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脏切除病例,23例行精准肝切除,31例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多方面做对比。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325.3±41.8)vs(264±3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357±91.4)vs(577±75.2)]mL,P<0.05;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加快,ALT:[(343.5±114.4)vs(704.3±142.8)]U/L、AST:[(430.7±140.0)vs(704.3±142.8)]U/L、TBIL:[(35.5±12.1)vs(62.8±18.1)]μmol/L,P均<0.05;住院时间缩短[(17.6±3.2)vs(25.8±2.1)]d,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相比传统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肝脏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陈见中  罗玲  王琼  扎西卓玛  喻定刚  田发兰 《重庆医学》2023,(15):2340-2344+235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HAE)精准肝切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3DVT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免费软件行3DVT+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二维增强CT影像+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Pringle法全肝阻断时间,术后7、14 d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腹腔感染、胆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患沟通满意度。结果 手术成功7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232.03±25.04)min vs.(259.63±28.23)min]、Pringle法全肝阻断时间[(26.94±5.39)min vs.(33.53±10.06)min]更短,术中出血量[(328.13±75.07)mL vs.(382.08±92.37)mL]更少,术后7 d肝功能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4.00±21.36)U/L vs.(157.93±27.29...  相似文献   

3.
改良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改良的半肝血流阻断法(MHVC)与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对63例大肝癌病人进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其中MHVC 33例,Pringle法30例。观察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肝癌,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VC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腹腔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肝血流阻断法同样可以达到传统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减少术中失血的目的,其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对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较轻,适合于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欠佳患者的肝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Pringle法肝切除与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根据术中超声确定切肝范围,再依据切肝线行肝切除,Glisson组解剖出备行肝叶(段)切除的Glisson蒂后将其阻断,根据缺血线行解剖性肝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一般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发现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等均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低死亡率等特点,并且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蔡茂红  温尔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01-1203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3月对48例肝胆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28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切除20例(Pringle组),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肝叶切除最适合行精准肝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术对残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144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USA组和Pringle组,CUSA组68例运用CUSA行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Pringle组76例行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残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CUS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Pringle组,术后残肝功能恢复比Pringle组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术比较,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术失血量较少,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39例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n=148)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91),观察两组间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解剖性肝切除组手术时间(221±58)min,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87±64)min长(P<0.001);但是其术中出血量(450±216)ml明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822±525)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解剖性肝切除组(15±4)d,较非解剖组(17±4)d短(P<0.001);术后肝功能恢复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快[术后7dALT、AST、TBIL分别为(102±57)U/L、(80±39)U/L、(42.7±21.4)μmol/L比(193±48)U/L、(117±34)U/L、(65.5±20.2)μmol/L;P<0.001];解剖性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26/148),明显低于非解剖组23.1%(21/91,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3、6、12月生存率分别为88.7%、77.4%、66.0%;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分别为86.8%、73.6%、63.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的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可以安全的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1例(腹腔镜组),开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8.54±28.32)minvs(59.24±19.52)min],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3.23±3.65)d vs(17.21±6.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失血量[(502.66±105.32)mL vs(479.63±112.16)mL]、肝门阻断时间[(22.36±10.32)min vs(19.36±11.45)min]、住院费用[(3.45±0.21)万元vs(3.39±0.23)万元]和并发症[9.8%(4/41)vs 9.3%(4/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和2年生存率为88.1%和76.1%,开腹组为90.0%和72.5%,两组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2个月,开腹为46.5个月,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孟春力  周成亮 《医学综述》2014,20(19):3622-3624
目的研究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接受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8±17.4)min vs(148.2±26.9)min,t=5.982、P<0.05]、术中出血量[(42.8±9.3)mL vs(104.9±19.4)mL,t=8.782,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9)d vs(7.3±1.8)d,t=6.985,P<0.01]、住院总时间[(7.5±1.3)d vs(12.4±3.1)d,t=7.227,P<0.05)]及住院总费用[(4.6±0.8)万元vs(12.4±2.8)万元,t=10.85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评分[(8.3±1.1)分vs(8.1±1.5)分,t=0.893,P>0.05]、日本骨科学会腰痛量表评分评分[(4.2±0.8)分vs(4.3±1.0)分,t=0.683,P>0.05]及改善率[(61.3±11.4)%vs(60.9±13.2)%,t=1.42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率及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相比,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5月~2012年6月54例肝胆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31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切除23例(Pringle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改变、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准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改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Pringle组(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利用腹腔镜进行肌瘤剔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适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中4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观察组,48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3月性激素测定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5.7±35.5)min,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62.0±18.