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4份疑似患副流感病毒病犬鼻咽拭子,处理后同步接种vero细胞,分离病毒。通过PCR检测、红细胞吸附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1株为副流感病毒,命名为CPIV-CC。该株副流感病毒具有吸附豚鼠红细胞能力,能使vero细胞出现细胞病变。F基因与其他的犬副流感病毒F基因同源性高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猪CD163(pCD163)的Marc-145细胞系,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临床分离和疫苗生产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序列设计引物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扩增pCD163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pCD163,将该重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G418筛选、单克隆化并扩大培养筛选获得表达pCD163的Marc-145细胞系,IFA、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情况。IFA结果显示,构建的pCD163-Marc细胞系中荧光明显亮于普通Marc-145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D163-Marc细胞系中CD163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Marc-145细胞中CD163蛋白表达量的8.7倍。且该细胞系可稳定传至20代,各代次之间表达量无差异。证明高效表达猪CD163的Marc-145细胞系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8):27-31
2012年2月,潍坊某猪场疑似发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耳朵发绀,皮肤有弥漫性出血点;剖检发现淋巴结、肺脏出血严重。从病死仔猪脾、肺、淋巴结和脑组织中分离得到病毒。将该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盲传3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F3代病毒滴度为106.5TCID50/mL。RT-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用F3代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符合高致病性PRRSV致病特征。上述结果证明该猪场发生的传染病为高致病性PRRS,并且利用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高致病性PRRSV,命名为F株。本研究为高致病性PRRSV致病特点及其疫苗研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某猪场突发猪高热病后,为确切诊断和弄清病原,采用Marc-145细胞分离病料中的病原,并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血凝试验、RT-PCR检测和变异毒株鉴定等方法进行病原鉴定,以及对其ORF7基因和NSP2部分基因开展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该猪场分离到了1株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病变的病毒,其能与美洲型抗PRRSV血清特异性中和,而不与鸡红细胞凝集;RT-PCR检测扩增出了ORF7基因及NSP2部分基因片段;该病毒ORF7基因与PRRSV美洲型毒株VR2332的同源性为93.3%~99.5%,其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属同一个大分支;而NSP2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与美洲型毒株VR2332及早期国内分离株比较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结果说明该猪场高热病病原为高致病性PRRSV变异毒株,且与自2006年以来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地区发病仔猪分离到3株病毒(SC1、SC2和SC3),电镜下可见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病毒能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出现CPE,直径约55nm,核酸为RNA,不凝集猪、黄牛、犬、免、豚鼠、鸡、鸭、鹅的红细胞;pH值2,3,4,8,9,10处理30min和56℃处理60min病毒即失去对Marc-145细胞的感染能力。经病毒中和实验、特异性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和特异性RT-PER鉴定表明分离毒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分离病毒素回归30日龄仔猪可出现高热和呼吸道症状。研究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美洲型PRRSV在四川的存在,利用分离毒制备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Marc-145细胞是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培养的易感细胞.为了进一步提高PRRSV CH-1R弱毒疫苗株在Marc-145细胞中的增殖水平,试验采用有限稀释法对Marc-145细胞进行克隆.结果表明,克隆后获得的Marc-145/D2细胞株对CH-1R弱毒株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上海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采集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的肠内容物,无菌处理病料后同步接种猫肾脏F81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从肠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病毒。采用细胞培养病变观察、病毒形态学鉴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细胞敏感谱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部分理化特性鉴定和VP2序列的测定等方法,鉴定分离株为犬细小病毒,命名为CPV-2/canine/Shanghai/01/2018。该病毒的TCID50为105.3/0.1 mL,血凝效价为28,病毒测得VP2基因序列的全长为1 755 bp。与已知序列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8.3%~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3%~99.3%。对其VP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细小病毒属于CPV-2c亚型。研究提示,上海地区CPV存在不同的基因亚型,在进行疫苗免疫时应当选择正确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遗传进化规律,于2018年从新疆某猪场采集的病猪血液中分离了一株PRRSV,命名为XJ-b。对临床样品采用RT-PCR扩增鉴定,将阳性样品过滤处理之后接种在Marc-145细胞系进行培养,将盲传3代之后出现病变(CPE)的Marc-145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通过噬斑纯化后,利用RT-PCR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扩增,使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并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PRRSV全基因组及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与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临床病料RT-PCR检测呈PRRSV核酸阳性,处理后的病料接种至Marc-145细胞72 h之后产生CPE,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为PRRSV抗原阳性;序列拼接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5119 bp;全基因组和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显示该分离毒株属于中国的高致病性PRRSV亚群。研究结果可为近年来新疆地区PRRSV的毒株差异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情况及研制有效的疫苗,本研究开展了CPV流行病学调查,并将32份疑似CPV感染犬的粪便样品处理后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32份样品中有19份样品提取液在F81细胞上可以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HA效价可达到1∶256。回归动物试验显示分离株可以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PV感染症状,PCR鉴定也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CPV。通过VP2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国内主要的流行基因亚型CPV-2a的同源性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试验旨在对新疆某规模牛场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用抗原诊断试剂盒方法对在新疆某牛场随机采集的15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对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反复冻融和过滤处理,然后将样品接种于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对分离毒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负染电镜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分离株的VP6和VP7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其进行基因相似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抗原诊断试剂盒结果显示,3份粪便样品呈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抗原阳性。将阳性粪便样品分别接种于Marc-145细胞,仅有1份样品连续盲传至第9代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IFA结果显示,接种该分离株的Marc-145细胞有亮绿色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电镜观察可见约65 nm的圆形病毒粒子,并命名为XJ-2022株。经PCR扩增获得VP6和VP7基因的目的条带,长度分别为1 356和342 bp。基因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VP6基因与人源A群轮状病毒参考株DB2015-066(LC367318.1)相似性最高且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VP7基因与牛源G10轮状病毒参考株XJX2(MN937506.1)相似性最高,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确定该分离株为A群G10型轮状病毒。【结论】 试验成功分离到基因型为A群G10型BRV XJ-2022株,该毒株为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的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  相似文献   

