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除科技创新外还包括知识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因此,科技期刊如何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中发挥作用和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工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服务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必须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的选题工作,作者的原创,是自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审稿者的确认和编者的发掘,这是以作者创新为基础的创造.编辑从事的是创新的工作,不但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创新的方法.用创新理念指导编辑部建设,由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在这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编辑工作现代化手段的建设,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办公自动化》2016,(5):13-26
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一、什么是创新2.0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创新2.0也是让所有人都参加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的主体,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阶段 ,创新是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的灵魂。创新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内容为 :观念创新、人才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并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以创新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杨帆 《网友世界》2014,(15):25-25
创新,作为当前各行各业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针对软件行业来讲,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可以不夸张的说,推动软件行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就是创新。所谓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创新,涉及到软件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从环节上包括售前创新、售中创新和售后创新;从领域上包括理论与方法论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过程和控制创新、技术与工具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办公自动化》2015,(1):8-1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演化,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时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知识的积累―创新实践的探索―创新项目的孵化"为主线进行创新教育探索。实施过程中以多元化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为考核方式,以新生系列讲座、专业核心课程、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比赛模拟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项目孵化平台、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组成的个性化的创新教育课程多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构建通信类专业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创新有很多种,技术突破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运营执行的创新、用户需求创新等等,创新,从来就小是一个陌生词,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角逐未来,赢得市场,多面创新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演化,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时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本期我们带来李克强总理达沃斯再赞淘宝村2015年继续力推大众创业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培养创新能力难的问题,本文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突破口,通过培育创新文化环境、开设创新课程、加强创新实践,确保从创新环境、创新理论、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创新教育的实现,来确保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该方法经过天津市特色专业示范学院2006和2007两届学生的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演化,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时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  相似文献   

16.
《办公自动化》2015,(6):6-8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强调推进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讲话,引起创新研究社群的热烈讨论,陆首群先生指出,要深入推进创新2.0的务实研究,通过实践驱动的创新2.0发展推动创新,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充满了对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洞见,对其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趋势的阐述,对新技术、新经济发展条件下实现发展转型的见解,以及对市场微观主体、社会各界作为创新主体的再认识。陆首群、孟庆国、张春晓、童有好  相似文献   

19.
《办公自动化》2015,(5):11-13,19
2015年2月13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4",北京用发展指数为科技创新"画像"。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首都科技创新已经具备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优势和条件。北京正在日益成为创新环境最优、创新活力最足、创新成果最多、辐射带动最强的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0.
《办公自动化》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两会聚焦创新2.0时代也是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涌现的时代。《办公自动化》杂志与移动政务实验室(m Gov Lab China)"下一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合作推出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持续跟踪关注创新2.0时代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转型机遇与实践。时值两会召开,本期我们特邀移动政务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