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NICU新生儿感染患者分为感染组(n=302)与非感染组(n=3500)。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影响NICU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3802例NICU新生儿中,男婴略多于女婴,出生体重多集中于≥2500 g;逾一半新生儿胎龄≥37周;898例新生儿出现羊水污染;超过90%妊娠期合并感染;经单因素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新生儿在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窒息、静脉营养及机械通气方面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ICU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小于胎龄儿、体重≤1500 g、机械通气及肠外营养(P0.05)。结论影响NICU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影响NICU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监管,从而有效降低NICU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检测和护理等临床资料,对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两组胎儿的年龄,出生体重,胎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的情况,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病房监护中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从而做到及时规避新生儿监护病房高感染因素,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这对预防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768例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76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占6.25%);胎龄≤32周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率(28.13%)明显高于胎龄≥37周新生儿发生感染率(1.85%);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率(27.27%)明显高于体重≥2500 g新生儿发生感染率(1.53%);住院时间≥18 d发生感染率(26.43%)明显高于住院时间≤7 d发生感染率;入侵操作次数≥2次的感染率(26.36%)明显高于没有入侵操作的感染率(0.9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胎龄越小、侵入性操作越多,发生医院感染率越高,应针对此相关因素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重点关注胎龄小和体重低的新生儿,减少侵入性的操作,在操作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98例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观察并分析该398例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在选取的398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中,胎龄≤37周的新生儿发生的感染率(26.85%)明显高于胎龄≥37周新生儿发生感染率(1.85%)。1lOOg≤体重≤1500g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率(27.27%)明显高于2500g≤体重≤4800g新生儿发生感染率(1.53%),住院时间≥18天发生的感染率(26.43%)明显高于住院时间≤7天发生的感染率(1.4l%)。入侵操作的次数≥2次的感染率(26.36%)明显高于没有入侵操作的感染率(O.99%),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胎龄越小、侵入性操作越多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越多,针对此相关因素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重点关注胎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减少侵入性的操作,在操作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感染早产儿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及胎龄<32周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早产儿在院期间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等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鸿鸣 《中外医疗》2013,(34):64-65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在医院感染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便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30例早产儿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内容.结果 经研究,该院的医院感染例数为134例,例次感染为172次,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21.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每千机械通气日发生78.4例次左右;其次为住院日相关感染,每千日发生18.0例次左右;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败血症,其发生率为每千导管日2.5例次.感染组早产儿使用抗生素的级别相对于未感染组早产儿要高,且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另外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到胎龄不超过32周、胃肠外营养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等会给医院早产儿带来危险性影响.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的医院感染通常是由胎龄不超过32周、胃肠外营养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危险因素引起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重视,以便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前≤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2.0%、11.2%、5.21%及3.47%,而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0.2%、6.42%、2.83%及1.57%。统计结果表明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各组新生儿感染下降,此外,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5例肺出血和100例无肺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吸入高浓度氧、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与肺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665、12.403、1.559、3.221、1.825、1.664,P〈0.05或P〈0.01)。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胎龄低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BPD患儿43例,非BPD早产儿9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从母亲因素、患儿出生情况、生后治疗等方面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30.5%,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共8例,均发生BPD。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P<0.01),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 kg的早产儿。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否、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0周(OR 11.364,P<0.01)、出生体重<1.25 kg(OR 3.048,P<0.05)、机械通气(OR 11.890,P<0.01)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及机械通气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产前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氧时间也与BPD的发生有关,因此,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B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邵予  祝万君  李有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6-164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体重〈1.5 kg新生儿年均病死率9.2%;胎龄≤32周早产儿年均病死率为9.4%;死亡新生儿中出生48 h内病死率达34.9%.