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K407-2井是双河油田一口大斜度双靶定向井,完钻井深2 080 m、垂深1 781 m、井底位移710.33 m、最大井斜54.75°、造斜点900.00 m,钻井难度大。从钻井参数设计、井眼轨迹控制、钻具选择、钻井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施工,保证了该井提前顺利完钻,钻井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YT2-6H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华 《钻采工艺》2007,30(5):145-146,148
YT2-6H井是一口开发水平井,完钻井深4823m,垂深4378.44m,水平位移562.11m,水平段长300.77m,在钻进过程中未发生一次井下复杂事故。在介绍该井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塔河油气田提高钻井速度 的深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及井眼稳定技术,结合YT井区其它井的钻井技术,为该地区优质快速钻水平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大猫坪潜伏构造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云安厂构造带断下盘的一个潜伏构造,具有埋藏深、纵向上多压力系统、储层横向变化大、高温、高含硫等特点。通过应用井眼轨迹优化、钻具组合优选、井眼清洁措施、工具面快速控制、侧钻及防碰技术,高效优质完成原井眼及两次侧钻井眼施工。该井第一次侧钻完钻井深达6 110 m,稳斜段1 425 m,完钻时闭合距达1 614.47 m,创该构造闭合距最长记录,第二次侧钻至5 769 m属该区域内首次完成大斜度三维定向井,形成了该区域大斜度超深定向钻井技术,为该项目地区实施"稀井高产、少井多产"的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元坝地区海相气藏埋藏深,垂深超过6 500 m.该地区水平井摩阻扭矩大、温度高,对水平井钻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元坝272H井是元坝Ⅱ区施工的第一口超深水平井,施工难度大.通过优化设计、基于滑动方式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优化、摩阻扭矩精确预测分析、先进高温高压MWD仪器应用,解决了高温环境下井眼轨迹的测量及控制问题.采用抗高温润滑钻井液,根据地层特点合理调整钻井液性能,满足了超深水平井高温稳定、携岩和润滑的要求.通过元坝272H井定向钻井施工,总结了一套适合元坝地区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5.
邓伟  曹红军 《钻采工艺》2006,29(3):18-21
温泉11定向井的目标点位于平行岭谷区内的大山地形之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该井设计为一口水平位移达1650~1750m的定向井。该井使用F320-4DH型钻机设备及常规定向井施工技术,应用兰德马克井眼轨迹控制软件优化设计井身结构、井眼轨迹,并采用滑动钻具、满尺寸双稳定器等多种钻具组合来控制井眼轨迹,采用无固相和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防塌钻井液来保证井壁的稳固。该井在实际施工中充分利用高陡构造地层的自然造斜规律,实钻斜深4332m,垂深3825.59m,最大井斜角45.49°,水平位移1705.57m,钻井周期238d,全井无事故和严重复杂情况的发生,是川渝地区水平位移最大的一口定向井。通过该井的钻井实践证明,在川东高陡构造中,只要技术措施得当,利用常规钻井技术和设备,完全能够完成水平位移小于2000m的定向井。  相似文献   

6.
