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琼香  李小丹 《肝脏》2015,(3):238-241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为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ALT、AST、TBil、血氨水平、神志恢复时间以及NCT。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和血氨水平等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和AS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Bil、血氨水平、神志恢复时间以及NCT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能够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氨水平、缩短患者的神志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输液、保暖、外伤处理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0.4~0.6 mg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5~10 g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症状消失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加重、呕吐、心动过快、嗜睡、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7.0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症状消失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16%)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能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有效减轻肝损伤,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酒精性肝病其中脂肪肝140例,酒精性肝炎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5.0g/天,对照组用肝安注射液,连用3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的水平。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TBIL、ALT、AST、ALB、及GLB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取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联合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AST、ALT及血氨水平、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6.9%(P0.05);两组在治疗后ALT、AST及血氨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ALT、AST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两组血氨水平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比单独采取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安全性更高,且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氨水平,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均经B超、CT、MRI、肝动脉造影和(或)AFP检查确诊为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1例;治疗组入院后即服用八宝丹胶囊,对照组为入院后即服用水飞蓟宾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ALT、AST、γ-GT、TBil等指标均上升,与TACE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患者TACE术后以上各项指标未见明显上升,与TACE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TACE术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症状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热、腹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宝丹胶囊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如肝功能损伤、术后发热、术后腹病等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对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10例恶性肿瘤术后需行系统化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对照组化疗期间不使用护肝治疗。观察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率,化疗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以及化疗后肝损伤程度。结果试验组中化疗药物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vs 61.8%,P0.001)。试验组化疗结束后AST、ALT和TBil的平均数值[(40.5±26.1)U/L,(45.7±25.4)U/L,(14.7±11.2)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后的平均数值[(92.3±48.2)U/L,(94.2±37.4)U/L,(44.1±26.5)μmol/L)],两组中的3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10、0.047)。试验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可以降低患者因化疗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为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5~20mg.kg-1.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蒿汤,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免疫指标(IgM、IgG及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26例(86.7%)患者得到完全反应,与对照组19例(6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G、IgA均较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的96例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TBil、AST、ALT、MDA和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TBil、AST、ALT和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OFA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37±0.63)分和(8.14±1.7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0.72)分和(12.07±3.58)分(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抑制脓毒症肝损伤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功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逐水膏腧穴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方汤剂并用逐水膏腧穴贴敷,疗程1月,随访3月。观察患者腹水量(超声检测)、中医证候、症状积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消退腹水、减小腹围、中医证候积分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ALT、AST、TBil及升高Alb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逐水膏腧穴贴敷可提高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轻度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患者接受六味五灵片治疗,1.5g/次,3次/d;对照组(n=30)患者接受甘利欣胶囊治疗,100mg/次,3次/d;均在不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2周,观察治疗第1周、第2周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在治疗第1周、第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两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3%和76.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轻度肝损伤起效快,疗效高,明显优于甘利欣胶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肝脏创伤后患者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本院救治的具有肝脏创伤患者153例,按AAST-OIS标准将肝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治疗组(78例)加用大剂量RNA静脉滴注,与未用RNA治疗(NRNA)的患者(75例)作对照比较,观察伤后2周和1个月时的ALT、AST、乳酸脱氢酶(LDH)、TBil、Alb,以及PT等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NA组降低ALT、AST、LDH及TBil等项指标较NRNA组患者明显;Alb、PT升高或缩短的趋势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核糖核酸可对肝脏创伤后患者的肝细胞提供保护作用,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防治创伤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黄疸型肝炎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透灌组和透析组,每组100例,透析组患者给予结肠透析治疗,透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Bil、TBil、AST、ALT、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透灌组患者DBil、TBil、AST、ALT、IL-6、TNF-α明显低于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可有效降低患者黄疸、改善肝功能及炎症状态,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壳脂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配合低脂饮食;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用壳脂胶囊,疗程12周,并嘱患者每天适度运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则为65.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超声影像学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壳脂胶囊结合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TG、TC水平,促进ALT、AST、GGT好转,改善肝组织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疗效。方法 80例HE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白醋灌肠组(A组)26例、常规剂量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白醋灌肠组(B组)29例、高剂量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白醋灌肠组(C组)25例,疗程均为10 d。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B组、C组的显效率(62.1%、72.0%)高于A组(38.5%)(P0.05),三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氨、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C组血氨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B组、C组ALT、TBIL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白醋灌肠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高剂量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溶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检测血氨和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2.6%)(P〈0.01);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血氨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血氨降低(P〈0.05),两组AST、TBil、血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对改善肝功能、纠正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脾肾阳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恩替卡韦胶囊,0.5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加服补肾化瘀汤。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清HBV DNA转阴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肝脏硬度值、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TBil水平及血清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A、LN、PCⅢ、Ⅳ-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肝脏硬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第六医院2010年-2012年诊治的60例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组(对照A组)15例、纳洛酮治疗组(对照B组)15例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组(实验组)30例。各组均治疗7 d,对其治疗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AST、TBIL)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同时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相比,其血氨及AST、TBI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63.33%,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肝性脑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抗纤散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抗纤散(KXS)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慢乙肝)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退黄、降酶药物治疗,治疗组每日给予抗纤散汤剂200ml,分两次口服,其他治疗方案同对照组.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13例HBeAg( )阴转7例,对照组11例HBeAg( )只有1例转阴,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T、TBil、PCⅢ、LN、HA含量检测提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纤散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2 000例,其中有286例合并脂肪肝,作为脂肪肝组,1 714例未合并脂肪肝,作为CHB组。两组均采用抗病毒治疗48周,在疗程满后入院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结果脂肪肝组、CHB组治疗后血清ALT、TBil、AST低于治疗前,血清Alb高于治疗前,但脂肪肝组血清ALT、TBil、AST仍高于CHB组,血清Alb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治疗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5.94%、79.72%,较CHB组的67.97%、88.9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脂肪肝、ALT≥174 U/L、Alb30 g/L、TBil≥91μmol/L、AST≥175 U/L是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B患者合并脂肪肝不利于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会降低抗病毒疗效,且其为无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9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在FOLFOX方案化疗前3 d及疗程中每日静脉滴注10 g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51例单用FOLFOX方案化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PCR检测HBV DNA载量,化疗前及化疗期间检测肝功能、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体重及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胆红素、ALT、AST在II度以上升高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体重下降及KPS评分下降发生率高于治疗组;II度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 DNA拷贝数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减轻伴HBV感染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损伤,改善病人体力、体重等一般状况,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