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工作原理及漏洞扫描技术,提出了一个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的设计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扫描器具有功能完善,扩展性较好,可生成评估报告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网络安全评估的数学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检测技术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案。本方案由客户端与评估服务器端组成,客户端定制并提交扫描任务,服务器端执行扫描任务,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以收到的扫描结果为输入,采用合适的算法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整个系统架构由扫描配置模块、扫描控制模块、结果输出模块、漏洞库组成。最后通过采用复杂综合评判法来评估系统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是网络安全体系中一种重要的防御技术。文章说明了两种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原理,给出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安全的漏洞扫描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现代化信息建设中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重要性,并对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设计思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校园网安全配置评估模型,利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的漏洞扫描、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技术对校园网中的通信设备和网络配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网络安全策略的漏洞、重复布防问题并促成新的基于协同的网络策略,形成统一的、完备的校园网整体安全布防。  相似文献   

6.
张文海 《福建电脑》2011,27(10):53-54,49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种逐渐成熟的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文章说明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必要性,概述了漏洞扫描的技术和方法,提出网络漏洞扫描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并以此设计出工作模型,最后介绍了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是近年来网络安全研究的热点。文章说明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必要性,给出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的概念和结构,概述了多种漏洞扫描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的国内外现状及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系统生存性的概念和生存性评估的可抵抗性、可识别性、可恢复性、自适应性四个基本属性的定义,结合对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网络漏洞扫描和生存性分析攻击情景相结合的生存性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基于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的生存性量化分析是可行的结论.通过对漏洞库相关内容的总结,提出了基于漏洞扫描的生存性分析数据库应扩展的内容,最后,详细阐述了生存性量化分析中四个基本属性分量计算公式的算法研究过程,为信息系统的生存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提供底层核心算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手段,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在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主机探测,端口扫描,操作系统探测以及漏洞扫描等四种主要的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安全漏洞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网络安全漏洞风险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估技术;重点研究漏洞自动发现技术、漏洞自动修复技术的内容;介绍网络漏洞检测、评估及修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炉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提出了PLC的工业环网模型,建立了以Unity Quantum为过程控制平台,热备冗余CPU、冗余通信总线和冗余数据服务器等组建的工业以太网,实现了高炉生产系统数据通讯的高可靠性、无阻塞和高速度传输,并对生产现场总线控制网各工作站实现集成控制;构建了基于Vijeo Citect的远程动态监控系统,搭建了远程信息平台,实现了现场设备的远程调控。系统已投运,实践证明该自动化网络提高了生产率,节能增效,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该文是通过对南昌某双离合器变速箱装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一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OPC、UDP远程通讯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PLC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对变速箱装配线各个工位的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显示现场装配设备的故障报警信息、维护保养信息等。同时采集并存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数据,为后续的SPC、OEE分析提供了依据。该系统已在装配现场应用,并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菜单是每个应用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根据业务逻辑和业务管理的分工,应为不同的管理角色提供不同的应用程序菜单和数据访问权限。在大型Web应用系统中,业务和管理分工将持续变化或调整,角色菜单应及时跟随变化。论文阐述了一个菜单动态配置生成构件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并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设备供应管理系统中应用了该构件。该构件可实现系统菜单程序的动态配置、重构与生成,可在广泛的基于单功能构件的应用系统中复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将智能物联网设备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信息系统SOA架构与底层传感器网络集成已有的两种方案,然后提出了一种回避两种已有方案缺点的混合方案,并依据燃气公司远程抄表的实际背景实现该方案,即实现了一种基于CoAP的智能燃气数据管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具有扩展性强,传输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字视频技术,需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的图像传输。图像数据在网络上传输遵循TCP/IP协议,而Winsock提供了访问TCP/IP网络的捷径。在介绍Winsock网络编程接口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Winsock编程解决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准分子微加工系统的远程控制,同时实现对实验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阐述了一种以微制造信息系统为主体,集用户信息管理、实验数据信息管理、远程微加工、动态信息发布等技术于一体的远程微制造信息系统。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编程和调试,及时调整软件编程,使得软件具有很好的功能性和健壮性。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远程数据信息的管理,并对简单的装配工作进行远程监控,为后续微制造信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胡心宇  杨强 《电力大数据》2023,26(10):85-92
为了实现档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传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本文围绕传统载体档案和实体档案库房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其管理模式向全电子化、多用户远程和综合性管理转变。本文提出了在档案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全面推广使用系统原生电子文件,分步实施单轨制,升级档案库房基础设施,改变人工盘库模式,建立实体与虚拟协同的数字化档案库房,探索以三维模型为核心的机组数字化移交,打造随身文档服务以实现掌上协作办公,开展数据分析并驱动服务改善。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文档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数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杨赛女  裘君 《集成技术》2014,3(5):97-103
视频监控系统是数字化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而远程视频传输是其主要研究内容。文章以某制造业的工业现场为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以C#为其开发环境,通过现场上位机将采集到的海康摄像机视频信息通过套接字发送到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实现远程视频传输。远程客户端通过调用WCF中的函数来获得远程服务器数据库中的视频数据,实现视频实时显示。现场上位机再建立一个套接字,用来与远程客户端进行XML传输标志位,实现远程控制摄像机,达到了视频监控的功能。实施结果证明该技术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多工业现场下位机—服务器—多客户机的视频监控系统搭建,并且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曾珊  齐法制  王萌 《计算机科学》2012,39(109):93-95
高能物理实验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由于高能物理实验本身的跨地域的建设特性,这些实验数据需要 传输到远程的数据和计算中心进行离线分析。如何将这些数据实时、可靠、高效地传输到远程的数据和计算中心则是 目前高能物理实验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一种高能物理环境下支持大批量数据传输的实时系统。系统 提供了与数据产生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的接口,并实现实验数据从实验现场到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的可靠传输。目 前该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多路径源数据扫描、数据传输、数据缓冲区自动释放、传输过程管理、数据传输过程和性能 监视、传输过程日志记录等。为了解决广域网上高延迟的特性,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系统应支持多流并发传输,同时支 持数据中继服务,从而解决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或者某一传输节点失效造成的单点故障问题,提高系统自身的健壮性 和可靠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在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数字传输芯片和单片机构成的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设计,讨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分为两大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在发送模块中,单片机先通过串口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数据,再控制无线数字传输芯片把数据发出;在发送模块中,单片机会接收到与无线数字传输芯片地址匹配的无线数据,接着处理数据,然后发送到LED大屏幕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