维普等国内外医学类数据库查阅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文献中已报道的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为后续中药多糖的药理活性的研究及健康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蚓激酶,是从蚯蚓(地龙)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在抗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较好的疗效。目前开发的蚓激酶纳米靶向给药系统或蚓激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溶栓、抗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就蚓激酶的相关组分及蚓激酶在溶栓、心脑血管、抗肿瘤、心脑血管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毒性低、疗效好、易获得等优点,天然产物已成为治疗一些疾病的重要药物来源。来源自蝎子的蝎毒肽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等多种疾病,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离子通道而产生治疗作用,Kv1.3通道是其主要作用靶点。本文总结了蝎毒肽作为阻滞剂作用于Kv1.3离子通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凝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蝎毒肽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对兰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活性研究,为兰花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兰花根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NO测定法及MTT法对所得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石油醚部位经柱色谱法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萝卜苷。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总提物及豆甾-4-烯-3β,6β-二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均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石油醚总提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金花茶叶中冲山茶苷(okicamelliaside)的含量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制备与抗肿瘤活性考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花茶中冲山茶苷的含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并建立其近红外定量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不同产地的金花茶品质进行评价,选择高含量的样品进行冲山茶苷的提取制备及活性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快速方便,可直接采用金花茶叶进行含量测定,从而筛选出高含量样本。进一步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和高效液相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冲山茶苷。细胞毒性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冲山茶苷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 为金花茶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质量标志物,并且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医常用药材榅桲子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榅桲子的挥发性成分,为药用植物榅桲子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榅桲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法对维吾尔族医常用药材榅桲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榅桲子中分离得到38个化合物,鉴定24个化合物,占相对总含量的98.56%。其主要成分为苯甲醛(46.37%),顺-9-十八碳烯酸(30.54%),棕榈酸(6.13%),胡萝卜次醇(2.37%),3-甲基正丁醛(1.81%),糠醛(1.37%),2-甲基正丁醛(1.22%),2-丁基苯乙酸(1.17%)。结论:榅桲子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51.92%),其次为酸类(31.25%)。  相似文献   

13.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珍稀物种,其花和叶是我国民间传统用药,常用于咽喉炎,肾炎,黄疸型肝炎,痢疾,腹泻,高血压,尿路感染和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金花茶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中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它们的一些糖苷类衍生物为主,除黄酮类成分外,金花茶还含有多糖,植物多酚,皂苷类及挥发性物质等化学成分。体内及体外药理研究证明金花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过敏,抗皮肤光老化以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金花茶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金花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麻Cannabis sativa为桑科Moraceae植物,原产于印度,现也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长白山区各县也有栽培和半野生。大麻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常以种子入药,具有润燥、滑肠、通淋、活血之功效,主治肠燥便秘、热淋、消渴、月经不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对大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进行总结,并分类归纳。大麻的叶、花、茎中有62个化合物,大麻中还有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萜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菲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大麻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痛、降眼压、抗肿瘤、抗呕吐、削弱恐惧性记忆、抗血压、抗血栓、抗菌、抗炎及其他药理作用。此外,大麻作为民间药材,多以复方药治疗疾病,并申报了多项专利,在保健品、饲料方面也申报了专利。根据国内外对大麻的研究,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方面对大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大麻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依  唐思琪  黄浩  刘向前  李小军 《中草药》2022,53(4):1210-1219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4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大量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油茶中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及鞣质类等成分,其中三萜皂苷是油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该种植物的皂苷母核多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且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心血管系统保护、降血糖、调血脂、杀菌、神经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分析27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条带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用NTsys 2.10e计算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从10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13条引物共扩增出56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49条,多态性比率为97%,平均每条SCoT引物扩增的总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43.54、42.23条,多态性比率为89.74%~100.00%,平均为96.82%;27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7~0.7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处可将27份金花茶种质划分为Ⅰ、Ⅱ、Ⅲ、Ⅳ、Ⅴ 5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1处第Ⅰ组被划分为a、b亚组,在0.517处第Ⅱ组被划分为c、d亚组,在0.508处第Ⅳ组被划分为e、f亚组。结论不同金花茶组植物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SCoT分子标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分子辅助育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属蔷薇科植物,其果实、叶、种子、根等均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山楂不同部位的药用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细菌感染等。随着研究逐步深入,现已有多种相关药品上市,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山楂不同入药部位进行分类整理,按药理作用分别对其上市药品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及质量研究等进行综述,探讨山楂在开发大健康产品方面的优势,为山楂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及开发策略,以苦参种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苦参种子的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所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苦参及苦豆子种子中7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11.203,15.506 mg·g-1。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为丰富,提示苦参种子可作为获取苦参碱类生物碱的重要原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苦参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不同种类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结合其表型特征和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亲缘关系,为金花茶品种分类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22种金花茶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金花茶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选取了3个色谱共有峰,指认了11个已知化学成分。不同种金花茶共有峰相似度在0.247~0.740。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弄岗、柠檬黄、龙州、陇瑞、细叶、隆安、顶生、天峨、中东、毛瓣10种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龙州亚类单独聚为一类;凹脉、顶生、天峨、显脉、弄岗、倒卵叶、柠檬黄、薄叶、中东、东兴、防普金花茶聚为一类;陇瑞、龙州亚种、细叶金花茶为一类;淡黄、扶绥、毛瓣、四季、恩城、隆安、武鸣金花茶聚为一类。结论 金花茶种类繁多,不同种金花茶所含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表型特征,根据成分差异可基本获得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