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们自1994年~1997年应用加减泽苓汤治疗美尼尔氏病65例,效果甚佳,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5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6岁;初发34例,复发3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小时~5天,平均2.1天.诊断标准:发病较急,多数有既往史,有单侧耳聋或耳鸣,伴有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发作时眼球水平震颤.2 治疗方法全部应用加减泽苓汤治疗.方药组成:泽泻25g,白术15g,茯苓10g,女贞子9g,炒酸枣仁9g,川芎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大部消失.无效:服3剂后症状无改变.3.2 治疗结果 一般连服3剂可愈,症状未全部消失者,可再服3剂.治愈60例,好转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法 基础方:白术20g,白芍、草蔻各15g,柴胡、半夏、瓜蒌、黄连各10g。加减法:烦呕者加竹茹10g;痛甚者加元胡10g;气滞者加檀香5g;肝郁者加苏梗10g;湿阻者加白蔻10g;泛酸者加煅瓦楞20g;久病入络者加丹参30g;腹胀者加川朴10g;便秘者加炒大黄5g。  相似文献   

3.
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乳腺增生病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西医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乳癌及其它疾患,均系门诊病人。20~29岁者43例:30~39岁者79例,40~49岁者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2 治疗方法以中药自拟“解郁散结汤”为基本方,其组成为:柴胡15g、香附12g、白芍15g、丹参30g、王不留行12g、白芥子12g、海藻10g、当归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芪15g,水煎服,日1剂;临床上根据不同表现,加减用药:经前乳房肿痛明显、肿块增大,并随情志变化加重或减轻者,加郁金、元胡、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拟减压通络汤 2年来治疗 35例副鼻窦炎患者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5例中 ,平均年龄 32 .5岁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32年。其中曾手术治疗 6个月~ 2年后复发者 3例 ,其余均曾屡服中西药及经多种方法治疗而疗效不佳。临床表现 :以鼻流黄浊脓涕、鼻塞、嗅觉丧失为主 ,急性者前额胀痛、头晕、记忆力减退。1.2 治疗方法 :均予减压通络汤治疗 ,药物组成 :炒苍耳子 2 0 g、夏枯草 10 g、楷杷叶 (包 ) 10 g、荆芥 10 g、防风10 g、白芷 10 g、辛夷 (包 ) 10 g、细辛 3g、地龙 15 g、桔梗12 g、苏梗 12 g、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病程1~3a。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提示为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痛及两胁,泛酸嘈杂,纳呆,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2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自拟疏肝和胃汤。基本方:柴胡、香附、炒地榆、蒲公英各15g,乌贼骨、煅瓦楞子、延胡索各20g,砂仁、波蔻各10g。随症加减:两胁胀痛甚者加炒白芍、佛手、炒川楝子、炒枳壳;口干苦加黄芩、玄参;恶心欲呕加藿香、苏…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0~1999年共收住急性胰腺炎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10~20岁3例,21~30岁8例,31~40岁15例,41~50岁10例,51岁以上2例。1.2 治疗方法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药予补液、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中药用通腑清胰汤(金银花15g,连翘15g,柴胡15g,生大黄lOg,玄明粉10g,炒枳壳15g,广木香10g,炒山栀10g,黄连5g,龙胆草6g,茵陈蒿30g,鸡内金10g,山楂30g,广郁金12g,延胡索15g)。感染重者加紫雪散2支吞服;疼痛剧者加白芍30g,川楝子30g;上腹部饱胀不舒、吞酸者加煅瓦楞30g,沉香10g。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疗程。2 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姚远 《国医论坛》2002,17(6):26-26
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 1 992年以来的门诊孕妇 ,其中初产妇 37例 ,经产妇 1 1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6岁 ,平均 2 8岁 ;臀位 35例 ,横位 1 3例。均经产检和 B超确诊 ,48例孕周均在 30周以上。2 治疗方法 自拟顺胎汤药物组成 :苏梗 6g,党参1 0 g,炒白芍 1 0 g,生白术 1 0 g,黄芩 1 0 g,当归 6g,川芎5 g,车前子 1 0 g,益母草 6g。加减 :气血阻滞者加枳壳6g,陈皮 6g;脾虚湿阻者加泽泻 1 0 g。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晚分服。 5天为 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 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 :治愈 :服药 3个疗程以内胎位矫正者 ;无效 :服…  相似文献   

