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社会学,是建构主义译学思想下社会视角出发研究翻译的新领域。胡牧新著《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译本世界为中心,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翻译活动是社会各种张力之下的实践活动。本文就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杨倩 《大观周刊》2011,(31):169-169,166
与剧作家的创作一样,戏剧翻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舞台表演。本文运用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探索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原则。以英若诚和霍华的《茶馆》英译为例,结合目的论和戏剧表演对戏剧语言的要求,本文提出戏剧翻译的三项原则:戏剧翻译口语化,动作化,和性格化。  相似文献   

3.
毛楚潇 《报刊之友》2012,(11):91-92
电影作为一种审美客体产生于19世纪末,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已逐步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能够引起审美感受,满足审美需要并具有形象表现意义的客观存在物。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更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而作为第六代导演中最具魅力的一位,演员出身的姜文都极尽电影作为审美客体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太阳照常升起》更是将这一个性化的特征推至极致。  相似文献   

4.
从演员表演来看,看影视屏幕,像在吃水果罐头;而观众走进剧场,犹如咀嚼落英缤纷的新鲜水果。原因何在?影视表演说白了,束缚在黑匣子镜头里,可以一遍遍重复。不行,再来一遍。20年前,我就眼见陈家林导演指挥郭凯敏在海滩上骑马,一连跑了五六遍也不说"OK"。英若诚扮演忽必烈一气呵成12分钟的长镜头,流畅自然,内涵丰富,让外国名导激动不已,制片人眼睛湿润,全体现场人员听到"停机"的同时,都不禁鼓掌欢呼。  相似文献   

5.
《重构美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韦尔施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马琳 《出版广角》2015,(13):108-109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作品创作中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理解.正是因为如此,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对读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基于这个视角,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翻译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章辉 《中国图书评论》2009,(11):124-128
美学原理需要不断地重新书写。美学原理的重写,一是基于新的时代对于前人思想的新知,二是基于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的哲学观念,三是基于新时代的新的艺术体验,这三方面的综合不断地推动着美学基本问题域及其解决的新变。美学原理似乎仅传达美学的基础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娟 《大观周刊》2011,(37):20-20,25
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磅,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冰玉 《大观周刊》2012,(47):43-43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林语堂先生也写过不少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 其中以《论翻译》影响最大。他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同时,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释义为译者的三种责任: 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 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 指出“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忠实须求传神”通顺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的全文第一段内容,选取陈良廷、戴侃、李野光和傅东华翻译的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用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译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周报》由中国对外宣传单位北京周报社主办,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政府的各种重大方针政策,表明中国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北京周报》现有英、日、法、德和西班牙五种文版以及对非洲发行的《中国与非洲》英、法文版,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圣经》(四福音书)吴语译本为主要语料,用译经与非译经文献对比、英汉对比考察十九世纪吴方言语法中的欧化语法现象,主要有:"动词+受事宾语+处所短语"常见、前置型复句标记使用增多、"A+Adj+于/如+B"式比较结构常见、被动句使用范围扩大、名词并列项连词的使用,译经文献中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是《圣经》直译时英语对吴方言语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不无遗憾地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直到1986年这第一个中文版译本才在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被发现并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14.
万小谈 《青年记者》2012,(32):66-67
《非诚勿扰》节目自2010年在江苏卫视开播以来,一度包揽当年前23周中15次全国卫视周收视总冠军,2010年6月6日,以4.53%的收视率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创5年来省级卫视电视收视率最高值。①改版之后,《非诚勿扰》摈弃了节目中媚俗、拜金、炫富等不良导向,彰显服务和引导功能,明显呈现出向主流价值观靠拢的态势,风格基调以温情、理性、关爱为主。本文用美学的视角,探究《非诚勿扰》形式与内涵中的审美与审丑。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天演论》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进西学唤醒国人 1.传播西学第一人.严复(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閩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相似文献   

16.
文学大家的形象,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遮蔽了库切其他身份的荣辉。其实,库切还有其他很多流光溢彩的身份:他现在身体力行素食信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经常研修前沿语言学,是一个资深语言学学者;他不断撰写长长短短的文评,  相似文献   

17.
《审美视野中的新闻传播》是邓利平博士的又一部新著。2 OO 1年,利平的博士学位论文《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著作探索了一个新闻传播学界还很少有人探讨的问题,我阅后深感受益匪浅。他在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理论勇气,理性思考所达到的深度,都给  相似文献   

18.
《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文献,是映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都市大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多棱镜,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良友>画报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对中国都市大众审美情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是由周来祥先生主编的,这就很容易让人拿来与他在80年代主编的《中国美学主潮》加以比较。事实上,从《中国美学主潮》到《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确可以看出周先生对其美学思想的坚持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不断创新。学术研究是一种累积式的推进,在《中华审美文化通史》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坚持与创新同在,如果要总结,大概有三点最为突出:一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