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基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宏观监测遥感群团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丰富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和无判读经验人员在参考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判读,各地类的正判率情况。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判读人员对于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和森林的正判率均高于无判读经验人员;高分辨率和合适时相的遥感影像,以及充分利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均有助于提高正判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一体化监测试点工作布设样地的情况,在湖南省内抽取40个4 km×4 km的大样地,基于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进行遥感区划判读,并对其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结果表明,各地类综合正判率达到了77.85%,林地的正判率最高,达到了98.57%;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能够基本解决林地与非林地之间的界线问题;影响遥感正判率的主要原因是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占所有误判比重的80.53%,人为因素影响占18.25%。  相似文献   

3.
TM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图斑目祝判读区划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 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起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6.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2)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3)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的随意性;4)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5)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6)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项目,以SPOT5影像数据判读为研究对象,分析遥感判读主要影响因子,探讨得出林地落界因子与影像信息的相关性,为今后林业工作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基础,以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是在小班区划的基础上,采用目测与辅助调查的方法,但其精确度相对较低,直接对蓄积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技术联合卫星遥感对样地进行判读的采用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会存在误差。为使二类调查中遥感地类面积判读误差进一步降低并得以体现,本文对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沙湾分局遥感影像资料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进行了分析,建  相似文献   

10.
TM遥感数据在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M遥感数据,对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进行目视判读,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2)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家公园概念及其解说系统的解说对象、解说内容、解说方式、解说受众、解说组织等构成要素.分析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布局结构、规划步骤、规划方案等的内容及其要点.认为在进行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解说系统的人性化问题,重视环境教育和资源保护,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及环保组织的联系,构建公众环境教育网,开展解说子系统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谈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及管理者的关注。笔者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原则及要素,并提出了一套策划程序。  相似文献   

13.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对竹林旅游解译系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构建的原则和方式,并就自导式与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调查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重要的林业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洛川县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工作实践,根据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特点,从屏幕目视判读区划工作流程和方法等方面探讨SPOT5信息提取,对调查成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区划方法组织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保证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湖泊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众多的湖泊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区城之一.以环境解译研究成果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利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抚仙湖旅游环境解译系统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着重剖析了游客对目前湖泊环境解译系统的评价与偏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抚仙湖旅游环境解译系统,使之达到教育、服务、使用三者功能并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结合地面调查和遥感技术的有利手段,及时的掌握地面资源信息量和技术资料,为制定林业政策,林业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象山森林公园基本现状分析,提出以自导式步道为核心,辅以各式标牌、宣传手册及导游图折页等多种形式的解译媒体,构建自导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以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公园的旅游品位,推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3S技术辅助完成贵州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任务,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数据库,并完成各类专题图的绘制。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遥感判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林业资源的动态管理与更新,为贵州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的挖掘及展示为研究对象,对动物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进行阐述,构造了宣传森林公园动物文化的"传统"和"智能"配套解说系统,为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的宣传、展示和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样地判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POT5卫星遥感资料在沾益县大坡乡进行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试点。共布设目视判读样地7711个、野外实测样地290个,其总体抽样精度为87 29%。介绍了工作方法,分析了判读结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