8.
蔡沙 《河北中医》1998,20(4):227-227
笔者自拟胃健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04例,女16例;胃溃疡9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24例.年龄20~60岁.脾胃虚寒型76例,气滞血瘀型30例,脾胃虚寒夹气滞血瘀型14例.临床表现为胃痛连胁或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嗳气频繁或泛吐清水,纳差,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舌质黯淡或淡红,舌苔白,脉沉弦或虚弱.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停用其它一切药物,采用胃健汤治疗.方药组成:煅海螵蛸15g,煅瓦楞子20g,炒蒲黄10g,鸡内金10g,炙甘草6g,白芍药12g,白及15g,川木香6g,白术10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  相似文献   

9.
蔺金松 《新中医》2001,33(6):55-55
自1996年6月-1998年 6月,笔者采用本地名老中医张守端主任医师经验方苏梗解郁汤治疗慢性胃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 苏梗解郁汤组成:柴胡、当归、茯苓、薄荷、白芍、紫苏梗各15g,木香、郁金、乌药、香附、炙甘草 各10g。每天1剂,水煎服。加减:恶心,泛酸者加海螵蛸12g,半夏10g;血瘀者加桃仁12g,丹参 15g。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相似文献   

10.
自1986-3~1990-10,采用益肾汤治疗淋症1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女性8例,男性2例.年龄在19~45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7年以上者2例,3~6年者6例,1月以内者2例.临床症状:病程长者,每年发作数次。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后余沥,小腹拘急不适,腰部酸痛为主证。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10~20个,脓球满视野。均予门诊治疗。2 治疗方法采用协订方益肾汤,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内服。方剂组成:当归15g、川芎15g、丹参50g、白芍15g、甘草10g、双花50g、坤草50g、茅根50g、地丁50g、板兰根50g,病程长,腰膝酸软无力者可加牛膝20g.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法。笔者近几年来用自拟解毒清疣汤治疗传染性软疣5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12例,女性40例;年龄10~42岁;病程15天~2年。治疗方法解毒清疣汤:金银花25g、板蓝根30g、贯众10g、蜂房10g、徐长卿15g、薏苡仁30g、苍术15g、老鹳草20g、白芥子9g、荆芥9g、防风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将药渣加水再煎汤,趁热外洗局部,每日1次。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软疣完全消失,1年内无复发;好转:软疣明显减少,或减少后复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服药5~10剂者9例,11~20剂…  相似文献   

