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锚钉结合筋膜瓣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09—2011-09本院诊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59例分为2组,采用腓骨筋膜瓣修复腓跟韧带和腓距前韧带45例(A组),只修复腓距前韧带14例(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结合筋膜瓣移位重建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4~28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按AOFAS评分标准,术前与术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9例中,优31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2%。结论采用骨锚钉结合筋膜瓣重建外踝韧带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方法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0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2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采用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及Tegner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例均获得24~57(36.7±9.6)个月随访。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感、肿胀均消失,行走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查体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0±5.6)分,Karlsson评分为(89.4±6.6)分,Tegner评分为(4.7±1.1)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以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 ~31岁,平均23.6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肿胀、疼痛、不稳感,均为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而且经过3~6个月康复训练无改善,反复扭伤.均采用带线锚钉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Good 症状评级标准对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06±3.13)分]、距骨前移距离[(3.19±1.17) mm]、距骨倾斜角度(4.69°±1.35°)均较术前[(65.00±6.65)分、(11.38±2.23) mm、13.44°±2.2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ood症状评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应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解剖修复韧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彭飞  唐金明 《骨科》2016,7(6):385-38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因ATFL断裂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3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32岁,平均为(25.50±4.37)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疼痛、反复扭伤病史和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术后1周在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0.54±3.28)分较术前的(62.00±4.4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加强带技术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踝关节ATFL,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踝关节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因踝关节扭伤致踝关节外侧疼痛、不稳就诊,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与内翻应力试验(+),全镜下关节腔清理,距腓前韧带双线环套后收紧止点处置入可吸收无结锚钉1枚,恢复韧带张力。[结果]平均随访(14.56±2.3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5.34±3.4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6.68±2.32)分。VAS评分由术前(5.68±1.76)分降至(1.56±1.36)分。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无皮神经损伤,无再发不稳定。所有患者主观感觉踝关节稳定性提高。[结论]应用关节镜无线结锚钉技术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解剖修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第三腓骨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定的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01月采用第三腓骨肌动力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63例。在第三腓骨肌肌腱远端止点处切断,向近端游离至远侧伸肌支持带近端,向下牵拉肌腱,于距骨颈距腓前韧带附着点放置锚钉,缝合固定第三腓骨肌腱。于外踝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附着点分别建立骨道并相通,将移植腱游离端穿过骨隧道,拉紧肌腱,Swivelock锚钉固定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再在跟骨止点建立骨道,将移植腱游离端导入,Swivelock锚钉固定,重建跟腓前韧带。[结果]随访时间为8~28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AOFAS评分,应力下影像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1例,良49例,可3例,优良率为95.24%。[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定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距下关节不稳定) 的合理而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 1999 ~2003年, 应用Chrisman Snook术式, 以腓骨短肌腱前半部分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 8例患者,共 13例关节。结果: 术后随诊 6个月~5年, 平均 19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 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 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以Good评级标准作为疗效评价, 10例关节 (77% ) 为优, 2例关节 (15% ) 为良, 1例关节为中 (7% ), 优良率达 92%。结论: Chrisman Snook术式重建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 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 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手术,观察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12个月摄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未见距骨倾斜,均未发生复发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AOFAS评分为83.52分±7.2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0.45分±4.58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7例,可1例。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总结韧带止点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自2012-10—2013-09采用手术治疗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采用可吸收锚钉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止点,根据Karlsson评分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术后用Sefton分级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前Karlsson评分和踝关节前抽屉距离分别为(51.5±7.9)分和(11.2±3.5)mm,末次随访时为(93.1±5.8)分和(3.2±0.8)mm。根据Sefton分级,末次随访平均优良率为94.4%。结论距腓前韧带止点重建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行切开带线锚钉修补手术.结果 1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正常.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1~98(93.44±4.91)分,优12例,良6例.结论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可以避免踝关节不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术后12个月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位试验,同时观察应力位X线片上距骨倾斜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2~3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术后踝关节不稳、肿胀、疼痛均缓解,内固定锚钉稳固,2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术前距骨倾斜角为(15.6±4.4)°,术后12个月距骨倾斜角为(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0,P=0.026)。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43.5±6.9)分增加至(69.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32)。结论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优势在于创伤较小,在不破坏正常肌腱的情况下达到解剖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6—2012—08,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18例,于近端骨折面内置入1或2枚锚钉,保持踝关节轻度外翻位,将锚钉尾线穿过外侧韧带复位并固定微小骨折块。结果18例术后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AOFAS评分82-100分,平均92.9分;优11例,良7例。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基本恢复。结论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25例(25踝)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评价踝关节功能,并行影像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53±5.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MRI显示重建距腓前韧带良好,修复的距骨软骨均较术前影像改善,VAS由术前的(4.15±0.93)分降低至术后的(0.99±0.80)分,AOFAS HA评分由术前的(55.60±4.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2±7.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4~69岁,平均42.8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随访2~36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优良率为87.0%。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较采用钢丝或丝线的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带线锚钉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6.
内翻应力导致的外踝扭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而大约10%~15%的损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然而经过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ColviHe术式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月10月至2011年月10月本院治疗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32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并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部病例术后随访1-3年,优23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带线锚钉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手术方式恢复了三角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对24例采用全踝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2~42(28.6±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0(7.7±1.3)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踝与足关节协会(American Or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距骨倾斜角及距骨前移距离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2(10.20±1.14)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踝关节外侧不稳等其他并发症。AOFAS评分由术前(52.79±8.96)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3.00±4.01)分,其中优23例,良1例;VAS由术前(5.50±0.98)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1.04±0.80)分(P<0.05);距骨倾斜角由术前(9.16±2.09)°下降到术后3个月(3.10±1.72)°(P<0.05);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8.80±2.55) mm下降到术后3个月(2.98±1.97) mm (P<0.05)。末次随访24例患者行踝关节抽屉试验及内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带线锚钉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新鲜闭合骨折13例,术后早期适度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12 ~ 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未见有骨折不愈、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屈伸功能障碍及腓总神经损伤.[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min;术中出血量2~4 m L,平均出血量(2±1)m L。获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0±6.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胫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3±6.4)分,明显高于术前(54.3±5.6)分(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简单,创伤小,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