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3株聚乙烯醇(PVA)降解菌W1、W2和W3,经筛选试验发现,W1和W3混合菌对PVA的降解效果最好,在48 h内即可完全降解1.0 g/L的PVA.W1和W3混合菌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5~8.5、以0.5 g/L的硫酸铵和0.1 g/L的蛋白胨为复合氮源、FeSO4·7H2O投量为0.05 g/L.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W1菌株为Sphingomonas,W3菌株为Phaeospirillum.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实验室提取的5种石油烃降解菌的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经过降解菌降解的汽油污染土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以鉴定此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是否有降解能力;考虑pH值、温度、土壤含水率及降解菌接种量等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进行降解率测定,以优化此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条件下,经过试验前后化合物组分比较发现,实验室提取的5种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有良好的降解能力;由相对峰面积比图发现,温度和降解菌接种量相对于含水率和pH值这两个因素来说,对混合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当pH值在6~8、降解温度在30~35 ℃、含水率在15%~25%、降解菌接种量在1~2.5 mL范围时,混合菌悬液的降解效果相对明显。多因素正交试验条件下,混合菌悬液的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2 ℃,pH值为7,降解菌接种量为1 mL,含水率为25%。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优势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通过测定脱氢酶活性及COD和NH3-N的降解效果实验筛选优势菌.并对优势菌的降解性能和优势菌与活性污泥联合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4株能以乙酰嘧啶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的菌株,分析了它们的表观特点,并对其降解乙酰嘧啶的能力和降解动力学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株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7 d内,这4种细菌对初始浓度为50 mg/L的乙酰嘧啶的降解量分别为34.47、27.09、38.52、9.79 mg/L.  相似文献   

5.
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大的特点,提出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方法。通过菌株分离、菌株筛选、菌株对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实验筛选出8株降解菌株,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情况研究,表明筛选出的降解菌株均能够以废弃钻井液为唯一碳源,具备了快速分解废弃钻井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根据各菌株之间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的比较,从中筛选出1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为明显的菌株N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下菌株NX3对培养基中氨氮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300mg/L、pH值7.0、温度30℃时,该菌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45.53%。  相似文献   

8.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氮降解菌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菌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 r/min,100 mL 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 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氮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氮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相似文献   

9.
通过初步有序组合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原油降解菌株A5、A6、YA5、YA6,十六烷降解菌株B3、YB3,萘降解菌株C3、YC3,石蜡降解菌株及表面活性剂菌株D4共9株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后分别做液态原油降解实验,排除拮抗效应,优化互生效应。结果发现:A5、YB3、YC3、D4配伍组合为最佳方案,此时的原油降解率达到58.6%,再通过正交法确定这四种菌株的配比,结果发现:当A5∶YB3∶YC3∶D4为0.5∶1∶0.1∶0.5时,对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1.3%。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是导致很多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自毒物质。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阿魏酸的细菌,初步鉴定为葡萄球菌属,命名为AWS4B,研究了AWS4B对阿魏酸的降解特征,探讨了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无机盐培养基中阿魏酸的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WS4B72h可降解99.9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的活化能Ea为19.88kJ/mol,降解方程常数k0为3.26×10-4,得出了菌株AWS4B降解阿魏酸的预测模型方程。AWS4B降解阿魏酸的底物来源比较广泛。菌株AWS4B对阿魏酸降解的可能途径是非氧化脱羧形成香草醛,再氧化形成香草酸,脱甲基后形成原儿茶酸,最后原儿茶酸苯环裂解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实现阿魏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YS2,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YS2所产生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全部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中。其发酵茵液在pH值为5~7、投量为2%(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其投量为0.8g/L时对4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该微生物絮凝剂也可用于废水脱色,但脱色时间较絮凝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12.
苯酚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菌源,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苯酚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选育研究,结果从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驯化、筛选出了5株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及外观特征观察,对5株苯酚降解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为:phen-8为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phen-9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phen-24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phen-78、phen-10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经物化诱变处理后得到1株生长更快并对苯酚具有更高降解率的诱变菌株(phen-24),该菌株在30℃下,于pH值为7.0、苯酚浓度为400mg/L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较好,培养9h后苯酚几乎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4):176-182
由于黏度大、流动性差等,稠油开发和集输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利用微生物改善稠油的性能比业界的传统做法更为经济、环保。从辽河油田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嗜蜡菌(ZL-7),优化出其最佳培养温度为45℃,培养周期为7d;含菌体的富集培养液(菌悬液)处理稠油7d后,对稠油有较明显的降黏、除蜡的作用;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监测稠油的粒径长度分布(CLD)与粒径分布(DDD),发现稠油小粒径所占比率上升,大粒径所占比率下降,粒径平均值较之前有所下降,有利于稠油乳状液的制备及分离。  相似文献   

14.
油田污泥中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苯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梯度压力驯化筛选法从油田污泥中得到一株具有蓝绿色荧光、椭球状的苯酚降解菌PHE-2,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考察了该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菌对浓度为440 mg/L的苯酚降解率在26 h后达80%以上,38 h后达99%以上;该菌能耐受的最高苯酚浓度为500 mg/L,当苯酚浓度500 mg/L时,该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仍较强;重金属离子尤其是Zn2+和Cu2+会明显抑制PHE-2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但该菌对重金属离子尤其是Cd2+具有良好的生物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效降解原油细菌的筛选和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功能菌筛选和诱变方法获得了5株高效降解原油菌,通过试验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废水初始pH值为5.5-7.0、温度为25-35℃、溶解氧为5.5-7.0mg/L。将此菌接种到三相流化床中,在适宜降解条件下可使废水中的油含量从44.4mg/L降至4.0mg/L,平均去除率为91.0%。  相似文献   

16.
好氧反硝化菌筛选及强化OGO反应器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的OGO反应器中分离出三株好氧反硝化菌(分别命名为T3、T6、T7),经测定其革兰氏染色皆为阳性且均为杆状。通过分析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同源性比较,确定T3、T7为赤红红球菌属,T6为戈登氏菌属。菌株在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将其按比例混合扩大培养后以5%的接种量投放于OGO反应器中,检测了菌株强化后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包埋菌泥投放较菌泥直接投放的处理效果好,经其强化后OGO反应器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8%、90.18%、78.92%,比强化前分别提高了4.21%、6.43%、4.61%,且反应器出水中的NOx--N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