12.
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均符合第10版《实用内科学》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0.5a,最长30a。2 治疗方法:通天止痛汤组成:川芎、川牛膝、白芍各30g,当归、延胡索、钩藤、僵蚕各15g,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热盛者加黄芩15g;不寐者加炒枣仁30g;易怒者加柴胡15g;便秘者加大黄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口服。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3 治疗结…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88年1月~1995年5月笔者自拟升脉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6年。原发病:冠心病12例,心肌炎5例,心肌病2例,病因不详者1例。心率最快者52次/min,最慢者36次/min,伴窦性停搏2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快慢综合征2例。短暂昏厥3例,黑朦4例。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9)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①西药治疗:氨茶碱片0.1,维生素C片200mg,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②中药治疗:自拟升脉汤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20g,麦冬18g,灸甘草15g,忍冬藤15g,蒲公英20g,川芎10g,三七粉5g(冲服)。阳虚甚者加桂枝10g,附片6g;阴虚甚者加沙参15g,玉竹12g,痰浊明星者加陈皮10g,清半夏10g,瓜萎15g;气滞血瘀加扁豆10g,内金12g;便秘者加火麻仁10g,生大黄10g(后下)。上述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症状改善后改为隔日1剂,30剂为1疗程。1个疗程后停药15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用自拟芎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自1973年以来治疗17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144例;年龄12岁~30岁46例,31岁~50岁104例,51~83岁27例;全部病例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9月第7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基本方:川芎30g,蔓荆子20g,全蝎10g,红花15g,葛根30g,龙胆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可日服1剂半或2剂,或加蜈蚣9g;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10g,生姜10g;伴头昏头晕者加制首乌15g,枸杞子30g。5天为1疗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 1 992年以来 ,采用中药槐花散合肠风汤内服治疗内痔出血 1 5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98例 ,女性 58例 ;年龄 1 7~ 76岁 ;病程最短 5天 ,最长者已反复发作 1年余。治疗方法槐花散合肠风汤 :炒槐花 1 5g、侧柏叶 1 2 g、荆芥穗 1 2 g、炒枳壳 1 0 g、秦皮 1 5g、杭白芍 1 5g、焦地榆 1 5g、防风 1 0 g、生大黄 9g(后下 )、生甘草 6g,每日 1剂水煎服 ,7日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痊愈 :服药 7剂后出血完全停止。好转 :服药 7剂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1 0剂后出血停止。无效 :服…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 1 981年 1 0月起采用师传鸡芪汤治疗流注 2 8例 ,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 8例中男性 1 9例 ,女性 9例 ;年龄 1 1~ 67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1 5~ 1 80天 ,平均 34天 ;发病部位在腰背部者 5例 ,髂窝者 7例 ,上肢者 3例 ,下肢者 1 0例 ,多部位发病者 3例 ;有溃破疮口者 1 3例。治疗方法鸡芪汤 :红公鸡 1只 (约 1 2 50 g) ,炙黄芪 30 g,生薏苡仁 30 g,皂角刺 30 g,炒食盐 2 0 g。将上药共研细末 ,以纱布包好塞入公鸡腹内 ,入锅煮至肉熟后 ,食肉喝汤。 1~ 2日 1剂 ,可连用 5~ 7剂或直至痊愈。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12日 ,笔者在柴胡石膏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流感高热患者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15~ 75岁 ,平均 38岁 ;高热 1天者 10人 ,2天者 15人 ,3~ 5天者 11人。患者体温均在 39~ 4 0 .3℃ ,舌质绛红苔白或黄 ,脉滑数。1.2 治疗方法 :服用以柴胡石膏汤为主的水煎剂 ,其间禁用任何治疗感冒及解热镇痛的中西药。方剂组成 :柴胡 15 g、黄芩 15 g、生石膏 30 g(先煎 )、知母 15 g、荆芥6 g、薄荷 6 g(后下 )。体温超过 39.5℃者可加黄柏 10 g、板蓝…  相似文献   

18.
芪连乳白汤治疗糜烂性胃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烂性胃炎因常合并于浅表性胃炎中,故容易被临床忽视。1998年至今,笔者结合本病特点,自拟芪连乳白汤对8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80例患者全部经纤维内镜确诊,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27~52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0年。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为胃脘痛、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感,严重者可有黑便、疲软无力等。 1.2 治疗方法 芪连乳白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生黄芪、生白芍、白及各20g,香附、苏梗、延胡索各10g,乳香、黄连、制大黄、甘草各5g。脾胃虚寒者加党参、肉桂、干姜;肝气瘀滞者加柴胡、玫瑰花、八月札等;泛酸嘈杂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行纤维内镜复查对照,在治疗期间禁食烟酒酸冷之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病灶缩小1/2以上;无效:主要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明显变化。 2 治疗结果 经过1~2个疗程治疗及1~2年的随访,痊愈59例,好转19例,无效...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党参、煅龙骨、煅牡蛎各20g,麦冬、五味子、生地、乌梅、白术各12g,山萸肉15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结果:治愈33例(服药后盗汗停止),有效7例(服药后出汗明显减轻)。服药6剂盗汗停止者17例;服药10剂盗汗停止者13例;服药10剂以上盗汗停止者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郁化瘀汤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赛乐特,20mg/次,1次/d。治疗组20例柴胡解郁化瘀汤(柴胡、枳实、白芍、竹茹、涪陵、橘皮、香附、石菖蒲、郁金、白蕨藜各15g,合欢花30g,半夏、炙甘草、胆南星各10g,心烦加丹皮、栀子各10g;失眠症状加珍珠母、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各30g;头晕加天麻20g,钩藤、菊花各30g)。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抑郁、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SDS和HAMD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化瘀汤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