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08年贵州省盘县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08—2010年对盘县项目区治理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珠治"工程在保持水土、增产粮食、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盘县项目区"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模式、经果林种植失败的原因、石坎坡改梯措施的优势等,指出要在增加农业创收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3.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属燕山余脉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阶梯地带,素有"五山四丘一分川"之称,是典型的山丘区农业大县。因境内建设打虎石水库,造成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人多地少,耕地中坡地、旱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土地单产较低。为缓解这种状况,宁城县2009—2011年连续3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按照"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灌溉搞节水"的"三围"思路,形成了"梯田+节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该模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且有一定的可利用水源处,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与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辽宁省1980~2008年已连续28 a将辽西地区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治理,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辽西地区的生态修复模式、荒山荒坡治理模式及沟道治理模式,总结出了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示范区建设、统筹资金、扩大宣传、加强科研等方面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全流域的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长治”、“天保”、“退耕”三大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其本身仍有许多局限与不足。由于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征生态税、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实施生态移民、加大生态进口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一系列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长期人为不合理的陡坡种植、乱砍盗伐、过度放牧以及掠夺性开发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并加剧的主要因素。防治对策:在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方针,先抓"点"的建设,"各个击破"。以中小河道生物护岸为引线,贯穿整个区间治理,以预防为主,治管结合,实现"面"的治理。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是农业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绿色食品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绿色食品产业扶贫、品牌扶贫的成功模式,对贫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进一步示范绿色食品的产业扶贫作用,推广品牌扶贫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86-89,311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5种治理模式:草地冲沟侵蚀区治理模式,水蚀和冻融交错侵蚀区治理模式,坡耕地面状侵蚀区治理模式,沟道侵蚀区治理模式,林—灌—耕地交错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彭阳县通过近40 a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总结和探索出了多种治理模式:"三三制"流域治理模式,"9.25 km2"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模式,"山顶灌木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底库坝穿靴子"立体治理模式,"88542"雨水截流模式,"1335"家庭单元等7种模式,在流域治理中实行山水林田路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取得了巨...  相似文献   

11.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尤其是自2013年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来,宣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助推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按照规划引领、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思路,以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为治理目标,初步形成了水保围绕产业干,产业跟着水保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项目区乡村振兴,助推了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期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DEM数据在ArcGIS内进行子流域自动提取,结合遥感影像进行人工交互解译、修正以确定子流域;以划分的子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定性与定量赋分并计算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确定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及其主导功能;根据确定的水土保持分区主...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成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回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江西省几十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为今后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5.
穆棱县拍卖“五荒”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调查报告郭廷辅,佟伟力,刘家仁,庞志桐(北京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00761)(黑龙江省水利厅)编者按:拍卖“五荒”(荒山、荒地、荒滩、荒草、荒水)使用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挖掘水土资源的生产潜力,既是农村深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较多,为在有限的资金和劳力投入下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丹江口市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丹江口库区,对小于5°的坡耕地不宜采取硬措施,只宜采取等高耕作、轮作、间作、套种等保土耕作措施;对5°~15°坡耕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投入和劳力有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建设梯田;对15°~25°坡耕地宜采取经济林+植物篱的措施;对25°以上坡耕地宜退耕还生态林。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城郊型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分布在兰州市边缘的城郊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提出了泥石流防治、高效农业开发示范、综合治理和生态旅游开发4种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在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中选取典型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和效益评价,提出了适合兰州城郊自然特征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化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三木”药材兼防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区域适宜性的特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划分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特定下垫面治理模式和特定问题治理模式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模式的适宜性。同时根据60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阶段性,明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及其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辽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成因与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辽河中上游流域内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耕地退化。实际上,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辽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分析,针对辽河流域地域辽阔,各地在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便于分类指导,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