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术中出血量(78.0±41.5)ml,肛门排气时间(20.5±8.0)h,保留导尿时间(18.5±4.5)h,术后住院时间(5±2)d,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0±50.2)ml,肛门排气时间(40.5±13.0)h,保留导尿时间(43±13)h,术后住院时间(8.0±1.5)d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8例,尿路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6例,观察组除1例上呼吸道感染外无切口和泌尿系感染,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E2(118±48)pmol/L,FSH(10±5)U/L,LH(11±4)U/L,对照组术后E2(135±57)pmol/L,FSH(9±3)U/L,LH(13±5)U/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在适宜的手术适应证下,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用不同肝血量阻断方法行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半肝阻断(22例)和全肝蒂阻断组(54例)比较,区域阻断组(3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最好,术后第1天的ALT(311±80)U/L、总胆红素(TB)(22.2±8.3)μmoL/L,明显低于全肝蒂阻断组的(874±299)U/L和(42.9±19.1)μmol/L(均P〈0.05),术后第7天的AIX(58±17)U/L、TB(11.3±3.1)μmol/L,也好于仝肝蒂阻断组IALT(108±52)U/L,TB(14.6±9.2)μmol/L](P〈0.05,〉0.05)。区域阻断血供切肝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15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其中急性期患者91例,亚急性期患者41例,慢性期夹层患者25例。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采集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采用罗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行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剥离范围。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肝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HE:(9.31±3.02)KU/L比(8.28±1.78)KU/L;TBIL:(34.59±16.64)μmol/L比(13.22±6.59)μmol/L;DBIL:(7.07±3.53)μmol/L比(4.70±1.47)μmol/L;IBIL:(14.43±6.75)μmol/L比(6.93±3.39)μmol/L;TP:(65.16±8.33)g/L比(70.64±6.12)g/L;ALB:(38.63±6.40)g/L比(43.39±4.55)g/L;ALT:(0.04±0.02)U/L比(0.05±0.02)U/L;AST:(0.04±0.02)U/L比(0.06±0.02)U/L;GGT:(51.94±25.29)U/L比(35.56±16.24)U/L;ALP:(82.13±40.99)U/L比(71.25±24.21)U/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之间部分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CHE与性别和夹层分型呈正相关(r=0.18,P=0.03;r=0.34,P=0.00);T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和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1;r=-0.24,P=0.00);I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呈负相关,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妇科施行LAVH和AH的病例,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LAVH组(102.45±45.36)ml较AH组(180.62±56.43)ml明显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AVH组(20.32±6.34)h较AH组(31.21±10.42)h明显缩短(P<0.05);术后病率LAVH组较AH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LAVH组(4.92±1.20)d较AH组(7.28±2.14)d明显缩短(P<0.05)。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及经左胸腹联合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入路(34例)和经左胸腹联合入路(40例)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胸、腹淋巴结清扫,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观察2周,比较2组忠者的淋巴结肿瘤转移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结果:经胸与经左胸腹联合行下端食管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短[(2.6 4±0.8)h vs(4.7 4±1.1)h,P〈0.05]、出血量少[(418.5 4±112.5)mLvs(693.5.4±124.8)mL,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5.9%(2/34)vs 22.5%(9/40),P〈0.05]、手术住院时间缩短[(15.5±4.7)dvs(24.8 4±6.5)d,P〈0.05];2组手术切除淋巴结肿瘤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但远期存活率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完成睡眠呼吸监测1 693例,诊断为OSAHS的1 324例,非OSAHS 的369例,经腹部B超诊断为脂肪肝841例,非脂肪肝852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及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根据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腹围、BMI、AHI、最低血氧饱和度、TC、TG、HDL-C、LDL-C、空腹血糖等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的性别、年龄、脂肪肝患病率、TC[(4.5±1.0) mmol/L与(4.4±0.9) mmol/L]、TG[(2.4±2.0) mmol/L与(2.1±1.8) mmol/L]、LDL-C[(2.69±0.76) mmol/L与(2.60±0.75) mmol/L]、空腹血糖[(5.3±1.4) mmol/L与(5.0±1.1) mmol/L]、ALT[(33±23) U/L与(30±21) U/L]、乳酸脱氢酶[(169±37) U/L与(163±36) U/L]、α-羟丁酸脱氢酶 [(134±29) U/L与(130±29)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中脂肪肝占52.3%,非OSAHS患者中占40.9%;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检出率(59.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HI、BMI、空腹血糖是脂肪肝发病的风险因素.结论 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相关性,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患者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装置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肾切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各25例,单孔腹腔镜组给予自制单孔装置结合常规腹腔镜器械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比较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第1、3天CRP水平[(20.33±8.29)、(16.87±7.51)mg/L]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68131±16.05)、(46.13±12.92)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天WBC[(9.31±1.56)×100、(6.98±2.52)×109/L]、ALT[(40.01±21.44)、(26.66±13.25)U/L]、AST[(35.76±17.78)、(4.43±15.39)U/L]水平均稍低于开放手术组[WBC:(10.31±1.72)x10。、(70.3±1.44)×109/L;ALT:(42.13±20.55)、(27.88±14.51)U/L;AST:(36.29±16.55)、(25.78±15.56)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35kg/m2]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01/2011-12月期间,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26例T2DM患者,采用LRYGB治疗。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BMI、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h血糖(plasmaglucose,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并加以比较,评价LRYGB对T2DM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随访1年。结果2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量50m1,平均住院日10天。26例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26例患者术后1月BMI即显著下降,从术前(32.21±2.30)kg/m2降至(29.12±2.07)kg/m2,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降至(26.32±1.85)kg/m2(P〈0.05)。同时,wHR术后3月亦显著下降,从术前(0.96±0.06)降至(0.92±0.70)(P〈0.05),12个月降至(0.82±0.6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LRYGB后第1周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及2hPG明显下降IFPG:(11.56±3.05)mmol/L vS.(9.30±1.98)mmol/L;2hPG:(16.69±3.02)mmol/L VS.(12.78±2.27)m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于术后1年PG降至正常水平(FPG:(11.56±3.05)mmol/L vs.(5.45±1.52)mmol/L,2hPG:(16.69±3.02)mmol/L vS.(8.08±1.87)mmol/L)。伴随着血糖的改变,HbA,C则由术前(9.69±1.85)%降至术后3个月(7.00±1.20)0A,术后6月(6.61±1.12)%,1年降至正常水平(5.59±1.02)%(P〈0.05)。结论LRYGB后T2DM患者血糖代谢明显改善,该手术对T2DM(BMI〈35)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55.3±18.2)min,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 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 vs(30.1±10.6)h,P〈0.05、(13.5±3.2)h vs(20.5±7.6)h,P〈0.05及(5.2±2.1)h 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vs 8.9%,P〈0.05)及(9.3%vs 20%,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