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胖患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2例肥胖患者分为脂肪肝组和无脂肪肝组,检测其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MR),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肥胖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相比较,BMI、TG、TC、FBG、兀NS、HOMAIR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分别与正常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 肥胖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及IR,提示IR在肥胖及脂肪肝之间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氯氮平治疗52周,于治疗前后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52周后,所有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性相关(r=-0.643~-0.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氯氮平剂量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空腹血糖受损(6.1~7.0mmol/L)和糖尿病(〉7.0mmol/L)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2.5%。结论氯氮平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变、血糖升高及体质量增加,并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脂肪分布特点,探讨OSAHS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对49例肥胖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组及非OSAHS组,分别测量体质量、身高、颈围、腰围、腹围、臀围,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r);检测血脂;运用DXA测量腹部脂肪比、躯干脂肪比及全身脂肪比。结果两组间腰围、臀围、WHR、BMI、全身脂肪比、躯干脂肪比及腹部脂肪比均无差异(P〉0.05),而OSAHS组颈围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OSAHS患者(P〈0.01)。OSAHS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02)低于非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02)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OSAHS患者体内脂肪分布失衡,颈部脂肪堆积明显过多。OSAHS常合并脂代谢紊乱,且病情越重脂代谢紊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B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门诊有效体检者367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正常组男112人,女101人;异常组男81人,女73人。男、女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年龄、身高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男、女正常组的体重、BMI均比异常组低(P〈0.01)。男女体检者BMI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BMI正常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与BMI正常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8%和37.1%(P〈0.01)。结论 B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6例CKD3—4期患者为慢性肾脏病组,健康体检人员35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除外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计算HOMA—IR。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脏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之间三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腰围及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OMA—IR是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子,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汤郁  李晶  裘影影  吴忠  严利文  吴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11-3713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以及糖、脂肪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测定92例伴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血尿酸、血脂、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葡萄糖后30、60、120、180分钟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并与7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1)痛风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痛风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服葡萄糖后痛风组胰岛素峰和C肽分泌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血尿酸与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无显著相关性。血尿酸与体重质量指数(BMI)、血清胰岛索水平、Homa IR和C肽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常伴发胰岛素抵抗,纠正糖与脂肪代谢紊乱可能对痛风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骆泽宇 《中国药业》2009,18(4):57-58
目的观察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口服舒眠胶囊3.2g和阿普唑仑0.4mg,均连服7do结果总有效率舒眠胶囊组为87.87%,阿普唑仑组为93.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眠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明显低于阿普唑仑组(P〈0.01)。结论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接近阿普唑仑,但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自拟降脂系列水丸治疗血脂异常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高血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选择社区较常用药品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药。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TC、TG、LDL—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的HDL—C也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为8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能增强临床疗效,适合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性别将174例患者分成两组,及男冠心病组97例,女冠心病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应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结果女冠心病组的年龄,脉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女冠心病组要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葡萄糖水平(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的部分高危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要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肥胖对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水平、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513例健康住院体检的中老年男性,通过检测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BMI〉/25为肥胖组,234例;BMI〈25组为非肥胖组,279例。全部人员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h(PG1h)、2h血糖(PG2h)、空腹胰岛素(FRI)及餐后1h(Ins-1h)、2h胰岛素水平(Ins-2h),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纤维蛋白原(FDP)含量,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I/〉25肥胖组的FPG、PG1H、PG2H及FRI、FRI1H、FR12H、血TG水平、血FDP均高于BMI〈25非肥胖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血APOA-I水平低于BMI〈25非肥胖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肥胖影响糖耐量、血胰岛素、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降低BMI(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影响,以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按1:1比例随机入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食用依据由营养师制订食谱的要求制作的称重膳食,对照组自己控制饮食。