直井钻机钻超浅层稠油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常规直井钻机钻超浅层稠油大位移水平井具有造斜率高、大尺寸套管柱下入困难、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题,新疆油田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2005年应用直井钻机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钻成垂深144.09m、水平位穆329.42m、水平位移与垂深比(简称位垂比)为2.29的目前国内垂深最浅的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HW9802井。从井身结构设计、井眼剖面优选、实钻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技术、大尺寸套管柱的安全下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情况。该井的成功证明应用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是可行的,也使浅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稳定东海油气田油气产量,在某断块部署了一口超深大位移井。针对大位移井高扭矩大摩阻、油基钻井液漏失、套管下入困难、电测固井质量手段受限等特点,设计阶段应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大位移井轨道设计方法优选了修正悬链线轨道类型,优化了井眼轨迹和井身结构设计,施工中采用摩阻扭矩随钻监测技术、ECD控制技术、旋转尾管挂技术等一系列大位移井钻井关键技术,确保了该井的顺利完成,完钻井深6 866 m,水平位移5 350.49 m,水垂比1.7,裸眼井段3 614 m、75°稳斜4 134 m。该井应用的系列钻井关键技术能满足超深大位移井钻井作业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介绍了HDl—27H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井合理地利用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小角度单弯马达配合M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水平段油层实钻井眼轨迹所有测点与设计井眼轨迹的垂深差都控制在0.5m以内,且测井解释油层穿透率100%,创造了利用常规MWD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精度的记录。该井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以后深部薄油层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潘仁杰 《钻采工艺》2008,31(6):130-132
莫深1井设计井深7380m,其中0444.5井眼钻达4436m,为当前国内最深。为了解决下部2000m常规套管难以满足抗挤强度要求的问题,采用了D346.1特殊高强度厚壁套管。这些给莫深1井二开井段套管下入带来了困难,珏444.5井段套管串下入深、重量大、刚度大、时间长是主要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莫深1井从钻井提升能力及超深井下套管工具配套入手,并通过优化设计钻井施工方案,优选钻具组合,制定合理的下套管作业方案,保证了井眼畅通,减小了套管串在下入过程中的遇阻力,最终将该层套管安全顺利地下到预定井深,创下了0346.1套管下入重量和深度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河南油田直井钻机钻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楼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采用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开发因地面距离目的层垂直井段短,使得钻井完井工艺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属超浅层中短丰径大位移水平井,防碰绕障问题比较严峻,施工难度较大,针对施工难点,采取了表层造斜、优化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及钻井液性能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其中楼平1井完钻井深528m,完钻垂深159.88m,井斜94.75°,水平位移414.17m,位垂比2.59,成为当时国内应用常规直井钻机所钻位垂比第一的水平井。对同类似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D2- 19井是江苏油田为开发湖底油田,采用常规ZJ45钻机装备施工的1口位移与垂深比约为1的定向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65°,完钻井深3046m,垂深2185.49m,井底位移1795m。介绍了该井在井身剖面设计、井壁稳定控制、井身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的维护处理、安全钻井技术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所采取的工艺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其复杂时效仅为1.8%,事故时效为0。该井的钻探成功,为利用常规装备和工艺技术施工位移垂深比约为1、井底位移在2500m以内的定向大斜度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邦亚租区的上部地层软,成岩性差,为大段泥岩、页岩、流沙夹石英砂岩;下部地层成岩性较好,以泥岩、页岩为主夹砂岩.地层软硬及可钻性差别大,钻头选型难全部兼顾,用牙轮钻头起下钻次数多,机械钻速慢;用PDC钻头,容易泥包,在石英砂地层钻进易损坏.如果按通常做法,以调整维护好钻井液性能来保证井下安全,加强井斜、磁场监测、及时更换钻具组合控制井眼轨迹等方法,不但使钻井时间增加,反而会添新麻烦,甚至导致填井、报废等严重后果.根据邦亚租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设计优化、设备优选、参数强化,新技术的成组应用,采用了灵活的井身结构设计、灵活的井眼轨迹剖面设计,进行了钻头及井下马达和钻具组合优选,使一套钻具组合具有多种功能,强化了钻井参数,坚持喷射钻井,根据地层情况优化钻井液性能和钻井方式.施工精准、高效,预测、评估及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侧钻双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静31-59井是1口侧钻水平井,完钻井深2425 m,水平段垂深2131 m,悬挂器喇叭口位置2126.22 m。为充分挖潜老区产量,在静31-59井开窗侧钻双分支水平井。