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人,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人;产前肥胖组204人,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人.对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产前体重增加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及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体重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例,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例;产前肥胖组204例,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例;按孕期体重绝对增加值分组分为≤10kg(A组)、10.5~15kg(B组)、15.5~20kg(C组)、20.5~25kg(D组)、>25.5kg(E组)共5组。以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3组分别与A、B两组比较,巨大儿、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3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5例产前BMI≥28者为产前肥胖组,156例产前BMI<28者且孕期体重增长≤15kg为产前体重正常组。分析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科并发症有无差异性。结果:肥胖组孕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切口延期愈合、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4为①组、4≤BMI≤6为②组、﹥6为③组分组,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剖宫产、孕期BMI增幅﹥6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2734例于四川I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且病历资料完整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分组。体重指数〈16.75kg/m2,纳入低BMI组(n=51),体重指数为(16.75~23.71)kg/m2纳入正常BMI组(n=2330),体重指数〉23.71kg/m2,纳入高BMI组(n=353)。根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推荐的孕期适宜体重增长模式,将孕期体重增长分为三类:体重增长〈13.13kg,体重增长为(13.13~20.25)kg和体重增长≥20.25kg。将正常BMI组与高BMI组孕妇分别按体重增长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分析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8(P〉0.05),0.138(P〈0.01)和0.126(P〈0.05)。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P〈0.001),0.236(P〈0.001)和0.195(P〈0.001)。正常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13.13kg亚组1与正常BMI组体重增加为(13.13~20.25)kg亚组1比较,巨大儿发生的OR=0.617,95%CI:0.424~0.864(P〈0.01)。正常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20.25kg亚组1与体重增加为(13.13~20.25)kg亚组1比较,巨大儿发生的OR=1.622,95%CI:1.116~2.356(P〈0.01)。正常BMI组中,各体重增长亚组比较,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BMI组中,各体重增长亚组比较,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正常体重指数组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0.25kg。  相似文献   

7.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1~2006.1.1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24例,根据孕妇孕前体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数量分为3组,孕前BMI≥25为孕前肥胖组;产前BMI>28为产前肥胖组;孕前BMI在17~24之间,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为正常组.分别探讨各组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及出现产科合并症的情况.[结果]孕前肥胖组及产前肥胖组孕妇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芮燕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17-5918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的变化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孕前体重指数标准分为4组,每组200例,A组为体重消瘦组,BMI<18.5;B组为体重正常组,18.5≤BMI<23;C组为体重超重组,23≤BMI<25;D组为体重肥胖组,BMI≥25。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 kg;Ⅱ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20 kg;Ⅲ组280例,为体重增加>20 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组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程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C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巨大儿、难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胎位窘迫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肥胖对孕妇及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213对健康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产前肥胖组(产前BMI≥28)和产前体重正常组(产前BMI﹤28),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孕期BMI增加>6)和孕期正常增长组(孕期BMI增加≤6),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钙、镁、铁、锌、铜的含量。结果:产前肥胖组新生儿脐血Mg、Zn水平明显低于产前正常体重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脐血Ca、Fe、Cu水平较正常体重组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新生儿脐血Mg水平呈负相关(r=-0.178,P=0.010)。结论:孕妇产前肥胖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