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负荷平衡是Parlay业务在下一代网络中进行电信级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该技术对以业务为驱动的下一代网络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下一代网络中Parlav业务的一种自适应负荷平衡集群拓扑结构,分析了Parlay业务在负荷自适应平衡时采用无状态方法和有状态方法在操作序列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负荷平衡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作为下一代业务提供技术的Parlay技术中涉及的负荷控制机制.本文构建的Parlay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组成:实现协议映射的TC-CORBA关口、提供Parlay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呼叫控制能力服务器、提供业务逻辑运行环境的应用服务器.本文在这些层次展开对负荷控制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Parlay的业务移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arlay业务规范的开放业务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Parlay业务规范目前已经被电信界普遍接受,但是,Parlay业务规范是否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电信业务发展的需求,这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构造两个典型的移动业务模型,并基于Parlay业务规范,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模型,论证了Parlay业务规范对移动业务的支持能力.为了保证实现模型的正确性,论文采用通信顺序进程(CSP)理论描述了移动业务实现模型一最后得出结论:Parlay业务规范在跨业务管理域的业务调用、用户身份验证和用户业务逻辑传递方面仍然无法支持业务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4.
李超  陈丹伟  李军 《电子工程师》2004,30(11):33-36
Parlay X是一套简单易懂、比之Parlay在更高层次抽象电信网络基本功能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它以Web Service的形式供IT应用开发者在开发的应用中调用电信网络功能.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对运营商来说,如何以更小的成本快速开发和部署新业务成了当务之急.文中介绍了Parlay X体系结构模型,着重提出了基于Parlay X的电信增值业务过渡模型,并对短信业务的开发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Parlay API在NGN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汪学明 《通信技术》2009,42(11):155-156
文中首先对Parlay的体系结构及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Parlay API在NGN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针对传统增值业务开发的缺陷,提出一种利用Parlay API的增强型呼叫处理(ECC)API对NGN的增值业务进行开发的改进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基于Parlay API的增值业务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运营商来说,如何以更小的成本快速开发和部署新业务成了当务之急。本主要分析了下一代业务开发的方法,介绍了Parlay/OSA开放架构,并就一个具体应用的开发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下一代网络业务开放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Parlay API这种网络开放接口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并比较了实现这一核心技术的两种平台CORBA和Web,讨论两种技术的融合方案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网络的关键在于网络的开放性,Parlay开放性业务接口的出现,使在下一代网络中开发和部署各种丰富多彩的电信业为成为可能。而Parlay开放性业务接口的新版本Parlayx应用WebService技术,其开放式业务构架和简单的应用方式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文描述了开放性业务接口parlayX,并提介绍了使用parlayx的第三方呼叫接口,实现了基于sIP协议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9.
未来的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所以业务能力开放性是关键因素.为此开放式API,如Parlay AP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开发的方便、快速,Parlay X WebService对Parlay API进行了再一次的抽象封装.本文分析了Parlay X的研究进展,如Parlay X模型、Parlay X应用及映射,并对其未来发展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IN和OSA/Parlay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IN和OSA/Parlay在网络功能上的相似性,提出了用IN平台实现Parlay网关的新思路,即用SIB编写业务逻辑程序的方法实现标准的Parlay接口类,为IN平稳过渡到Parlay开放架构提供了参考,并研究了业务逻辑程序和接口类的对应关系.然后本文以两个典型的应用为例,阐述了业务逻辑程序的启动、服务以及实例销毁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Parlay X应用Web Service技术,以开放式业务架构为NGN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文描述了Parlay X的应用场景、在网络中的位置、提供的业务种类、协议映射、业务开发部署以及Parlay X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NGN(下一代网络)电信业务开发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应用多视图的方法研究基于Web services的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电信业务的开发,并对下一代网络电信业务开发中的业务模式模型、开发模型和过渡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开放网格业务体系结构(OGSA)以及Parlay/OSA应用编程接口(API)的NGN业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能解决跨网络和平台实现资源同步管理和分配问题.文章还给出了基于该业务体系结构的业务组合示例.  相似文献   

14.
周华 《世界电信》2006,19(6):36-40
分析NGN业务网对NGN承载网的需求,在充分论述和理解IP QoS衡量指标和IP QoS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NGN IP承载网Qos方案设计的方法。认为设计NGN承载网的QoS方案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理解各种IP QoS技术,平衡各种IP Qos技术的优劣,在摸清NGN业务网络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业务需求进行细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IMS的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PP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体现了通信网和因特网技术的结合、下一代网络和3G网络技术的结合,已受到通信界和信息技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触合的核心技术。其网络融合综合了互联网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蜂窝核心网技术,业务融合综合了开放式Parlay/OSA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管理触合综合了电信网管理、IP网络管理和策略控制技术。面对互联网的严峻挑战,各个标准化组织正通力合作推进IMS的发展,统一IMS、业务代理和有管理的P2P业务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对下一代网络(NGN)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了阐述,以网格计算与开放网格业务技术、IP分布式呼叫中心、内容分配网络(CDN)、对等联网(P2P)及自适应无线资源管理等具体示例论述了NGN的自适应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下一代网络(NGN)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了阐述,以网格计算与开放网格业务技术、IP分布式呼叫中心、内容分配网络(CDN)、对等联网(P2P)及自适应无线资源管理等具体示例论述了NGN的自适应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After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Parlay application server(AS), which provides many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time constraint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 a selfadapted overload control algorithm implemented in Parlay AS is proposed. In this algorithm, the service process module in parlay AS uses the 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 serving rule to serve messages, and the overload control mechanism, using the Leaky Bucket algorithm to control message flows, is triggered by estimating the queue waiting time of a newly arriving message. By simulation it shows that this algorithm is a simple, easy-to-use, and availabl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9.
In light of the increasing acceptance of the notion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NGN),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onvergence of the fixed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ternet, and entertainment sectors,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ext-generation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s to allow seamless and adaptive provisioning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mobile users. This means that in such an NGN environment different end systems, access networks, and service platforms have to be integrated. For this highly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and services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 self-adaptive service provisioning middleware framework (ASPF), which, by interoperating with existing wireless and wireline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s, aims to enable seamless omnipresent service provisioning to mobile users anywhere, anytime, and in any context. The ASPF is intended to "liberate" applications from space and time limitations, networks, platforms, and device dependences, minimize time-to-market constraints, and eliminate major hurdles that hinder the rapid deployment of new mobile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Key to this goal is interworking/integration with current SDPs, such as IN/CAMEL, OSA/Parlay, and the emerging I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