通过精心设计、组织与施工,静31-59FP井仅用15d纯钻时间成功钻完2个分支井段,累计裸眼长度768 m。该井由辽河油田工程院自行设计、施工,无经验可借鉴。静17块地层坚硬,钻进时加压困难,目的层薄,倾角变化明显,施工时轨迹控制难度很大。通过转盘钻进与滑动钻进相结合,控制钻进参数、调整轨迹,防止井眼轨迹忽起忽落,为完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井是国内第1口侧钻双分支水平井,为其它油田的侧钻双分支水平井成功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高压深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高压深井水平井钻井在地质构造、钻井工艺的技术难点,利用最优化钻井理论,完成钻头选型和不同钻井方式下的钻具组合及钻井参数优选;在轨迹设计上根据油藏情况优选剖面类型;在钻进方式上由单一的滑动钻进或转动钻进转变为滑动与复合交替钻进;在仪器测量方面,针对塑料小球影响无线随钻系统正常工作和如何提高井下仪器有效工作时间问题,对无线随钻系统进行改进,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成功钻成了6口水平井,成功率100%。定向井段的机械钻速由原来的0.5~0.8 m/h提高到1.0~1.2 m/h,钻成了哈萨克斯坦第一口千吨级油井H8010井。逐步摸清了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钻水平井的一些规律,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高压深井水平井钻井工艺模式,为该地区进一步推广水平井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徐闻X3井是一口部署在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区块的多靶点定向井, 也是中石化首口超高温超深四靶点定向探井,该井二开井段长达2 667 m,为大尺寸长裸眼井眼;三开实钻裸眼段长1 540 m。该地区地温梯度高,井深5 974 m电测温度为211 ℃,高温影响MWD仪器使用性能,下部井段只能依靠多点投测,井身轨迹控制具有滞后性。为实现徐闻X3井井眼轨迹的有效控制,该井直井段采用塔式钻具组合,长达2 028 m的直井段最大井斜角仅为1.39°,定向井段采用1.5°的单弯螺杆定向,稳斜井段采用满眼、微增钻具组合钻进。该井4个靶点均顺利中靶,实钻井眼轨迹达到设计要求,完钻井深6 010 m,完钻水平位移达2 017.22 m。该井的顺利完钻为同类井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水平3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3井是胜利油田一口重点水平预探井。该井位于埕111井区,钻探目的是了解埕111井区西部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含油气情况,扩大埕科1区块中生界和古生界含油气范围。该井完钻井深为2885m,水平位移为1027m,水平段长为785m。为满足复杂地层水平井钻井和录井需要,水平3井采用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并配合相应的工种技术措施。二开用聚合物、聚合醇控制地层造浆,用铵盐调整钻井液流型,用聚合醇、树脂及PA-1防塌剂降低滤失量;三天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及时补充聚合物胶液,以保持钻井液性能稳定,防止地层漏失,利用除砂器和离心机,降低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经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性能稳定,抗`温防塌和悬浮携砂能力强、保护油气层效果好,该井共发现油层13套,油层厚度最小为1m,最大达109m,计厚度为228m,获日产油44.19t、日产气2760m^3的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藏欠平衡水平井钻井技术在HW801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W801井是新疆油田第1口采用欠平衡方式实施的天然气藏大位移水平井,也是新疆油田首次部署水平段长达1000 m左右的水平井。长水平段延伸钻进中存在钻具摩阻、扭矩大,井眼净化困难,容易形成岩屑床,轨迹控制效率和精度低,采用液相欠平衡控压钻井作业,如何有效实现井控目标等技术难题。通过优化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保证了钻压的有效传递,井眼轨迹平滑;FJQ-245型井下封井器和双节流管汇的合理应用,实现了三开全套欠平衡钻井作业;利用固控设备来控制好钻井液性能,以"净化"保"优化",满足有效携岩的要求。通过解决以上难题,HW801井安全钻进至井深3358 m,其中水平段长1051.92 m,为以后欠平衡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陕242井天然气钻井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庆油田在陕 2 42井采用了纯天然气钻井科学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进尺 15 7m,平均机械钻速 11.77m/h,天然气用量 7×104m3。对气体钻井的井壁稳定性、地层出水的综合评价、钻进中的注气参数、井控安全钻井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干气钻井条件下井壁是稳定的结论。同时分析了 15个层段的出水情况,确定了 10个层段共 15 7m的段长出水量 0.5m3/h,适合于天然气钻井,从而为实施天然气钻井打下了基础。钻进中严格按天然气欠平衡钻井的技术规范操作,使得钻进过程顺利,填补了我国天然气钻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南71井是河南油田的一口大位移、大斜度、长裸眼、双靶心定向井,完钻井深2024m,井斜 55°,位移883m。针对该地区地层胶结性差、造浆性强的特点,优选了聚合物混油钻井液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实践表明,该体系抑制能力、防塌能力、携砂能力强,润滑性能好,满足了大斜度钻井的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20.
锦27-平1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锦27-平1井是辽河油田自"八五"开展水平井钻采配套技术研究以来,钻井周期最短、成本最低的1口水平井。首次应用带自然伽马的MWD无线随钻测斜仪。造斜段和水平段共用2套钻具组合,2套钻井液体系,2套随钻测斜仪器,轨迹控制精度较高。井深1559.62m,垂深1205.47m,水平段长200.13m,最大井斜95.5°,完井周期25d,全井安全无事故。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