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胰腺癌手术后对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胰腺癌手术患者80例,分为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各指标水平。结果(1)两组术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d血清IL‐6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d血清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d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术后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IL‐10水平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术后1d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5dTNF‐α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TNF‐α水平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5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血清TNF‐α,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疗法能明显降低胰腺癌术后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抑制,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黄建  王晓艳 《重庆医学》2015,(15):2114-21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滤过(HF)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HP进行血液净化,而观察组则采用HP联合 HF进行血液净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生存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活力、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血清 TGF‐β1、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血清 TGF‐β1、TNF‐α以及IL‐6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治疗AOPP疗效肯定,以 HP联合HF方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抗炎药物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主要用药,但其毒副作用明显,中医温针灸被应用于治疗KOA的历史悠长,分析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KOA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塞来昔布0.2 g/次,1次/d,2周)与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行2周温灸针治疗),分别于治疗1周及2周后,评估2组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疼痛程度、血清相关物质水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1周及2周后,2组WOMAC量表各项得分、膝关节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得分及膝关节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周及2周后,观察组TGF-β、IGF-1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5),MMP-3、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MP-3、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及IGF-1水平显著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MMP-3、TIMP-1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能有效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膝关节受损软组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脓毒血症患者抗炎、促炎指标动态变化在临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0~2011年该院 EIC 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集诊断明确后第1、3、5、7天清晨血清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促炎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抗炎指标(IL‐4、IL‐10)血清浓度,同时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结果两组 TNF‐α、IL‐1均呈早期上升,病程进展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之后逐渐下降,在相同监测时间点死亡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两组IL‐4在第5天达到峰值水平后下降,在相同监测时间点死亡组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IL‐10在第5天达到峰值水平后下降;死亡组IL‐10水平呈现逐渐升高,并维持高位,第3、5、7天IL‐10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 Ⅱ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死亡组则呈上升趋势并维持高评分值。结论 TNF‐α、IL‐1在脓毒血症早期呈迅速升高并达峰值,IL‐4、IL‐10升高并达峰值时间较促炎指标延后,其中IL‐10持续维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石小莉  黎平  何琴  贺强 《重庆医学》2016,(36):5075-507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患者致炎因子的影响观察。方法将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2例。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B组全身麻醉诱导时、术毕前15min分别予以5mL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静脉注射;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及术毕前15min均予以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总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的水平。结果A组术后12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h的VAS评分较B、C组低(P<0.05),而术后24hA组与B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的IL‐6、TNF‐α水平变化为:A组<B组<C组,IL‐12各时点比较:A组>B组>C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全身麻醉诱导时应用比术毕前应用效果更佳,且其发挥镇痛作用同时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产生,提高IL‐12的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100A4 siRNA对关节炎大鼠炎症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11天给模型干扰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 S100A4 siRNA 片段。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的变化及踝关节的病理变化;ELISA 检测血清 TNF‐α、IL‐1β和 VEGF 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干扰组大鼠 TNF‐α、IL‐1β和 VEGF 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降低(P<0.05);AI 值及踝关节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 S100A4基因表达,能显著降低致炎细胞因子 TNF‐α、IL‐1β及促血管生成因子 VEGF 的表达,减轻关节滑膜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51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IL‐37水平,分析SLE患者IL‐37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α干扰素(INF‐α)水平、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14例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37、IL‐6及I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C3、C4、SLEDAI无显著相关;14例SLE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IL‐37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健康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LE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先后使用雷火灸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 将4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先塞来昔布组和先雷火灸组:先塞来昔布组先进行2周塞来昔布治疗,洗脱1周后,再进行2周雷火灸治疗;先雷火灸组反之,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膝关节压痛程度、肿胀度、活动度以及WOMAC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膝关节压痛程度、肿胀度、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WOMAC功能总评分也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先雷火灸组膝关节压痛程度、肿胀度、活动度改善优于先塞来昔布组(P<0.05),WOMAC总评分降低较先塞来昔布组显著(P<0.05);经过1周洗脱后,先塞来昔布组在4个方面的改善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而先雷火灸组较治疗前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治疗全部结束时且随访期内,2组膝关节压痛程度、肿胀度、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WOMAC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火灸与塞来昔布均能改善KOA患者的关节压痛、肿胀度、活动度及功能障碍,但雷火灸对于KOA的关节压痛、肿胀度、活动度等功能改善更有优势,无论使用先后,联合了2种治疗的患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贝赫切特病(B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BD模型鼠,将其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鼻饲注入大蒜素、秋水仙碱和生理盐水。肉眼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化学比色法检测总抗氧化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小鼠背、腹、阴部出现溃疡,IFN‐γ、TNF‐α、IL‐4和MDA升高,T‐AOC、SOD和GSH‐PX下降。治疗20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溃疡基本愈合;30d后实验组仅2只复发,阳性对照组有6只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FN‐γ、TNF‐α和IL‐4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OC、SOD和GSH‐PX较治疗前升高,MDA下降(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是治疗实验性BD的有效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阻止氧化应激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1)TNF‐α、CRP、IL‐8水平比较:于治疗后1d ,实验组CRP、TNF‐α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于治疗后3、7d ,实验组CRP、IL‐8及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预后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APAC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调节患者体内高炎症状态,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对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早期致炎因子 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SpA与THP‐1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IL‐1和IL‐6的水平;用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和IL‐6相应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剂量有关。