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 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胎龄≤34周早产儿175例,分为BPD组、非BPD组、轻度BPD组及中重度BPD组,回顾性研究BPD及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双胎儿、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应用对BPD发生无显著影响,孕母胎膜早破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1周时热量供给、肠外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分钟Apgar评分≤7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母胎膜早破、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及感染、1周时热量供应不足等可致BPD风险增加;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风险越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中重度BP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早产儿BPD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4周,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BPD 52例(观察组),未患BPD 116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患儿BPD的发生率,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情况的关系,对各种BPD发病因素,如肺部反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产前感染、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分别为55.88%、39.13%、19.51%和14.89%,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2?0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38.46%、20.41%和1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PD的发生与患儿产前感染、出生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和肺部反复感染均有关(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发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部反复感染情况及产前感染情况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颅内出血无关(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避免患儿肺部感染是减少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发生感染的76例新生儿为实验组,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未出现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76例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医源性传播、气管插管、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出生体重低。结论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积极防范措施,重视感染问题,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16例患儿,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6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64/5316),前三位易发生感染的部位/病种分别为:呼吸系统/肺炎(64.06%)、眼部/细菌性结膜炎(14.06%)、血液系统/败血症(1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500g(11.83%vs 0.65%)、出生胎龄≥32周(12.73%vs 0.58%)的新生儿(P <0.001)。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日≤30d的患儿(26.14%vs 0.35%,P <0.001)。机械通气(OR=4.616,95%CI:2.785~7.651)、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OR=31.387,95%CI:18.580~53.021)、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OR=4.388,95%CI:2.648~7.271)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机械通气、留置PICC、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应用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是院内感染重点防范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其中包括一部分胎龄较小的适于胎龄儿和一部分胎龄稍大的小于胎龄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弱,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合并症多,生后应按高危儿处理,放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我院自1994年成立早产儿低出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2月~2007年8月机械通气(MV)的8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VAP组51例;非VAP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在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性别和存在窒息史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及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因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述因素与早产儿VAP有密切关系.在性别、存在窒息史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与早产儿VAP无关.结论 小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量(<1500 g)、长时间机械通气(≥72 h)、长时间留置胃管(≥48 h)和多次气管插管,均可明显增加早产儿VAP发生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早产儿VAP发生率,为保护性因素.性别和存在窒息史两个因素,不是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降低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避免多次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生后48 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VAP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司马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01-201
2002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男16例,女14例;胎龄28—33周,平均31周;出生体重1000—1500g,平均1320g,其中≤1000g2例,〉1000g28例。除有2例外其余均为我院产科出生,并于生后30分钟内转入我科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本组患儿中,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12例;17例出生时有窒息史,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12例;母患妊高征的2例,前置胎盘4例,胎膜早破19例,双胎妊娠1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死亡的1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及LO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66例极低及超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LO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LOS组(74例)和LOS组(92例),LOS组中临床诊断为LOS的新生儿55例,确诊37例,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分析LOS组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OS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果 2组的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胎龄、体重、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14.13%(13/92),非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4.05%(3/7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新生儿的致病菌共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1.11%(14/45),革兰阴性菌占62.22%(28/45),真菌占6.67%(3/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建鄂 《西部医学》2014,26(10):1313-13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14天)治疗的91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儿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PNAC组与非PNAC组.并比较两组患儿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时间、三大营养素提供热卡量、禁食时间及体重增长等情况.结果 PNAC组与非PNAC组患儿在出生体重、开始喂养时间、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持续时间、禁食时间、喂养不耐受、机械通气、胃肠道手术、败血症、NEC、窒息及SGA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炎发生、患儿出生胎龄、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开放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AC伴有肝损组患儿的胆汁淤积持续时间与无肝损组相比,要显著增长(P<0.05);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峰值较无肝损组患儿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AC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喂养时间、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SGA、PN持续时间、颅内出血、窒息等为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经口摄人热卡高为保护因素.结论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与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开始喂养时间迟、SGA、PN持续时间长、颅内出血、窒息的发生相关,经口喂养提供热卡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