观察2组患者膳食中热能和部分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热能、三大产热营养素及胆固醇的摄入明显较高,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较低,而脂肪的摄入量明显较高,占总热能的36%;脂肪来源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14.2%、13.1%和8.7%,与治疗组同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后FBG、BMI、TC、TG、LDL及HDL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营养干预能显著地降低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34例及阿卡波糖组32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FINS,P2hINS),血脂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2组FPG、P2hBG、HbAlc均明显降低(P〈0.01),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PG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INS、P2hINS均升高(P〈0.05和P〈0.01),阿乍波糖FINS、P2hINS降低(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那格列奈组BMI上升(P〉0.05),阿卡波糖组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P〈0.01),与那格列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降低FBG、P2hINS以及HbAlc的作用,对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合选用。那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更适合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4.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精氨酸-C肽刺激试验(AST)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J3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P峰值对选择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5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FPG〉11.1mmol·L-1)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个月,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ST0,2,3,4,5min时血糖(PG)及C肽(CP)分泌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P2hPG、HbA1-C、HOMA-IR、TG、TC、LDLC较治疗前降低(P分别〈0.01,〈0.01,〈0.01,〈0.01,〈0.01,〈0.05,〈0.05);HDL-C、HOMA—IS、FCP及精氨酸刺激后CP分泌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分别〈0.05,〈0.01,〈0.05,〈0.01);FINS及BMI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的糖、脂毒性,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精氨酸-C肽刺激试验安全、简便,可以反映胰岛口细胞的急性相分泌功能。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HbAlC〉1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BMI分为3组,A组(正常组,19≤BMI〈24),B组(超重组,24≤BMI〈28),C组(肥胖组,BMIt〉28)。3组均加用艾塞那肽。12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HbAlC、FPG、2hPG、血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及C组体质量、BMI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P〈0.01),同时两组SBP、DBP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老年人500例进行血脂、血糖、体重、身高的测定,计算出体重指数,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不同性别的中老年体重指数(BMI)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中老年BMI构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的中老年人血脂、血糖异常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重视中老年人体重变化,防止肥胖对中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门诊高血压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0mg/天,睡前)、氟伐他汀治疗组(40mg/天),治疗随访8个月。治疗前及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检查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同醇(3.1±0.6)mmol/L、LDL胆固醇(2.0±0.4)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0±0.2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1.64±1.48)分;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4.3±0.8)mmol/L、LDL胆固醇(2.5±0.6)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6±0.2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1.87±1.71)分,两组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LVEF(60.25±11.05)%,LVPFR(2.89±0.67);氟伐他汀组LVEF(61.01±8.95)%,LVPFR(2.29±0.63),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其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及MMPs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与汉族高血压(HT)患者血浆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哈族人127例及汉族人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哈族HT组、哈族对照组、汉族HT组、汉族对照组。测量血压及人体参数,检测空腹血浆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结果(1)哈、汉HT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均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哈、汉HT组间比较或哈、汉对照组间比较,血浆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抵抗素在哈、汉HT组均与年龄、SBP、WC、BMI、WHR、BF%、FPG、FINS、HOMA—IR、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均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4)脂联素在哈族HT组与SBP、DBP、WC、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汉族HT组与SBP、DBP、WE、BMI、WHR、FPG、FINS、HOMA.IR、TG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哈、汉HT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两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王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59-2760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血脂综合指数的变化状况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高血压组和72例正常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组间胆红素、血脂、血脂综合指数和肌红素与血脂综合指数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血清总肌红素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血脂综合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胆红素与血脂综合指数结合指标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红素与血脂综合指数是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高血压病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克岭  刘俊江 《河北医药》2011,33(20):3059-30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和经济价值。方法收集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或者穿刺硬化治疗161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囊肿的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肾功能、复发的情况。结果2组BMI、性别比、随访时间、囊肿大小以和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穿刺组平均年龄高于腹腔镜组(P〈O.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穿刺组(P〈0.01),住院费用也明显高于穿刺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血肌酐水平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在穿刺组中,囊肿直径大于8cm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直径〈8cm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明确,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穿刺硬化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一些特殊的高危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时候,可以选择这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