SpA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 TNF‐α、IL‐1和IL‐6及表达相应mRNA ,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SpA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IL‐6和表达相应mRNA均在12 h达高峰。SpA刺激组TNF‐α、IL‐1和IL‐6的表达和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SpA可明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早期致炎细胞因子 TNF‐α、IL‐1和IL‐6。SpA在启动金葡菌性脓毒症及促进其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HRS)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 NS组)和 HRS处理组(S A P+ H RS组),各组再按时间点每个亚组分成6、12、24 h 3个亚组,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收集血清、肺组织及胰腺组织。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肺组织湿干质量比;测定肺组织中 TNF‐α、IL‐1βmRNA的表达;并对胰腺组织、肺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1)SAP+ NS组和SAP+ HRS组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 TNF‐α、IL‐1β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6、12、24 h各个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2)SAP+ HRS组与SAP+ NS组比较,SAP+ HRS组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SAP+ NS组(均P<0.05)。血清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在6 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24 h时SAP+ HRS组低于SAP+NS组(均 P<0.05)。结论 HRS可能是通过其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抑制了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对APALI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焱平  刘礼富  胡高强  张静  姜鲜 《重庆医学》2015,(32):4481-4482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刺激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1、IL‐6与TNF‐α表达影响。方法5×101μmol/LAβ1~42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同时给予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干预,CCK‐8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IL‐1、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浓度组可以明显提高Aβ1~42刺激后HUVEC细胞活性,抑制Aβ1~42致HUVEC的IL‐1、IL‐6与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L以上浓度白藜芦醇可减少Aβ1~42致HUVEC炎症因子IL‐1、IL‐6与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刘小惠 《重庆医学》2015,(4):524-526
目的:探讨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 )患儿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58例患儿成对血清和关节液中MMP‐1、MMP‐3、TIMP‐1,IL‐1、IL‐6和 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回顾分析病历记录并建立临床和实验室疾病活动性适应证判定标准,探讨这些因子的水平和疾病活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JIA组血清和关节液中MMP‐1、MMP‐3、IL‐1、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MP‐1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液中MMP‐1、MMP‐3、TIMP‐1、IL‐1、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P<0.01)。JIA组关节液中IL‐1与M M P‐1呈正相关,而IL‐1与T IM P‐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JIA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细胞因子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柏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的疗效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柏膏组(伤柏膏外敷+口服塞来昔布)、冷感好及施组(伤柏膏外敷+口服塞来昔布)以及塞来昔布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疼痛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在疗程结束时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WOMAC疼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冷感好及施组以及塞来昔布组比较,伤柏膏组WOMAC疼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冷感好及施组以及塞来昔布组比较,伤柏膏组TNF-α和IL-1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伤柏膏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易晔  卢远航  冀倩倩 《重庆医学》2015,(19):2667-266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每组各25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SOD、GSH‐Px显著降低(P<0.05);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GSH‐Px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长期LFHD可加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反应,HFHD可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 H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多点皮下注射,剂量为200 mg/kg ,隔24 h注射1次共2次。待大鼠存活1周建立模型后各取12只随机均衡分入WJ‐M HCs移植组、普通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2只健康大鼠,3组再分为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两个亚组。WJ‐M HCs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以DAPI标记的WJ‐M HCs ,空白对照组及普通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饲养。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 TNF‐α水平,移植后4周WJ‐M HCs细胞在大鼠心脏中的情况,大鼠TNF‐α和NT‐proBNP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移植后WJ‐M HCs移植组较移植前LVEF明显提高(P<0.05),较移植前及普通对照组血清 TNF‐α及NT‐proBNP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WJ‐MHCs移植组较普通对照组心脏组织中TNF‐α表达明显减少;WJ‐M HCs移植组病死率(16.67%)较普通对照组病死率(33.33%)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仍可检测到移植的WJ‐M HCs。结论移植人WJ‐M HCs可明显降低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脏组织及循环中的TNF‐α,降低循环中的NT‐proBNP ,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黄芪对OJ幼鼠肝细胞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J组、OJ+黄芪(A)三组,OJ+A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作用7 d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 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①血清检测:ALT在OJ及OJ+ A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J组明显高于OJ+A组;DBIL在OJ组与OJ+A无显著差别。②OJ组及OJ+A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J组实验鼠血清TNF‐α高于OJ+黄芪组;③TNF‐α及ICAM‐1在肝细胞的表达:OJ组及OJ+A组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OJ组表达强于OJ+A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OJ大鼠出现肝功能损害,肝细胞TNF‐α、ICAM‐1表达增强;应用黄芪有助于减轻OJ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内TNF‐α、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B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C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0.5 ng/mL);D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00μg/L)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TREM‐1 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REM‐1 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 TREM‐1 mRNA表达水平、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下调 TREM‐1 mRNA表达,抑制L 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 N F‐α、IL‐1β和IL‐6的生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4联合靶向减毒沙门菌载体SL7207/pBud‐VP3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 pBud‐VP3‐IL‐24真核双表达质粒,利用高压电穿孔法将pBud‐Vp3‐IL‐24质粒导入减毒沙门菌SL7207株中,构成SL7207/pBud‐VP3‐IL‐24菌株。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L7207/pBud组、SL7207/pBud‐VP3组及SL7207/pBud‐VP3‐IL‐24组,菌株口服饲喂荷瘤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基于IL‐24的减毒沙门菌载体系统SL7207/pBud‐VP3‐IL‐24;治疗14 d后,胃癌组织可检测到IL‐24蛋白的表达;治疗28 d后,SL7207/pBud‐VP3‐IL‐24组与其他组比较,肿瘤体积缩小并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24联合SL7207/pBud‐VP3能够明显增加免疫因子IFN‐γ、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P<0.05),上调Caspase‐3及下调VEGF的表达(P<0.05)。结论 IL‐24联合SL7207/pBud‐VP3可以协同发挥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肿瘤凋亡促进、肿瘤血管抑制、免疫调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