11.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鸡群中I群禽腺病毒(FAd V-I)的流行现状,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部分大规模养鸡场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PCR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76份病料中分离到10株FAd V-I,分离率为13%;10株FAd V-I中,1株为血清4型,6株为血清8b型,1株为血清9型,2株为血清11型。结果表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存在一定的FAd V-I流行,主要流行血清型已由4型转变为8b型,因此需要评估当前的4型灭活苗能否有效防控这些地区的FAd V-I流行。  相似文献   

1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快速鉴定病原菌,较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这两个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可供参考。为建立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利用布鲁氏菌探针Bru-996和结核分枝杆菌探针MTB770,通过优化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样品处理等关键条件,确定最佳检测程序;根据已知背景的菌株和临床样品,对Bru-996和MTB770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荧光复位杂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反应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可在4h内完成布鲁氏菌检测;荧光标记Bru-996探针与布鲁氏菌待检菌株的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与结核分枝杆菌、禽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并从5个已知背景的组织病料中成功检出布鲁氏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则需要6~8h,杂交前必须对样品用二甲苯和溶菌酶进行处理;MTB770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能从牛肺部结节中检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快速、简便,而且Bru-996和MTB770探针分别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替代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作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攻毒试验需求,参照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相关国家标准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设计和建设了一个双走廊模式、屏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可满足使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进行的感染性试验的需求。本文针对ABSL-2的设施设计要点、生物安全控制等相关理念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强调建设过程应高度关注生物安全防护问题,以期为建设相关单位建设实验室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基础培训效果,基于Kirkpatrick培训效果评估理论,从反应层和学习层两个方面,构建了CFETPV项目基础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以第五期CFETPV项目基础培训为例,运用SurveyMonkey在线调查工具对学员的反应评价、培训前后7项兽医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项目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Excel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层评估方面,学员对培训项目的综合满意度为81%(比较满意);学习层评估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对7项兽医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度均显著提升(P<0.01)。基础培训经过多年发展,为培养具有流行病学技能的兽医人才搭建了权威平台,培训效果显著。建议项目组织方继续总结经验,跟踪评估,查找不足,促进培训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弄清我国犬是否感染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本试验对山东省青岛市某宠物医院采集发病犬的48份样品进行PCV3荧光PCR检测,发现7份病料呈现明显阳性,对这7株阳性样品继续用普通PCR扩增,有3份可以扩增出228 bp的特异性条带。这些条带测序后与圆环病毒的其他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这3份样品的病毒序列与其他PCV3参考序列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与PCV3的同源性为93.3%~99.5%,表明我国犬确实存在PCV3感染。  相似文献   

17.
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最近新出现的可引起猪水泡样病变的单股小RNA病毒。为了解SVA的流行状况,采集对2016—2018年从我国辽宁等省份猪群的164份病料和2018年从我国福建等7省份35个屠宰场的458份组织混合样品和95份血清样品,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行SVA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年的48份样品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4.6%。2017年的32份病料中,从5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1.9%;2018年的84份病料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19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2.6%。屠宰场组织样品中,从6个省份检出55份SVA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2.0%;血清样品中,从1个省份检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7.4%。结果表明,我国猪群SVA感染年份至少可追溯到2016年;SVA在我国流行面相对较广,且猪群中存在隐性带毒,因此须重视猪群的SVA监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中药防治猪病毒性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病毒性疫病一直是猪疫病防控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总结了中药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流感和猪伪狂犬病6种猪常见病毒病的作用效果、临床运用及机制研究,认为中药在杀灭病毒、阻断病毒增殖、抑制病毒复制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因此,加强对中药保健品、免疫增强剂以及新型抗病毒中兽药的研发对防治猪病毒性疫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71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古巴并于当年根除,1980年再次传入并在一年内又被根除。古巴能快速根除非洲猪瘟,主要与防控专业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协作机制的快速建立;全面扑杀措施的快速实施,健康猪产品的合理利用;民间团队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古巴的根除经验,可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概述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了布鲁氏菌病最新检测技术,从疫苗研发及药物治疗方面研究了布鲁氏菌病防治进展,从而提出了积极探索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加快新型疫苗制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