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凹凸棒石黏土的酸洗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凹凸棒石黏土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提纯工艺.分析了提纯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凹凸棒石黏土提纯的最佳工艺参数.用FT-IR、EDX等现代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凹凸棒石黏土提纯前后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由于煅烧后凹凸棒石黏土的比表面积会发生下降,没有采取煅烧的处理手段;通过正交实验最后确定凹凸棒石酸洗的工艺为:硫酸酸液浓度60%.酸洗时间2.5h,酸洗温度80℃,液固比5:1;凹凸棒石黏土经适当的酸洗工艺提纯后可得到SiO2含量达76%以上的凹凸棒石精土.比表面积提高,杂质元素减少.  相似文献   

2.
凹凸棒石粘土具有吸附性、载体性、阳离子交换能力、流变性、催化性等物化性质。同时,酸、热、提纯和有机改性等处理方式会对凹凸棒石粘土物化性质产生影响,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凹凸棒石粘土的物化性质。其中,酸改变其带电性、吸附活性、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比表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处理使其比表面积不断提高到最大值再急剧下降;提纯可以改善胶体性能;有机改性可以使粘土颗粒表面由完全的亲水性转变为部分疏水性,改变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强胶体悬浮性能。  相似文献   

3.
天然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矿物,蒙脱石含量决定了天然膨润土的利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自然沉淀-高速离心联合工艺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提纯,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提纯前后膨润土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沉降时间35 h,六偏磷酸钠分散剂用量为0.5%,离心机转速3000 r/min的条件下,提纯后膨润土蒙脱石含量从52%提高到97%,比表面积从23.4613 m2/g增加到67.085 m2/g,吸蓝量从23 g/100 g提升到42.9 g/100 g,提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矿冶》2019,(5)
针对现有石墨提纯技术的不足,提出加压碱浸—常压酸浸工艺,考察了加压碱浸和常压酸浸各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碱浸温度200℃、碱浓度250g/L、液固比3、反应时间1h、矿石粒度P90=-45μm,常压酸浸温度80℃、酸浓度2.16%条件下,提纯后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某地细鳞片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进行碱酸法提纯试验,探讨了碱酸法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NaOH用量3.0 g(碱固比0.6:1)、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40 min、浸出水用量50 mL、酸浸HCl浓度1.0 mol/L、用量40 mL、酸浸时间40 min的条件下,通过碱熔焙烧-水浸出-酸浸的工艺可将石墨固定碳含量由95.89%提升至99.94%。随着反应的进行以及物相的变化,杂质最终演变成可溶性物质,以洗涤的方式被去除;水浸出过程中保持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硅酸钠的溶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石墨提纯技术的不足,提出加压碱浸—常压酸浸工艺,考察了加压碱浸和常压酸浸各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碱浸温度200℃、碱浓度250g/L、液固比3、反应时间1h、矿石粒度P90=-45μm,常压酸浸温度80℃、酸浓度2.16%条件下,提纯后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7.
大田细鳞片石墨的提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大田县产细鳞片石墨(含碳量为90.94%)为原料,采用碱酸法时其进行提纯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熔过程中焙烧温度600℃,时间90rain,NaOH溶液浓度38%,NaOH/石墨质量比26.8%;酸浸过程中酸浸温度70℃,酸浸时间120min,盐酸浓度10%,HCI/石墨质量比3.84,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石墨固定碳含量达到98.74%.  相似文献   

8.
红土镍矿酸浸渣的存量大、白度低、重金属含量高,严重制约了在相关领域的回收应用,提纯增白是高效综合利用这种固废资源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两段煅烧——直接煅烧后再加硫酸铵焙烧的工艺,使其白度得到较大提升后,再采用超声波分散浸出—离心提纯工艺去除影响酸浸渣白度的杂质。对样品白度、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颗粒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优的增白工艺为,500℃预先煅烧1 h,添加200%镍渣质量的硫酸铵焙烧2 h,超声分散浸出8 min,在离心分离因数为4的条件下离心1 min。最终实现红土镍矿酸浸渣的白度由56%提升到84%,含铁量由0.92%下降到0.20%,比表面积由84 m2/g提升到96 m2/g,回收率达到47%以上。得到的红土镍矿酸浸渣纯度和白度显著提升,粒度减小以及孔结构特性得到优化,高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埃洛石是一种天然纳米管状矿物,其纯化是实现高附加值利用的前提。采用盐酸酸浸的方法对埃洛石进行提纯和增白,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和盐酸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埃洛石物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和N2吸附对其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盐酸质量分数为30%、酸浸温度为70℃、反应120 min时,得到样品白度为70.3%,相比原矿47.2%提高了50%;杂质成分Fe2O3含量由2.60%降至0.27%;酸浸纯化后的埃洛石比表面积由原矿的47.37 m2/g增加至127.40 m2/g。  相似文献   

10.
凹凸棒石独特的纤维状或棒状晶体形态和层链状晶体结构使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吸附性、离子交换、流变性、催化性和可塑性等.但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由于产地和组成不同而含有较多的杂质,严重影响凹凸棒石粘土的良好性能.经研究发现用提纯的方法对凹凸棒石改性可以除去其通道中的杂质,增加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用热活化、酸化、碱化、有机改性、无机改性、混合法对原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可以使其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性能也随之提高,因而对其改性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